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2 / 5)
麾下将领亦各有赏赐。
与陆侯一起改姓的就是杜长史了,陆侯这里还好,离得远,别扭的多是北疆众将领。杜长史改姓倒没什么心里阴影,他也不大尴尬,可见杜首辅委实将他教导的好,只是大家叫惯了小杜,连穆安之也偶尔会蹦出一句“小杜”,连杜长史自己,你要叫他小杜、杜大人,他反应极快,倘是叫他小国公、柳大人,他得过会儿才想到,啊,这是叫我哪。
于是,为了方便自己和大家伙,杜长史给自己取了个新字,他现在字小杜,连姓一起叫就是柳小杜。
这字简直了……
杜长史理所当然,“我也是为大家伙方便,也是不忘我哥的抚养之恩。”
改回身份后,杜长史承袭了家中爵位。
柳家摇身一变,又是一姓两国公。其实,原本小杜国公身上还能多一个承恩公的爵位,毕竟,穆安之登基加恩母族亦是理所应当。不过,小杜国公以皇后母族谦辞外戚之爵,臣愿以臣子之身为陛下建功,不愿因外戚荣身。
家里本身爵位不缺,小杜国公对官爵之事并不太热衷,他把家族的这一摊子事接过来,重续族谱,也有当年未波及的族人前来投靠,多是些血亲较远的,五服以外的,小杜国公也没与他们再连宗,五服以内的,该怎么算怎么算。
对于这些族人,最欣慰的就是家族重新立于朝堂,他们哪怕不沾什么光,但只要家族存在,于他们,便是最大倚仗。
尤其是那些出嫁在外的柳家女眷,这些年,多少遭逢不幸,多少忍气吞生,随着柳家的翻案,又有多少悲喜欢欣,人间血泪。
所以——
小杜国公,急待成亲!
他十万火急求穆安之给他赐了婚,然后,还未大婚便把未婚妻朱阅连带丈母娘都接家里去了,家里这一摊子他可忙不过来,郡王妃倒是想帮忙,却也上了年纪,而且,郡王妃还在忙大妞和胡安黎定亲大婚之事以及小杜国公大婚的准备。
小杜国公事急从权,先把媳妇接来,有郡王妃指点着打理府中内闱。
要说前皇商朱家,真是羡煞众人。
小杜国公这样的香饽饽,等着把闺女嫁给小杜国公的人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别说你一个皇商家的闺女,就是公主郡主,小杜国公也堪称良配。凤阳大长公主都遗憾自己只有一个闺女已经出嫁了,结果,小国公转头就定了皇商家的女儿。
这,这简直是惊掉半个帝都人的下巴。
尤其是杜首辅舅家,还往杜首辅家里走了好几趟,话里话外无非是说当年杜老爷子健在给小杜国公定的亲事,定的可是他们家的闺女。当年那退亲,完全是误会啊误会。杜首辅稀奇,“表妹都嫁人多少年了,舅舅还提这旧事做什么。”
当年舅家一直不大情愿这亲事,主要查嫌小杜国公是庶出,给个嫡女有些亏。舅家使的是个损招,着家里婆子在小杜国公的必经之路上阴阳怪气说庶出卑贱啥的,小杜国公当年还是杜家次子,虽说庶出,可兄嫂爹娘都没委屈过他半点,如何受这个,当时就把婆子打一顿,亲自到舅家退了亲。
且以小杜国公之口齿刻薄无德,这事儿闹的委实不小,杜首辅既恼舅家势利,又气弟弟做事轻率,叫人拿住话把坏了名声,还教导了弟弟一顿,亲事也一拍两散。
后来小杜国公自己相中了朱家姑娘,杜首辅打听过,是个能干的姑娘,并未反对,帝都乱哄哄的日子,对朱家也多有留意。
如今舅家重提亲事,杜首辅心里明镜似的,直接说,“罢了就是罢了,当初的了结书是经了帝都府的。”
□□脸舅舅比较要面子,尴尬着道,“我也这样说,可你舅妈非要我过来。”
唱白脸的舅妈揉着帕子接了话,“当初那不是不知道么。”
“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他是柳家血脉,还是不知道他有国公的福分?”杜首辅凉凉的一瞥,舅妈也不敢多言了。
舅舅一看,立刻喝斥舅妈,转而跟外甥说起旁的好话,“两样都不知道。要是知道,不说旁的,当年老国公是何等人望,就是柳家出事,若知阿烽是柳家血脉,再怎么我也不能答应断了亲事的。可见是你表妹无福,也是咱家无福。我听说小国公赐婚的事了,想着得小国公叫我这些年的舅舅,他定亲成亲的,是不是备份礼送过去,也显得咱们两家的情分不是。”
杜首辅不动声色的应付了舅家几句,他如今事忙,便让长子陪着舅家说话,出去应酬旁的事了。
杜长史与朱阅的事,穆安之是早就知道的,自杜长史随穆安之到北疆就藩,又打仗这些年,难得人家姑娘还在等他。
所以,杜长史一求赐婚,穆安之立码便高兴的应了,还说一句,“你拿上跟朱姑娘的八字到钦天监,让钦天监给你们算个吉日,赶紧成亲,以后咱两家必要做一门儿女亲事。”
杜长史笑眯眯地,“陛下若有公主下嫁,当真是犬子福分。” ↑返回顶部↑
