第355章 太后催子(1 / 4)
廷议结束之后,刘弘自然是不出意外的,得到张嫣‘过来汇报一下工作’的召唤。
想来也正常。
自汉室鼎立、定都长安,太祖高皇帝刘邦五日一朝太上皇,定下‘五日一常朝,每月初一、十五朔望朝’的规则之后,过去的二十多年当中,汉室几乎从未有过哪一次廷议,是在非当月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五日举行的。
即便是有那么几次特殊状况,那也是一个手指头就数的过来。
头一回,是匈奴单于冒顿穿书于吕后,言辞颇为无礼之时,吕后紧急朝见汉家文武大臣,商讨对策。
第二回,就和现在离得不远了。
——两年前,吕太后驾崩于长乐,陈平周勃发动诛吕运动,而后,便在一个不属于常朝、朔望朝举行日的时间点,发起了那场关于‘如何弄死刘弘、迎立代王刘恒’的廷议。
如此说来,今日关于‘太中大夫陆贾出使南越,途中严重渎职’的廷议,算是有汉以来,第三次出现‘非朝议日举行紧急廷议’的特殊事件了。
从前两次的严重性来看,任谁坐在张嫣的位置,也会对这第三次出现的特殊廷议感到心惊胆战!
面对张嫣的召唤,刘弘自也是完美履行了自己‘乖儿子’的职责,将此事的内应、外由都掰开揉碎,摆到了张嫣面前。
对于鲁儒一脉的命运,张嫣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对于儒家,汉初的太后,几乎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在原本的历史上,景帝刘启在位时期,太后窦漪房甚至曾做出过‘把年过花甲、身为二千石《诗经》博士的儒学大家辕固生,一气之下扔下野猪笼’的奇葩举动!
也就是景帝刘启急中生智,扔了一把剑给辕固生,辕固生的‘君子六艺’也没太偏科,身手还算矫健。
若非如此,只怕在后来,儒家彻底垄断华夏思想、舆论界之后,窦漪房的历史形象,绝不会比吕后好到哪里去。
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焚书坑儒’的2.0版本——驱彘吞儒!
而窦太后讨厌儒生,并非是出于个人情感、爱好造成的个例,而是汉初太后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倒也不是说,汉初的太后主观意念上厌恶儒生,而是在大环境影响之下,看上去尊贵无比,实则并没有多少行动自由的汉太后,很容易受到舆论环境的影响。
就拿汉初的三位女强人——吕后、薄后、窦后来说,三人所处的时代,都算得上是整个华夏封建史上,社会对儒家敌对情绪最高的时间点!
吕后自是不用多说,丈夫刘邦都做出‘在儒生冠帽里撒尿’的举动了,作为妻子,自然是要受到些影响。
薄后同为刘邦的妃子,又曾在吕后身边侍奉过很长一段时间,自然也是紧紧跟随高皇帝的‘遗志’。
至于窦后,跟薄后的状况差不多——以良家子入宫侍奉吕后,后来被赐予代王刘恒,而后随刘恒入京,成为皇后。
总的来说,这几位皇后对儒生的厌恶,似乎都是从刘邦身上‘有样学样’而来。
不过除此之外,汉初太后对儒家的厌恶,还有一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内在原因。
——汉初的执政学派:黄老学,其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家庭秩序的维护,以及家中长辈对晚辈的教导、管理手段!
与‘垂拱而治’‘顺其自然’的执政理念所不同,黄老学说对家庭关系、教育后代方面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或者可以这么说:黄老学的思想当中,‘无为’的部分,主要是在行政措施之上;而‘无所不为’,就大都集中在了家庭教育之上。
对于子孙晚辈的纨绔举动,黄老学几乎是一刀切的提倡:趁着还能打得动,直接就往死里打!
