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2 / 4)
于孝天的圣旨马上就传旨了全国各地,那些挑头到官府闹事之人,正好集体递上去的都有共同签名的请愿书,结果正好被各地官府拿来当做名单使用。
一大帮各地地方的生员们,这一下倒了霉了,被一一逮到了官府之中,以前秀才不是可以不给当官的下跪吗?现在不成了,先按住按趴下,一顿板子下去,打的屁股开花,然后丢出衙门,让他们家人把他们拖回去,然后取消他们的功名,取消以前给他们的各种补贴以及免收税赋的优待,回家种田去吧!
这一下这些读书人可算是悲催了,一下子啥都没有了,特别是那些挑头闹事的生员们,更是倒霉到了极点,居然被革去了所有功名,并且永不录用,永久性的取缔了他们参加以后科举考试的资格,这一下他们傻眼了。
他们读书不就为了有朝一日能混出头,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然后踏上仕途,就算是当不了进士,能当上举人,最不济当个秀才,也起码能想想办法,补一个位子,实在不行可以到一些当官的门下,去当个幕僚清客,也能体面的混日子。
可是现在于孝天把这帮挑头闹事的家伙,革去了所有功名,直接永久取消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以后便就失去了所有晋身当官的可能,只能自己另想办法去找生活门路了。
这一下就把这些试图闹事的学子们给敲懵了,顿时让一些胆小的学子偃旗息鼓,不敢再继续闹事,只能老老实实的回家,翻出一些以前没用的书,拿去擦屁股,想办法去找一些新书,赶紧学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学有所成之后,再说参加科举考试,寻求晋身之路了。
(恭祝弟兄们新年快乐,虽然很俗套,但是还是要给大家拜个年,在新一年里,希望大家赚钱赚得手抽筋,泡妞泡的大腿软!估摸着这是很多**丝兄弟们的梦想!希望弟兄们各个梦想成真!在赚钱和泡妞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无往不利!呵呵!顺便说一声,明天大年初一,我要请假一天!成不?)
第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
于孝天当然不光是在科举考试方面进行改革,他在进行科考制度改革的同时,也令人选择了相当多的实用的书籍,令工部大力刊发,印制出大量的书籍,然后发放到各地供学子们购买阅读学习。
这些年来于孝天在福建和台湾隐伏期间,就通过各种手段,从西方弄来了不少各学科的书籍,翻译过来进行了印刷,供给当初他在台湾等地设立的学校以及学生们学习之用。
现在孙元化被他从淡水弄回到了京师,在六部之外,又成立了一个教育部,直接把孙元化委任为了第一任教育部部长,独立于六部之外,专司负责教育方面的事情。
原来的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则都归入教育部之下,专司培养有用的学生,原来国子监之中的学生,择优留用,其余的遣散回乡,从福建和台湾等原来他成立的各种学校之中,录取了一大批年轻学生入国子监进行深造。
而国子监之中教学科目,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制,取消了大量以前所学的东西,重新开设了很多课程,其中既有几何代数又有一些机械、化学、物理方面的学科,还有行政管理等学科,所学的东西比之以前国子监设立的科目要丰富很多倍。
至于师资方面,由孙元化负责寻找,他的三个儿子在很多学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全部进入国子监任职,称之为教授。
另外一部分以前在台湾各地传教的有扎实学问根底的传教士,也被特准移至国子监之中任教,特准他们在监管之下,教学之余,在京师和南京两地建立教堂进行传教,同样要求不得他们在国子监对任何学生宣传他们的教义,否则的话便将其逐出中国。
教会方面得知消息,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因为他们长期和于孝天合作,发现于孝天并不十分抵触他们传教的事情,算是一个亲教分子,虽然他拒绝入教,也决不许任何家人军人入教,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在地方传教,虽然要对他们监管,设定了很多规矩,使得他们无法敞开了传教,但是这已经让他们相当满意了。
现如今于孝天登基称帝,成了大中国的皇帝陛下,有这么一个亲教的皇帝支持,他们认为以后在中国传教,将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所以对于于孝天的要求,他们绝对不敢不答应,倾其所有想尽办法从欧洲搜罗具有相当高学识的教士,前来中国传教,并且在国子监之中兼职任教,传授各种他们所学的知识。
甚至于于孝天对教会提出,连带一些被教会认为是异端学说而准备加以迫害,甚至已经准备处死的一些学者,他也要,将他们尽数送来中国,于孝天可以开放更多的地方,供他们建立教堂传教,换取这些异端学说的学者,至于这些人来到中国之后,将会给予丰厚的待遇,提供足够的资金供他们研究。
特别是有关航海学、机械学、天文地理以及化学、医学方面有建树的学者,更是欢迎他们前来中国进行继续研究,于孝天特意在他私人的小金库之中,拨出大笔资金,交给教育部方面,专司提供给这些愿意到中国来继续进行研究的学者使用。
