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3 / 4)
“也不是没有两者兼容的坦克,但是这种坦克因为受制于目前冶金技术和发动机制造技术,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可靠性相当的差。苏联人有种重型坦克,到是弄的装甲也厚,理论上的形势速度也可以。但是可靠性,只能是别说了。所以大部分的国家,在两者无法兼顾的情况之下,分别搞出轻型和重型坦克来,分别应对两种不同的战术。”
“相对于其他国家轻重坦克并举的情况来说,英国人则干脆搞出了两种坦克。一种坦克装甲薄,但是机动性能好,可以利用速度迂回包抄敌军阵地的侧翼。一种是掩护速度与步兵推进速度相等,专门用来掩护步兵从正面突破。”
“这与苏联人研制t二八多炮塔中型坦克和t二六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快速的bt型号坦克可以说异曲同工。大家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突破敌军即设阵地上,而没有考虑到对敌人坦克作战。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与守军阵地的反坦克炮作战。”
“所以大家都将坦克作为传统兵种附属装备使用,要么配备给步兵实施正面强攻,编入步兵序列。要么配置给骑兵,与骑兵的机动性配合实施侧翼包抄。英国人的这种做法,也是跟着当时的世界潮流走。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名字,两种叫法而已。”
“其实最早将坦克独立编成作战集群,步兵配属给坦克还是苏联人。只不过他们因为政治的原因,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才让德国人走到了前面而已。直到此次欧洲会战,德军运用坦克集中单独实施快速突破,才让全世界的军队梦醒。”
“只不过固有的研制体系,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改变而已。其实德国人的坦克集群,也不是为了对付敌国的坦克准备的。他们只是将原来配属给步兵的坦克,集中到一起使用,增强的突破能力而已。德国人的战术是先进的,但是他们的装备研发理念,也不过与其他国家相同,并未比苏联人强到那里去。”
“这次世界大战对于战术的更新和变化,快的让人措手不及。与一战大家守着阵地大打战壕战的传统模式相比,大范围的空地一体化穿插成了主要作战模式。大家统统都挨了对方一顿胖揍之后,才发现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还是坦克。”
“在未来,不管是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还是巡洋坦克或是步兵坦克,这些过于剑走极端的坦克,都将会注定被淘汰的。像t三四坦克这种火力、机动、防护性相对来说平衡一些的中型坦克,才会成为主要的坦克发展潮流。”
“最早的苏联人,眼下在苏德战场上吃了大亏的德国人和英国人,包括在不远的将来参战的美国人,都会以中型坦克为主要装甲力量。这种将会是未来坦克主要发展潮流,将在战场上承担主要作战任务以及作为主要坦克装备的坦克,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主战坦克。”
第1569章 真正解决困境的方法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面前已经完成当天训练计划,现在已经排的整整齐齐两个完整坦克团的苏制坦克,摇了摇头道:“对于英国人来说,面对着现在北非战场,未来的欧洲战场德国人庞大装甲集群的巨大压力,他们不会将性能最好的坦克给我们。”
“像这种他们已经陆续开始淘汰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才会转交给我们。你们看着吧,等到不远的未来,美制性能优良的中型坦克大量生产出来之后,我们将会与英国人和苏联人,争夺美国援助的配额。”
“英国人为了搞到性能更加优秀的美制坦克,肯定会采取一些花样。我估计这些英国坦克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对我们的主要援助装备。至于我们自己制造的坦克,你还得等待。”
“不过那些英国坦克,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也许是已经落后了。但是对付日本人,性能还是足够了。也许是对手不同,日本人的坦克不仅更加不适合反坦克作战,其实连担负掩护步兵攻击的任务都很勉强。”
“装备的都是更适合火力压制的榴弹炮,而不是与坦克作战的加农炮。最大口径五十七毫米榴弹炮,穿甲能力还不如我们的t二六坦克,甚至装备更多的是连火炮都没有的九四式装甲车。面对这样的对手,这些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所以,你们不要考虑这些装备的缺点这样或是那样的多。而是要尽快的熟悉这种坦克性能,想办法通过战术的运用,避开它们的弱点。争取早日让它们投入到战场上,发挥最大的威力,成为对付日军的利器。”
“老陈,总部会想办法为你们争取性能先进的装备。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装备,能不能成为一种打击日军有力武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你们这些使用的人身上。人无决胜之心,到了战场上贪生怕死,给他们什么样的装备,都最终都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对于这些美英苏提供的坦克,无论他们有什么缺点,你们都要接受并熟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发挥他们最大的威力。总之一句话,能杀鬼子的武器,就是好武器。能在战场上减少我们牺牲的装备,就是最好的装备。”
“不能因为这些装备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我们就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去熟悉它们。这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武器装备,更没有完美无缺的战术。所以无论接收到什么样的装备,你们的心态一定要摆正。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弃之如敝屐。”
“技术保障人员不够,就想法子自己培养吗。在培养的程序上,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你们装甲兵是出了航空兵之外,全军重点知识分子调拨对象。我想我们只要努力,还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你之前依托正在建设的坦克制造厂,培养技术人员的办法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继续?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我们多少人入伍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就那么一点文化还是到部队之后学习的。既然我们能把一个字不识的人培养成高级指挥员,那么为什么他们里面就不能培养出技术人员?”