除了简单粗暴的‘武力教育’之外,黄老学对于家庭教育的哲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历史上的‘万石君’石奋,便以家风严谨、子孙恭谦有礼而闻名于天下。 ↑返回顶部↑
想来也正常。
自汉室鼎立、定都长安,太祖高皇帝刘邦五日一朝太上皇,定下‘五日一常朝,每月初一、十五朔望朝’的规则之后,过去的二十多年当中,汉室几乎从未有过哪一次廷议,是在非当月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五日举行的。
即便是有那么几次特殊状况,那也是一个手指头就数的过来。
头一回,是匈奴单于冒顿穿书于吕后,言辞颇为无礼之时,吕后紧急朝见汉家文武大臣,商讨对策。
第二回,就和现在离得不远了。
——两年前,吕太后驾崩于长乐,陈平周勃发动诛吕运动,而后,便在一个不属于常朝、朔望朝举行日的时间点,发起了那场关于‘如何弄死刘弘、迎立代王刘恒’的廷议。
如此说来,今日关于‘太中大夫陆贾出使南越,途中严重渎职’的廷议,算是有汉以来,第三次出现‘非朝议日举行紧急廷议’的特殊事件了。
从前两次的严重性来看,任谁坐在张嫣的位置,也会对这第三次出现的特殊廷议感到心惊胆战!
面对张嫣的召唤,刘弘自也是完美履行了自己‘乖儿子’的职责,将此事的内应、外由都掰开揉碎,摆到了张嫣面前。
对于鲁儒一脉的命运,张嫣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对于儒家,汉初的太后,几乎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在原本的历史上,景帝刘启在位时期,太后窦漪房甚至曾做出过‘把年过花甲、身为二千石《诗经》博士的儒学大家辕固生,一气之下扔下野猪笼’的奇葩举动!
也就是景帝刘启急中生智,扔了一把剑给辕固生,辕固生的‘君子六艺’也没太偏科,身手还算矫健。
若非如此,只怕在后来,儒家彻底垄断华夏思想、舆论界之后,窦漪房的历史形象,绝不会比吕后好到哪里去。
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焚书坑儒’的2.0版本——驱彘吞儒!
而窦太后讨厌儒生,并非是出于个人情感、爱好造成的个例,而是汉初太后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倒也不是说,汉初的太后主观意念上厌恶儒生,而是在大环境影响之下,看上去尊贵无比,实则并没有多少行动自由的汉太后,很容易受到舆论环境的影响。
就拿汉初的三位女强人——吕后、薄后、窦后来说,三人所处的时代,都算得上是整个华夏封建史上,社会对儒家敌对情绪最高的时间点!
吕后自是不用多说,丈夫刘邦都做出‘在儒生冠帽里撒尿’的举动了,作为妻子,自然是要受到些影响。
薄后同为刘邦的妃子,又曾在吕后身边侍奉过很长一段时间,自然也是紧紧跟随高皇帝的‘遗志’。
至于窦后,跟薄后的状况差不多——以良家子入宫侍奉吕后,后来被赐予代王刘恒,而后随刘恒入京,成为皇后。
总的来说,这几位皇后对儒生的厌恶,似乎都是从刘邦身上‘有样学样’而来。
不过除此之外,汉初太后对儒家的厌恶,还有一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内在原因。
——汉初的执政学派:黄老学,其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家庭秩序的维护,以及家中长辈对晚辈的教导、管理手段!
与‘垂拱而治’‘顺其自然’的执政理念所不同,黄老学说对家庭关系、教育后代方面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或者可以这么说:黄老学的思想当中,‘无为’的部分,主要是在行政措施之上;而‘无所不为’,就大都集中在了家庭教育之上。
对于子孙晚辈的纨绔举动,黄老学几乎是一刀切的提倡:趁着还能打得动,直接就往死里打!
除了简单粗暴的‘武力教育’之外,黄老学对于家庭教育的哲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历史上的‘万石君’石奋,便以家风严谨、子孙恭谦有礼而闻名于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