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90节(3 / 4)
姜婉宁一开始只是从家中等,后来街上安稳了,她就去城门口等,有时粥棚的官兵忙不过来了,她便过去帮忙搭把手,顺便探听两句城外的情况,以及有无车马入城。
一天天过去,她的心绪越发浮动起来,直到半月之期过了三天,还不见任何有关塘镇的消息,姜婉宁终究还是走到击鼓鸣冤这一步来。
第68章
大灾之下, 衙门每日击鼓鸣冤者与日俱增,或为状告邻里乡亲,或为家中亲眷求一庇护, 又或者是怀疑城门施粥官兵中饱私囊,也要来求郡守大人探查一个清楚。
郡守不忍叫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便免去了这段日子的杀威杖刑,无论什么冤情或诉求, 尽可以在击鼓后找师爷登记记录,待他空闲时再做处理。
若是实在着急的,也可以等在衙门中, 只是郡守大人近来常在外奔波, 下到底下城镇视察的情况也是常有, 碰上不巧的时候, 等上三五天也不一定能见到人。
姜婉宁早就打听清楚了情况, 击鼓见了衙门留守的衙吏, 讲明来意后, 又被带去后头等候。
也是她运气好,她只在衙门等了一天,当天傍晚就等到了衙吏的传唤, 听说是郡守大人才从城外灾民营回来, 沐浴熏香后便来处理冤案惨案。
衙吏又按照先后时间给等候的百姓发了号牌, 待郡守处理完私事后,就会传人入衙门后的府院。
姜婉宁的号牌排在第十三位,她后面还有十几号人,除非郡守是打算通宵处理案情了, 不然只怕到天黑也处理不完,姜婉宁只求能轮上她, 不然日后还要慢慢等。
又过半个时辰,衙吏过来喊了第一号人出去。
前面的四五人处理很快,基本一人一刻钟就可以了,这些人回来后有喜有悲,也有一个面上带着不忿,但不管他们情绪如何,总归是没有对郡守怨怼的。
后面的处理速度就慢了些,姜婉宁听了一耳朵,好像是涉及了命案,郡守将告官的百姓留下,又派了衙吏去捉拿嫌犯,等了小半个时辰没等到人,方才叫了下一个。
姜婉宁心下着急,便也没有过多注意其余百姓的状态。
好在又过一个多时辰,衙吏再次进来:“十三号,入!”
姜婉宁顿时站了起来。
她在一众百姓中很是显眼,全因其余人都是衣衫简朴破旧的男子老汉,只有她一介妇人,虽已换了朴素衣衫,可光是没有补丁、干净整洁这些,瞧着也不似寻常百姓。
在她跟着衙吏出门口,余下的人不禁交头接耳起来。
“那是谁家的娘子,怎叫一个妇人来公堂上了,她家男人呢……”
“我猜她家男人肯定是出了事,要不然怎会轮到一个妇人击鼓,不过也正常,这几月死的人可不少。”
也亏得姜婉宁跟着衙吏走了,不然听见这些人对陆尚的编排诅咒,说不准心里会积多少气。
府城的县衙与郡守宅院是在一起的,无非是一前一后,前面是公堂,后面就是郡守的私宅。
因今日时间太晚,不适合开堂办案,郡守又不愿走公堂上那些琐碎流程,才把接见百姓安排在了私宅的偏院里,用几盏屏风做间隔,只在一处矮桌前办公。
这才处理了十几桩案子,矮桌就被案卷堆满了,剩余纸笔全部委委屈屈地挤在一边,一个不注意,墨点全沾在了郡守衣袖上。
郡守在外访查一整日,回来后连口热饭都没吃,又紧接着处理起百姓的事情来,绕是他身子骨不错,连日操劳下也难免显了疲态。
他在等下一人的空隙里,叫身边的小厮去准备一碗素面,又问旁侧的衙吏:“还有多少人?”
