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曹操没有走(1 / 3)
曹操自是不肯坐以待毙。从看完《阴律》、又探听了一下执行性开始, 他就一直在筹划如何保全自身。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在治世中保全自身截然不同, 在一个有法律的国度中,要想脱罪, 只需要针对一个人。
那就是负责编撰法律,有法外之权的人。要想打动这个人,对别人来说, 或许是不容易,但对他来说不算太难。
第一,我承认屠城这件事不太对,但有其必要价值。
第二, 我对于屠城者应该下地狱这件事表示无条件赞同。
第三,单纯的下地狱似乎对于受害的无辜魂魄——直接称呼为魂魄倒免去了贵贱之分——没有任何帮助,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第四, 晋得位不正,又即将毁灭,眼前的乱世将到来, 我建议阎君提早做好准备, 胡人入主中原后做的事,会比春秋战国时更为混乱和残酷。你们需要有人探查民间情况,盯紧并控制住地府的风向, 观察族居的人们有。
好巧不巧, 每逢乱世, 道德标准都会相应放松一点——有饭吃的时候吃人肉是死罪, 饥荒时就相应的放宽松些。
之前有不少人趁乱世找准定位。
曹操也已经听说过地府的良好风气, 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应该创建的部门,一个需要重视的项目,一个需要新建的地狱,那么这个地狱基本上就能交给这个人来负责。
现在情况也是一样的。
阎君:“这是什么意思?”
曹操:“人间谋反成风,有些人在人间没有谋反,到了阴间反倒蠢蠢欲动。我听说地府每年都要平定几十起小型动乱。”
阎君们无奈的后仰:“这倒是不假。”很弱,也不知道也这些人怎么想的,几百个鬼魂、上千个鬼魂,连御风飞向都磕磕绊绊,就敢玩什么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帮死鬼还相信搏一搏可以称王称霸呢。虽然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说的也很对,但是地府这里选官不按照家世背景划分,骨血种姓也不存在——那是得有□□才有的东西。
曹操提了采风使,不意外的得知现在也有,就是没什么用。
阎君:“只有…一位阎君爱看这些东西,屡看不倦。并未在其中发现什么玄机。”
嬴政皱眉,心说我没有发现什么玄机,分明是他们收集情报不利。所有的消息都应该追本溯源,消息的源头也不追查出来,就把谣谚记录下来呈递上来,不结合当地姓氏和人物背景,当然看起来令人迷茫。几次申斥他们,但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可是还有不少事压着忙不过来,想要抽调人手过去负责,也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不是很必要——等谋反再镇压也不迟。
地府原本学着人间的样子,同步设立了采风使,每年杂乱无章的报上来一大堆各地的民谣——其中还掺杂着商家广告和邻居吵架编造的歌谣,因为过于押韵顺口,传唱度就很高。阎君们一开始还努力看这些谣谚,想看里面有没有类似于人间的谶语,翻来翻去没发现重点,到现在只有祖龙爱看。
要说敏感的酷吏,那是真的很多,别说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凭空想象才是他们的本行,放在这里有一点不适用。反倒是曹操,非但知道君王应该做什么,松弛有度,还极其敏感能搜出衣带诏。
这次见面会谈之后。
突然出现的新一名采风使,他统辖所有的采风使。
曹操消失的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投胎了还是下地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身份,还有焕然一新的作风,不与故人相认的保证。就让所有人都认为地府秉持正道,所有屠城的人都无可避免的下地狱——然后他可以无限期的不去投胎,又能避免争议。
官方的舞弊,有争议又想要留用的人,都无限期押后投胎时间。只要不自己违自己定下的法律,就不会动摇地府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爱才所放开的缝隙虽然不太好,但不是特别不好。
在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叫‘社会性死亡’。反正人们都知道曹操下落不明,倒是没听说有人再追问他的下落,只是有不少皇帝表示了幸灾乐祸的惋惜。
自由散漫的小采风使们都是崇尚自由喜欢记录事情但不热爱功名利禄的文人,和他稍微磨合了一下,因为这位空降的官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能在投壶上压制他们,小采风使们挠着头,无计可施,迷惑的按照他给出的标准进行记录。以前只记录听到了什么谣谚。
现在有了标准单据,再记录时要按表格整理出来:在哪儿听见的、听谁说的、大概的传播范围。
然后采风使中另一批人去负责追根溯源,研究某些谣谚的起源。
曹操总能认出皇帝身边环绕的、却无法使用的帝炁,交谈间也能获悉很多事。
皇帝们称呼帝镇为‘故乡’‘家中’,在外面也会谈论给里面添置什么。
但这不是重点。 ↑返回顶部↑
那就是负责编撰法律,有法外之权的人。要想打动这个人,对别人来说, 或许是不容易,但对他来说不算太难。
第一,我承认屠城这件事不太对,但有其必要价值。
第二, 我对于屠城者应该下地狱这件事表示无条件赞同。
第三,单纯的下地狱似乎对于受害的无辜魂魄——直接称呼为魂魄倒免去了贵贱之分——没有任何帮助,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第四, 晋得位不正,又即将毁灭,眼前的乱世将到来, 我建议阎君提早做好准备, 胡人入主中原后做的事,会比春秋战国时更为混乱和残酷。你们需要有人探查民间情况,盯紧并控制住地府的风向, 观察族居的人们有。
好巧不巧, 每逢乱世, 道德标准都会相应放松一点——有饭吃的时候吃人肉是死罪, 饥荒时就相应的放宽松些。
之前有不少人趁乱世找准定位。
曹操也已经听说过地府的良好风气, 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应该创建的部门,一个需要重视的项目,一个需要新建的地狱,那么这个地狱基本上就能交给这个人来负责。
现在情况也是一样的。
阎君:“这是什么意思?”