其实陈翰章也就是发发牢骚,这些坦克虽说各自有各自的毛病。但要是真的不给他,都调拨给步兵部队,恐怕他这个装甲兵司令非得尥蹶子不可。杨震既然已经将话说的如此之透,以陈翰章的为人自然闭嘴不会在谈。
至于技术保障人员不够的问题,的确是实情,但是也并非一点解决的办法没有。早在装甲兵刚一成立,他就从机关和后勤人员之中选派了一批伪满国小毕业的干部和战士,到苏联援建的坦克生产厂去学习。
虽说坦克生产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的完成建设,而且也未生产出一辆的坦克。但是他的装甲兵依托工厂苏联技术人员办的生产技术培训班,第一批就培养出来二百名维修保障人员。而且这个模式,到现在还在进行着。
而后期军区调拨给他们的伪满国中文化程度的新兵,他都是一半按照作战干部,一半按照技术干部培养的。而且采取了以老带新,加快培养速度的办法。但是面对着一下子扩大了不少的装甲兵编制和装备数量,目前技术保障人员的确数量不算充足,但是也足以满足军区扩编的几支拳头部队最基本的需要。
他这番叫苦,实际上与当初的熊大缜目标却是差不多。就是想要杨震在知识分子调拨数量上给开点口子,多给装甲兵分配一些至少也是国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的新兵来。没有办法,按照军区调拨的那些数量,对于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如饥似渴的装甲兵来说,远远的满足不了需要。
至少按照他在上月底军区高级干部通风会上,了解到抗联与美英苏达成了援助协议之后,返回部队立即亲自着手制定的装甲兵发展规划来说,真的是满足不了需要。走一步,看三步这种棋盘上,也是人生的哲理,下的一手好棋的陈翰章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没有办法,战争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如果他有苏联人在战前那么长时间和平建设时间,可以稳扎稳打的一步步去进行,他也不会这么着急。但是现在的形势,却给不了他那么多的时间去步步为营。
只要一号开口了,政委和东北局那边肯定是基本上一路顺风。所以陈翰章在叫完苦之后,就一直很期待的看着杨震。盼着杨震点头,答应在征兵的时候,对于国中毕业生文化标准的新兵分配上给装甲兵一定的照顾。
他之所以抱怨英国坦克,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的一种手段而已。自从军以来,无论再大的压力,再困难的情况,也从来没有主动叫过苦的陈翰章。这次多少有些唠唠叨叨的抱怨,尽管也是事出有因,但也的确是开天辟地。 ↑返回顶部↑
“相对于其他国家轻重坦克并举的情况来说,英国人则干脆搞出了两种坦克。一种坦克装甲薄,但是机动性能好,可以利用速度迂回包抄敌军阵地的侧翼。一种是掩护速度与步兵推进速度相等,专门用来掩护步兵从正面突破。”
“这与苏联人研制t二八多炮塔中型坦克和t二六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快速的bt型号坦克可以说异曲同工。大家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突破敌军即设阵地上,而没有考虑到对敌人坦克作战。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与守军阵地的反坦克炮作战。”
“所以大家都将坦克作为传统兵种附属装备使用,要么配备给步兵实施正面强攻,编入步兵序列。要么配置给骑兵,与骑兵的机动性配合实施侧翼包抄。英国人的这种做法,也是跟着当时的世界潮流走。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名字,两种叫法而已。”
“其实最早将坦克独立编成作战集群,步兵配属给坦克还是苏联人。只不过他们因为政治的原因,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才让德国人走到了前面而已。直到此次欧洲会战,德军运用坦克集中单独实施快速突破,才让全世界的军队梦醒。”
“只不过固有的研制体系,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改变而已。其实德国人的坦克集群,也不是为了对付敌国的坦克准备的。他们只是将原来配属给步兵的坦克,集中到一起使用,增强的突破能力而已。德国人的战术是先进的,但是他们的装备研发理念,也不过与其他国家相同,并未比苏联人强到那里去。”
“这次世界大战对于战术的更新和变化,快的让人措手不及。与一战大家守着阵地大打战壕战的传统模式相比,大范围的空地一体化穿插成了主要作战模式。大家统统都挨了对方一顿胖揍之后,才发现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还是坦克。”
“在未来,不管是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还是巡洋坦克或是步兵坦克,这些过于剑走极端的坦克,都将会注定被淘汰的。像t三四坦克这种火力、机动、防护性相对来说平衡一些的中型坦克,才会成为主要的坦克发展潮流。”
“最早的苏联人,眼下在苏德战场上吃了大亏的德国人和英国人,包括在不远的将来参战的美国人,都会以中型坦克为主要装甲力量。这种将会是未来坦克主要发展潮流,将在战场上承担主要作战任务以及作为主要坦克装备的坦克,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主战坦克。”
第1569章 真正解决困境的方法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面前已经完成当天训练计划,现在已经排的整整齐齐两个完整坦克团的苏制坦克,摇了摇头道:“对于英国人来说,面对着现在北非战场,未来的欧洲战场德国人庞大装甲集群的巨大压力,他们不会将性能最好的坦克给我们。”
“像这种他们已经陆续开始淘汰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才会转交给我们。你们看着吧,等到不远的未来,美制性能优良的中型坦克大量生产出来之后,我们将会与英国人和苏联人,争夺美国援助的配额。”
