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下统一(大结局)(3 / 5)
而在此时宴会之上,宋缺、李播、罗士信、杜伏威、徐世绩、虞绰、魏征、李百药、鲁妙子、石之轩、高占道、房玄龄、尉迟敬德、虚行之、程知节、陈长林、李淳风、单雄信,甚至李渊、薛仁杲、李密、窦建德这样,原为诸雄,又降为侯者的人,都参与庆功国宴之会。
而主角就是李靖。
“爱卿出于将门世家,卿舅父韩擒虎曾抚摩着你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而朕祖父也曾赞许可嘉,今朕不得不赞先贤所说,卿立此大功,与国不朽!”杨宣凝欣然说着。
此时,李靖也已经50岁了,他咳嗽了一声,说着:“此是圣上大运所至,臣安敢居功?臣有一事,还请圣上恩准。”
“何事?卿立大功,朕有何不许?”杨宣凝看了看他,说着。
“回禀圣上,臣在草原经了风霜,又中了流箭,常觉身体疲倦,不堪使用,伏请陛下天恩,让臣回得家乡,臣已十数年不回家乡,想来多涕流。”李靖上前说着,他自知现在位居郡王,已经达到人臣的极点,再留在朝堂上,不但无益,反有大祸。
顿时,全场一静,诸臣都若有所思。
杨宣凝露出一丝微笑,李靖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他当然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于是说着:“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卿既有疾,想回乡修养,朕安能不许,必成公之雅志,再赐你丝绸千匹。”
李靖大喜,跪拜说着:“臣多谢圣上天恩。”
退下了之后,场上稍有静默,然后尚秀芳就说着:“塞外的大草原,千姿万态的地表,被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和干草原覆盖的宽广大地、干旱和令人生畏的大沙漠,延绵起伏、杂草丛生的丘原,以及草原上的湖泊,湖岸营帐树立、牛羊成群,无垠的原野直伸展往天地的尽极,不论满天白云、或是漫空星斗,大草原、水远是那样迷人,这次宴后,我就想去草原去。”
“秀芳要到任何地点去,朕都不会不许,但是草原上,现在还不行,草原初平,大批马贼还在肆虐,情况太过混乱了。”杨宣凝却断然说着。
“这是圣旨吗?”尚秀芳有些不满的说着。
“正是圣旨。”杨宣凝说着。
房玄龄这时,已经成为了户部尚书,知道朝廷机密,知道东突厥已灭,毕玄却伤而不死,正组织搜捕网,三大圣僧,已经不得不受皇命,倾力而出,不杀毕玄,不得回中原,如是杀得草原上的毕玄,朝廷已有计较。
当下笑着:“大将军得胜回乡,这消息迅速传播,洛阳城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换新衣、烧鞭炮,民情兴奋至极点,这是数百年来,汉家之极盛。臣掌户部,所以知道,开元初年,户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如今全部户口,总五百八十万户,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十里不粮,民物蕃息。”
“而四夷被征服者,二百万人,女子孩子迁移内地,而壮丁以为官奴,十数年来,建道路宫殿,建船只,修城池,开矿石,不费国家一钱,不动国家一民,而成大事,古今未有今日之盛也!”
顿时,人人赞声,李播却有一丝苦笑,这十数年来,大唐不断掠夺外奴,充为民工,工程浩大不逊于隋炀帝,如果不是粮仓粮食足够,以及南方开始大兴,一亩出三石,国家就算不出工钱,也承担不了这样大的规模。
自己已经为宰相十二年,不可再担任下去,但是临退前,必须劝告圣上。
宋缺默然不语,心中思考。
“开元三年,杜伏威开始策骑袭杀高丽,以千骑为队,所到之处,见人就掠,见房就烧,见田就焚,高丽苦不堪言。”
“开元五年,高丽大师傅采林率高手袭杀杜伏威,杜伏威负伤不死,而前去高手尽折,傅君嫱战死,傅君婥俘虏,宋师道力保傅君婥,圣上大怒,宋缺上书请罪,自请去镇南王之爵,圣上不许,罢官回城,但是宋家也因此势力大折。”
“开元八年,高丽被掠五年,二十万人为中原奴,田地荒芜,国力疲惫,杜伏威因此率军征高丽,一路连捷,平壤城最终被攻下,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傅采林战死平壤。”
“高丽国灭,凡军将士族,全部迁移南方,又迁内地汉族于高丽,置九州,四十一郡,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丽,无一成功。隋炀帝四次伐辽,因此亡国。如今杜伏威建此大功,晋爵镇丽公。”
“高丽既灭,再无后顾,陇西军马三十万匹,是以可对突厥用兵,历年来冲突连绵不断,每年各有数千骑损折,然中原可承之,突厥难承之。”
“开元十一年八月,李靖击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彻底解除困扰中土的多年大患,一洗自汉亡以来中土军威不振的颓风,晋爵为永康郡王,位武将第一,凡是突厥部,全数贬为奴。”
杨宣凝仰望星空,点点星辰灿烂夺目,见到宋缺若有所思,心中一动,就起身,稍过片刻,宋缺果然求见。
“镇南王,和朕一起在外面走走吧!”