曹操:“人间谋反成风,有些人在人间没有谋反,到了阴间反倒蠢蠢欲动。我听说地府每年都要平定几十起小型动乱。”
阎君们无奈的后仰:“这倒是不假。”很弱,也不知道也这些人怎么想的,几百个鬼魂、上千个鬼魂,连御风飞向都磕磕绊绊,就敢玩什么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帮死鬼还相信搏一搏可以称王称霸呢。虽然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说的也很对,但是地府这里选官不按照家世背景划分,骨血种姓也不存在——那是得有□□才有的东西。
曹操提了采风使,不意外的得知现在也有,就是没什么用。
阎君:“只有…一位阎君爱看这些东西,屡看不倦。并未在其中发现什么玄机。”
嬴政皱眉,心说我没有发现什么玄机,分明是他们收集情报不利。所有的消息都应该追本溯源,消息的源头也不追查出来,就把谣谚记录下来呈递上来,不结合当地姓氏和人物背景,当然看起来令人迷茫。几次申斥他们,但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可是还有不少事压着忙不过来,想要抽调人手过去负责,也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不是很必要——等谋反再镇压也不迟。
地府原本学着人间的样子,同步设立了采风使,每年杂乱无章的报上来一大堆各地的民谣——其中还掺杂着商家广告和邻居吵架编造的歌谣,因为过于押韵顺口,传唱度就很高。阎君们一开始还努力看这些谣谚,想看里面有没有类似于人间的谶语,翻来翻去没发现重点,到现在只有祖龙爱看。
要说敏感的酷吏,那是真的很多,别说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凭空想象才是他们的本行,放在这里有一点不适用。反倒是曹操,非但知道君王应该做什么,松弛有度,还极其敏感能搜出衣带诏。
这次见面会谈之后。
突然出现的新一名采风使,他统辖所有的采风使。
曹操消失的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投胎了还是下地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身份,还有焕然一新的作风,不与故人相认的保证。就让所有人都认为地府秉持正道,所有屠城的人都无可避免的下地狱——然后他可以无限期的不去投胎,又能避免争议。
官方的舞弊,有争议又想要留用的人,都无限期押后投胎时间。只要不自己违自己定下的法律,就不会动摇地府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爱才所放开的缝隙虽然不太好,但不是特别不好。
在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叫‘社会性死亡’。反正人们都知道曹操下落不明,倒是没听说有人再追问他的下落,只是有不少皇帝表示了幸灾乐祸的惋惜。
自由散漫的小采风使们都是崇尚自由喜欢记录事情但不热爱功名利禄的文人,和他稍微磨合了一下,因为这位空降的官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能在投壶上压制他们,小采风使们挠着头,无计可施,迷惑的按照他给出的标准进行记录。以前只记录听到了什么谣谚。
现在有了标准单据,再记录时要按表格整理出来:在哪儿听见的、听谁说的、大概的传播范围。
然后采风使中另一批人去负责追根溯源,研究某些谣谚的起源。
曹操总能认出皇帝身边环绕的、却无法使用的帝炁,交谈间也能获悉很多事。
皇帝们称呼帝镇为‘故乡’‘家中’,在外面也会谈论给里面添置什么。
但这不是重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