“英国人为了搞到性能更加优秀的美制坦克,肯定会采取一些花样。我估计这些英国坦克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对我们的主要援助装备。至于我们自己制造的坦克,你还得等待。”
“不过那些英国坦克,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也许是已经落后了。但是对付日本人,性能还是足够了。也许是对手不同,日本人的坦克不仅更加不适合反坦克作战,其实连担负掩护步兵攻击的任务都很勉强。”
“装备的都是更适合火力压制的榴弹炮,而不是与坦克作战的加农炮。最大口径五十七毫米榴弹炮,穿甲能力还不如我们的t二六坦克,甚至装备更多的是连火炮都没有的九四式装甲车。面对这样的对手,这些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所以,你们不要考虑这些装备的缺点这样或是那样的多。而是要尽快的熟悉这种坦克性能,想办法通过战术的运用,避开它们的弱点。争取早日让它们投入到战场上,发挥最大的威力,成为对付日军的利器。”
“老陈,总部会想办法为你们争取性能先进的装备。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装备,能不能成为一种打击日军有力武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你们这些使用的人身上。人无决胜之心,到了战场上贪生怕死,给他们什么样的装备,都最终都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对于这些美英苏提供的坦克,无论他们有什么缺点,你们都要接受并熟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发挥他们最大的威力。总之一句话,能杀鬼子的武器,就是好武器。能在战场上减少我们牺牲的装备,就是最好的装备。”
“不能因为这些装备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我们就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去熟悉它们。这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武器装备,更没有完美无缺的战术。所以无论接收到什么样的装备,你们的心态一定要摆正。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弃之如敝屐。”
“技术保障人员不够,就想法子自己培养吗。在培养的程序上,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你们装甲兵是出了航空兵之外,全军重点知识分子调拨对象。我想我们只要努力,还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你之前依托正在建设的坦克制造厂,培养技术人员的办法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继续?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我们多少人入伍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就那么一点文化还是到部队之后学习的。既然我们能把一个字不识的人培养成高级指挥员,那么为什么他们里面就不能培养出技术人员?”
其实陈翰章也就是发发牢骚,这些坦克虽说各自有各自的毛病。但要是真的不给他,都调拨给步兵部队,恐怕他这个装甲兵司令非得尥蹶子不可。杨震既然已经将话说的如此之透,以陈翰章的为人自然闭嘴不会在谈。
至于技术保障人员不够的问题,的确是实情,但是也并非一点解决的办法没有。早在装甲兵刚一成立,他就从机关和后勤人员之中选派了一批伪满国小毕业的干部和战士,到苏联援建的坦克生产厂去学习。
虽说坦克生产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的完成建设,而且也未生产出一辆的坦克。但是他的装甲兵依托工厂苏联技术人员办的生产技术培训班,第一批就培养出来二百名维修保障人员。而且这个模式,到现在还在进行着。
而后期军区调拨给他们的伪满国中文化程度的新兵,他都是一半按照作战干部,一半按照技术干部培养的。而且采取了以老带新,加快培养速度的办法。但是面对着一下子扩大了不少的装甲兵编制和装备数量,目前技术保障人员的确数量不算充足,但是也足以满足军区扩编的几支拳头部队最基本的需要。
他这番叫苦,实际上与当初的熊大缜目标却是差不多。就是想要杨震在知识分子调拨数量上给开点口子,多给装甲兵分配一些至少也是国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的新兵来。没有办法,按照军区调拨的那些数量,对于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如饥似渴的装甲兵来说,远远的满足不了需要。
至少按照他在上月底军区高级干部通风会上,了解到抗联与美英苏达成了援助协议之后,返回部队立即亲自着手制定的装甲兵发展规划来说,真的是满足不了需要。走一步,看三步这种棋盘上,也是人生的哲理,下的一手好棋的陈翰章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没有办法,战争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如果他有苏联人在战前那么长时间和平建设时间,可以稳扎稳打的一步步去进行,他也不会这么着急。但是现在的形势,却给不了他那么多的时间去步步为营。
只要一号开口了,政委和东北局那边肯定是基本上一路顺风。所以陈翰章在叫完苦之后,就一直很期待的看着杨震。盼着杨震点头,答应在征兵的时候,对于国中毕业生文化标准的新兵分配上给装甲兵一定的照顾。
他之所以抱怨英国坦克,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的一种手段而已。自从军以来,无论再大的压力,再困难的情况,也从来没有主动叫过苦的陈翰章。这次多少有些唠唠叨叨的抱怨,尽管也是事出有因,但也的确是开天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