上林宛并非禁宫,走出不远,就是民所居住的地点。
当然,杨宣凝此时,集中的高手更是满布。
杨宣凝坐在特制的马车之中,望往窗外,看着洛阳的车来车往,时而传来一阵阵爆竹之声,充满太乎盛世的欢娱和繁盛。 ↑返回顶部↑
而主角就是李靖。
“爱卿出于将门世家,卿舅父韩擒虎曾抚摩着你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而朕祖父也曾赞许可嘉,今朕不得不赞先贤所说,卿立此大功,与国不朽!”杨宣凝欣然说着。
此时,李靖也已经50岁了,他咳嗽了一声,说着:“此是圣上大运所至,臣安敢居功?臣有一事,还请圣上恩准。”
“何事?卿立大功,朕有何不许?”杨宣凝看了看他,说着。
“回禀圣上,臣在草原经了风霜,又中了流箭,常觉身体疲倦,不堪使用,伏请陛下天恩,让臣回得家乡,臣已十数年不回家乡,想来多涕流。”李靖上前说着,他自知现在位居郡王,已经达到人臣的极点,再留在朝堂上,不但无益,反有大祸。
顿时,全场一静,诸臣都若有所思。
杨宣凝露出一丝微笑,李靖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他当然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于是说着:“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卿既有疾,想回乡修养,朕安能不许,必成公之雅志,再赐你丝绸千匹。”
李靖大喜,跪拜说着:“臣多谢圣上天恩。”
退下了之后,场上稍有静默,然后尚秀芳就说着:“塞外的大草原,千姿万态的地表,被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和干草原覆盖的宽广大地、干旱和令人生畏的大沙漠,延绵起伏、杂草丛生的丘原,以及草原上的湖泊,湖岸营帐树立、牛羊成群,无垠的原野直伸展往天地的尽极,不论满天白云、或是漫空星斗,大草原、水远是那样迷人,这次宴后,我就想去草原去。”
“秀芳要到任何地点去,朕都不会不许,但是草原上,现在还不行,草原初平,大批马贼还在肆虐,情况太过混乱了。”杨宣凝却断然说着。
“这是圣旨吗?”尚秀芳有些不满的说着。
“正是圣旨。”杨宣凝说着。
房玄龄这时,已经成为了户部尚书,知道朝廷机密,知道东突厥已灭,毕玄却伤而不死,正组织搜捕网,三大圣僧,已经不得不受皇命,倾力而出,不杀毕玄,不得回中原,如是杀得草原上的毕玄,朝廷已有计较。
当下笑着:“大将军得胜回乡,这消息迅速传播,洛阳城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换新衣、烧鞭炮,民情兴奋至极点,这是数百年来,汉家之极盛。臣掌户部,所以知道,开元初年,户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如今全部户口,总五百八十万户,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十里不粮,民物蕃息。”
“而四夷被征服者,二百万人,女子孩子迁移内地,而壮丁以为官奴,十数年来,建道路宫殿,建船只,修城池,开矿石,不费国家一钱,不动国家一民,而成大事,古今未有今日之盛也!”
顿时,人人赞声,李播却有一丝苦笑,这十数年来,大唐不断掠夺外奴,充为民工,工程浩大不逊于隋炀帝,如果不是粮仓粮食足够,以及南方开始大兴,一亩出三石,国家就算不出工钱,也承担不了这样大的规模。
自己已经为宰相十二年,不可再担任下去,但是临退前,必须劝告圣上。
宋缺默然不语,心中思考。
“开元三年,杜伏威开始策骑袭杀高丽,以千骑为队,所到之处,见人就掠,见房就烧,见田就焚,高丽苦不堪言。”
“开元五年,高丽大师傅采林率高手袭杀杜伏威,杜伏威负伤不死,而前去高手尽折,傅君嫱战死,傅君婥俘虏,宋师道力保傅君婥,圣上大怒,宋缺上书请罪,自请去镇南王之爵,圣上不许,罢官回城,但是宋家也因此势力大折。”
“开元八年,高丽被掠五年,二十万人为中原奴,田地荒芜,国力疲惫,杜伏威因此率军征高丽,一路连捷,平壤城最终被攻下,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傅采林战死平壤。”
“高丽国灭,凡军将士族,全部迁移南方,又迁内地汉族于高丽,置九州,四十一郡,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丽,无一成功。隋炀帝四次伐辽,因此亡国。如今杜伏威建此大功,晋爵镇丽公。”
“高丽既灭,再无后顾,陇西军马三十万匹,是以可对突厥用兵,历年来冲突连绵不断,每年各有数千骑损折,然中原可承之,突厥难承之。”
“开元十一年八月,李靖击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彻底解除困扰中土的多年大患,一洗自汉亡以来中土军威不振的颓风,晋爵为永康郡王,位武将第一,凡是突厥部,全数贬为奴。”
杨宣凝仰望星空,点点星辰灿烂夺目,见到宋缺若有所思,心中一动,就起身,稍过片刻,宋缺果然求见。
“镇南王,和朕一起在外面走走吧!”
上林宛并非禁宫,走出不远,就是民所居住的地点。
当然,杨宣凝此时,集中的高手更是满布。
杨宣凝坐在特制的马车之中,望往窗外,看着洛阳的车来车往,时而传来一阵阵爆竹之声,充满太乎盛世的欢娱和繁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