当然只设立两座国子监是根本不够的,于孝天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前朝历代都不相同,现如今他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强力推动各种社会分工的细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于行政管理者的需求数量也会显著提高,今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教育先行,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有社会上少数人才能读书,而是逐步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学到新的东西,直至最终做到全民教育普及。
而且以后像工商业方面的发展,对于技术工人的数量会需求越来越多,全都是文盲肯定会制约发展,他想要工业发展进程加速,就要让更多的工人在生产之中,对于生产技术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都依靠他一个人开金手指,把后世技术移植过来,一旦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工业机械技术的停滞。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进入到研究领域之中,去琢磨去探索,去研究各种学科的知识,掌握其中的精髓,然后学会创造,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民族始终站在世界科技领域的最前沿,才能始终控制着世界的脉搏,成为世界霸主。
一旦要是不重视教育的话,那么别看现在他干的热火朝天,但是铁定会造成科技发展缺乏后劲,所以现在他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在干百年树人的事情,在他有生之年,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就算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那么这些人就是他留给这个民族的最大的遗产。
所以他绝不会满足于仅仅改造两座国子监,建立两座新式的大学就满足了,故此在教育方面,他开始在各省推行新的教育方式,以国家投入,在各省条件较好的府一级地方,先行建立起一座义学,就是由国家地方一起投入,招收寒门子弟入学,当然也不回避那些贵族的弟子,只要入学考试通过,都给予录取。
课程方面,也先以国学和数学为主,期间穿插传授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之中也涵盖了基础的地理、天文、医学、农学、水利、物理等方面的入门知识,学制三到五年,招收六岁以上到十岁之间的孩童入学。
这样的义学其实就是后世小学的前身,传授的也都是浅显一些的知识,文理并重,同样也不会全面推翻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毕竟中国数千年灿烂文化,积累下来了太多精华,这些东西于孝天并不抵触,也绝不想在他这一世,把中华灿烂文化给摧毁,毕竟中国很多人文理念,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与此同时,强力推广理科方面的教育,避免学生以后只会读死书这样的弊端,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暂时他无力做到普及全民教育,但是起码也先让一部分开明一些的人家,愿意让孩子上学的人家,得到第一步的义务教育,享受到他推行的教育的好处。
毕竟古代读书这种事,基本上被垄断在一个较高阶层之中,能读起书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或者是官宦世家,他们有财力和能力享受到读书的好处,但是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因为没有财力,举家上下都要从小就让孩子在土地中劳作,根本也没有时间让子弟接受教育,更没有能力让他们读起书。 ↑返回顶部↑
一大帮各地地方的生员们,这一下倒了霉了,被一一逮到了官府之中,以前秀才不是可以不给当官的下跪吗?现在不成了,先按住按趴下,一顿板子下去,打的屁股开花,然后丢出衙门,让他们家人把他们拖回去,然后取消他们的功名,取消以前给他们的各种补贴以及免收税赋的优待,回家种田去吧!
这一下这些读书人可算是悲催了,一下子啥都没有了,特别是那些挑头闹事的生员们,更是倒霉到了极点,居然被革去了所有功名,并且永不录用,永久性的取缔了他们参加以后科举考试的资格,这一下他们傻眼了。
他们读书不就为了有朝一日能混出头,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然后踏上仕途,就算是当不了进士,能当上举人,最不济当个秀才,也起码能想想办法,补一个位子,实在不行可以到一些当官的门下,去当个幕僚清客,也能体面的混日子。
可是现在于孝天把这帮挑头闹事的家伙,革去了所有功名,直接永久取消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以后便就失去了所有晋身当官的可能,只能自己另想办法去找生活门路了。
这一下就把这些试图闹事的学子们给敲懵了,顿时让一些胆小的学子偃旗息鼓,不敢再继续闹事,只能老老实实的回家,翻出一些以前没用的书,拿去擦屁股,想办法去找一些新书,赶紧学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学有所成之后,再说参加科举考试,寻求晋身之路了。
(恭祝弟兄们新年快乐,虽然很俗套,但是还是要给大家拜个年,在新一年里,希望大家赚钱赚得手抽筋,泡妞泡的大腿软!估摸着这是很多**丝兄弟们的梦想!希望弟兄们各个梦想成真!在赚钱和泡妞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无往不利!呵呵!顺便说一声,明天大年初一,我要请假一天!成不?)