与陆侯一起改姓的就是杜长史了,陆侯这里还好,离得远,别扭的多是北疆众将领。杜长史改姓倒没什么心里阴影,他也不大尴尬,可见杜首辅委实将他教导的好,只是大家叫惯了小杜,连穆安之也偶尔会蹦出一句“小杜”,连杜长史自己,你要叫他小杜、杜大人,他反应极快,倘是叫他小国公、柳大人,他得过会儿才想到,啊,这是叫我哪。
于是,为了方便自己和大家伙,杜长史给自己取了个新字,他现在字小杜,连姓一起叫就是柳小杜。
这字简直了……
杜长史理所当然,“我也是为大家伙方便,也是不忘我哥的抚养之恩。”
改回身份后,杜长史承袭了家中爵位。
柳家摇身一变,又是一姓两国公。其实,原本小杜国公身上还能多一个承恩公的爵位,毕竟,穆安之登基加恩母族亦是理所应当。不过,小杜国公以皇后母族谦辞外戚之爵,臣愿以臣子之身为陛下建功,不愿因外戚荣身。
家里本身爵位不缺,小杜国公对官爵之事并不太热衷,他把家族的这一摊子事接过来,重续族谱,也有当年未波及的族人前来投靠,多是些血亲较远的,五服以外的,小杜国公也没与他们再连宗,五服以内的,该怎么算怎么算。
对于这些族人,最欣慰的就是家族重新立于朝堂,他们哪怕不沾什么光,但只要家族存在,于他们,便是最大倚仗。
尤其是那些出嫁在外的柳家女眷,这些年,多少遭逢不幸,多少忍气吞生,随着柳家的翻案,又有多少悲喜欢欣,人间血泪。
所以——
小杜国公,急待成亲!
他十万火急求穆安之给他赐了婚,然后,还未大婚便把未婚妻朱阅连带丈母娘都接家里去了,家里这一摊子他可忙不过来,郡王妃倒是想帮忙,却也上了年纪,而且,郡王妃还在忙大妞和胡安黎定亲大婚之事以及小杜国公大婚的准备。
小杜国公事急从权,先把媳妇接来,有郡王妃指点着打理府中内闱。
要说前皇商朱家,真是羡煞众人。
小杜国公这样的香饽饽,等着把闺女嫁给小杜国公的人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别说你一个皇商家的闺女,就是公主郡主,小杜国公也堪称良配。凤阳大长公主都遗憾自己只有一个闺女已经出嫁了,结果,小国公转头就定了皇商家的女儿。
这,这简直是惊掉半个帝都人的下巴。
尤其是杜首辅舅家,还往杜首辅家里走了好几趟,话里话外无非是说当年杜老爷子健在给小杜国公定的亲事,定的可是他们家的闺女。当年那退亲,完全是误会啊误会。杜首辅稀奇,“表妹都嫁人多少年了,舅舅还提这旧事做什么。”
当年舅家一直不大情愿这亲事,主要查嫌小杜国公是庶出,给个嫡女有些亏。舅家使的是个损招,着家里婆子在小杜国公的必经之路上阴阳怪气说庶出卑贱啥的,小杜国公当年还是杜家次子,虽说庶出,可兄嫂爹娘都没委屈过他半点,如何受这个,当时就把婆子打一顿,亲自到舅家退了亲。
且以小杜国公之口齿刻薄无德,这事儿闹的委实不小,杜首辅既恼舅家势利,又气弟弟做事轻率,叫人拿住话把坏了名声,还教导了弟弟一顿,亲事也一拍两散。
后来小杜国公自己相中了朱家姑娘,杜首辅打听过,是个能干的姑娘,并未反对,帝都乱哄哄的日子,对朱家也多有留意。
如今舅家重提亲事,杜首辅心里明镜似的,直接说,“罢了就是罢了,当初的了结书是经了帝都府的。”
□□脸舅舅比较要面子,尴尬着道,“我也这样说,可你舅妈非要我过来。”
唱白脸的舅妈揉着帕子接了话,“当初那不是不知道么。”
“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他是柳家血脉,还是不知道他有国公的福分?”杜首辅凉凉的一瞥,舅妈也不敢多言了。
舅舅一看,立刻喝斥舅妈,转而跟外甥说起旁的好话,“两样都不知道。要是知道,不说旁的,当年老国公是何等人望,就是柳家出事,若知阿烽是柳家血脉,再怎么我也不能答应断了亲事的。可见是你表妹无福,也是咱家无福。我听说小国公赐婚的事了,想着得小国公叫我这些年的舅舅,他定亲成亲的,是不是备份礼送过去,也显得咱们两家的情分不是。”
杜首辅不动声色的应付了舅家几句,他如今事忙,便让长子陪着舅家说话,出去应酬旁的事了。
杜长史与朱阅的事,穆安之是早就知道的,自杜长史随穆安之到北疆就藩,又打仗这些年,难得人家姑娘还在等他。
所以,杜长史一求赐婚,穆安之立码便高兴的应了,还说一句,“你拿上跟朱姑娘的八字到钦天监,让钦天监给你们算个吉日,赶紧成亲,以后咱两家必要做一门儿女亲事。”
杜长史笑眯眯地,“陛下若有公主下嫁,当真是犬子福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