“回大人,等在衙门的尚有一十六人,另有待处理案件一百七十二桩,师爷们能处理的都处理过了,剩下这些还需大人过目。”衙吏话落,郡守头痛地按住眉心。
正这时,却听院口传来通报声:“陆姜氏谒见——”
郡守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了表情,重新端坐,小小一方石凳,也不掩他身上的端庄正气。
姜婉宁在衙吏的指引下听在郡守十步之外,为表对大人的敬重,她的视线始终落在自己脚尖上。 ↑返回顶部↑
一天天过去,她的心绪越发浮动起来,直到半月之期过了三天,还不见任何有关塘镇的消息,姜婉宁终究还是走到击鼓鸣冤这一步来。
第68章
大灾之下, 衙门每日击鼓鸣冤者与日俱增,或为状告邻里乡亲,或为家中亲眷求一庇护, 又或者是怀疑城门施粥官兵中饱私囊,也要来求郡守大人探查一个清楚。
郡守不忍叫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便免去了这段日子的杀威杖刑,无论什么冤情或诉求, 尽可以在击鼓后找师爷登记记录,待他空闲时再做处理。
若是实在着急的,也可以等在衙门中, 只是郡守大人近来常在外奔波, 下到底下城镇视察的情况也是常有, 碰上不巧的时候, 等上三五天也不一定能见到人。
姜婉宁早就打听清楚了情况, 击鼓见了衙门留守的衙吏, 讲明来意后, 又被带去后头等候。
也是她运气好,她只在衙门等了一天,当天傍晚就等到了衙吏的传唤, 听说是郡守大人才从城外灾民营回来, 沐浴熏香后便来处理冤案惨案。
衙吏又按照先后时间给等候的百姓发了号牌, 待郡守处理完私事后,就会传人入衙门后的府院。
姜婉宁的号牌排在第十三位,她后面还有十几号人,除非郡守是打算通宵处理案情了, 不然只怕到天黑也处理不完,姜婉宁只求能轮上她, 不然日后还要慢慢等。
又过半个时辰,衙吏过来喊了第一号人出去。
前面的四五人处理很快,基本一人一刻钟就可以了,这些人回来后有喜有悲,也有一个面上带着不忿,但不管他们情绪如何,总归是没有对郡守怨怼的。
后面的处理速度就慢了些,姜婉宁听了一耳朵,好像是涉及了命案,郡守将告官的百姓留下,又派了衙吏去捉拿嫌犯,等了小半个时辰没等到人,方才叫了下一个。
姜婉宁心下着急,便也没有过多注意其余百姓的状态。
好在又过一个多时辰,衙吏再次进来:“十三号,入!”
姜婉宁顿时站了起来。
她在一众百姓中很是显眼,全因其余人都是衣衫简朴破旧的男子老汉,只有她一介妇人,虽已换了朴素衣衫,可光是没有补丁、干净整洁这些,瞧着也不似寻常百姓。
在她跟着衙吏出门口,余下的人不禁交头接耳起来。
“那是谁家的娘子,怎叫一个妇人来公堂上了,她家男人呢……”
“我猜她家男人肯定是出了事,要不然怎会轮到一个妇人击鼓,不过也正常,这几月死的人可不少。”
也亏得姜婉宁跟着衙吏走了,不然听见这些人对陆尚的编排诅咒,说不准心里会积多少气。
府城的县衙与郡守宅院是在一起的,无非是一前一后,前面是公堂,后面就是郡守的私宅。
因今日时间太晚,不适合开堂办案,郡守又不愿走公堂上那些琐碎流程,才把接见百姓安排在了私宅的偏院里,用几盏屏风做间隔,只在一处矮桌前办公。
这才处理了十几桩案子,矮桌就被案卷堆满了,剩余纸笔全部委委屈屈地挤在一边,一个不注意,墨点全沾在了郡守衣袖上。
郡守在外访查一整日,回来后连口热饭都没吃,又紧接着处理起百姓的事情来,绕是他身子骨不错,连日操劳下也难免显了疲态。
他在等下一人的空隙里,叫身边的小厮去准备一碗素面,又问旁侧的衙吏:“还有多少人?”
“回大人,等在衙门的尚有一十六人,另有待处理案件一百七十二桩,师爷们能处理的都处理过了,剩下这些还需大人过目。”衙吏话落,郡守头痛地按住眉心。
正这时,却听院口传来通报声:“陆姜氏谒见——”
郡守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了表情,重新端坐,小小一方石凳,也不掩他身上的端庄正气。
姜婉宁在衙吏的指引下听在郡守十步之外,为表对大人的敬重,她的视线始终落在自己脚尖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