第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
于孝天当然不光是在科举考试方面进行改革,他在进行科考制度改革的同时,也令人选择了相当多的实用的书籍,令工部大力刊发,印制出大量的书籍,然后发放到各地供学子们购买阅读学习。
这些年来于孝天在福建和台湾隐伏期间,就通过各种手段,从西方弄来了不少各学科的书籍,翻译过来进行了印刷,供给当初他在台湾等地设立的学校以及学生们学习之用。
现在孙元化被他从淡水弄回到了京师,在六部之外,又成立了一个教育部,直接把孙元化委任为了第一任教育部部长,独立于六部之外,专司负责教育方面的事情。
原来的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则都归入教育部之下,专司培养有用的学生,原来国子监之中的学生,择优留用,其余的遣散回乡,从福建和台湾等原来他成立的各种学校之中,录取了一大批年轻学生入国子监进行深造。
而国子监之中教学科目,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制,取消了大量以前所学的东西,重新开设了很多课程,其中既有几何代数又有一些机械、化学、物理方面的学科,还有行政管理等学科,所学的东西比之以前国子监设立的科目要丰富很多倍。
至于师资方面,由孙元化负责寻找,他的三个儿子在很多学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全部进入国子监任职,称之为教授。
另外一部分以前在台湾各地传教的有扎实学问根底的传教士,也被特准移至国子监之中任教,特准他们在监管之下,教学之余,在京师和南京两地建立教堂进行传教,同样要求不得他们在国子监对任何学生宣传他们的教义,否则的话便将其逐出中国。
教会方面得知消息,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因为他们长期和于孝天合作,发现于孝天并不十分抵触他们传教的事情,算是一个亲教分子,虽然他拒绝入教,也决不许任何家人军人入教,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在地方传教,虽然要对他们监管,设定了很多规矩,使得他们无法敞开了传教,但是这已经让他们相当满意了。
现如今于孝天登基称帝,成了大中国的皇帝陛下,有这么一个亲教的皇帝支持,他们认为以后在中国传教,将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所以对于于孝天的要求,他们绝对不敢不答应,倾其所有想尽办法从欧洲搜罗具有相当高学识的教士,前来中国传教,并且在国子监之中兼职任教,传授各种他们所学的知识。
甚至于于孝天对教会提出,连带一些被教会认为是异端学说而准备加以迫害,甚至已经准备处死的一些学者,他也要,将他们尽数送来中国,于孝天可以开放更多的地方,供他们建立教堂传教,换取这些异端学说的学者,至于这些人来到中国之后,将会给予丰厚的待遇,提供足够的资金供他们研究。
特别是有关航海学、机械学、天文地理以及化学、医学方面有建树的学者,更是欢迎他们前来中国进行继续研究,于孝天特意在他私人的小金库之中,拨出大笔资金,交给教育部方面,专司提供给这些愿意到中国来继续进行研究的学者使用。
当然只设立两座国子监是根本不够的,于孝天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前朝历代都不相同,现如今他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强力推动各种社会分工的细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于行政管理者的需求数量也会显著提高,今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教育先行,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有社会上少数人才能读书,而是逐步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学到新的东西,直至最终做到全民教育普及。
而且以后像工商业方面的发展,对于技术工人的数量会需求越来越多,全都是文盲肯定会制约发展,他想要工业发展进程加速,就要让更多的工人在生产之中,对于生产技术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都依靠他一个人开金手指,把后世技术移植过来,一旦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工业机械技术的停滞。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进入到研究领域之中,去琢磨去探索,去研究各种学科的知识,掌握其中的精髓,然后学会创造,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民族始终站在世界科技领域的最前沿,才能始终控制着世界的脉搏,成为世界霸主。
一旦要是不重视教育的话,那么别看现在他干的热火朝天,但是铁定会造成科技发展缺乏后劲,所以现在他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在干百年树人的事情,在他有生之年,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就算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那么这些人就是他留给这个民族的最大的遗产。
所以他绝不会满足于仅仅改造两座国子监,建立两座新式的大学就满足了,故此在教育方面,他开始在各省推行新的教育方式,以国家投入,在各省条件较好的府一级地方,先行建立起一座义学,就是由国家地方一起投入,招收寒门子弟入学,当然也不回避那些贵族的弟子,只要入学考试通过,都给予录取。
课程方面,也先以国学和数学为主,期间穿插传授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之中也涵盖了基础的地理、天文、医学、农学、水利、物理等方面的入门知识,学制三到五年,招收六岁以上到十岁之间的孩童入学。
这样的义学其实就是后世小学的前身,传授的也都是浅显一些的知识,文理并重,同样也不会全面推翻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毕竟中国数千年灿烂文化,积累下来了太多精华,这些东西于孝天并不抵触,也绝不想在他这一世,把中华灿烂文化给摧毁,毕竟中国很多人文理念,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与此同时,强力推广理科方面的教育,避免学生以后只会读死书这样的弊端,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暂时他无力做到普及全民教育,但是起码也先让一部分开明一些的人家,愿意让孩子上学的人家,得到第一步的义务教育,享受到他推行的教育的好处。
毕竟古代读书这种事,基本上被垄断在一个较高阶层之中,能读起书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或者是官宦世家,他们有财力和能力享受到读书的好处,但是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因为没有财力,举家上下都要从小就让孩子在土地中劳作,根本也没有时间让子弟接受教育,更没有能力让他们读起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