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莲15(3 / 4)
霍危楼听得此言,神色凝重了下来,“把他看的佛经,写的字,作的画,都拿过来给本侯看看。”
绣衣使听令而去,前来候在一旁的林槐也面露担忧,“下官在刑部这几年,也遇见过不少重犯,像这一类不显山露水的,当真是最可怕的,哪怕用上重刑,他却也好似不怕死一样,说不开口便不开口,下官看来,王大人只怕就是这种人。”
霍危楼凝眸,“世无完人,但凡为人,总有弱点,只是有些人将其隐藏的很好,不会被轻易发掘罢了。”
这般一说,林槐下意识看了霍危楼一眼,在林槐看来,霍危楼便好似无弱点一样。
霍危楼敏锐的捕捉到了林槐那一眼,他不以为忤的道:“本侯亦有弱点,林大人想探探吗?”
林槐吓得背脊一僵,尴尬的扯出一丝笑意来,“下官不敢。”
很快,王青甫这两日看的佛经作的字画都被拿了过来,王青甫出自羌州王氏,而羌州王氏前朝便是文儒世家,颇有美名,到了如今,虽有没落,可到底还留有风骨,这些,只从王青甫的字画上便能看出来。
王青甫这两日习字大都是写佛偈,他一手草书行云流水,笔力虬劲,看其字迹,甚至能想象他一袭青衫,站在书案之前挥毫泼墨的写意风流,而其作画,也不过是栖霞山云遮雾绕佛塔凌顶之景,好似他是来此远游的士子,而非受人怀疑之嫌犯。而他所看的佛经便更是寻常了,一卷《地藏经》,一卷《华严经》,皆是从僧众手中借来,有被常年翻阅的痕迹。
看完这些,若无岳明全的证供,只会让人觉得王青甫心底无丝毫慌乱,只是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只有如此,他才能有如此心境写字作画。
霍危楼放下经文,“将吴瑜召来。”
路柯听令而去,很快,吴瑜跟在他身后进了禅院之门。
两天两夜的囚禁,吴瑜眼下一片青黑,神色憔悴,看样子也颇多煎熬,进门行礼之后,吴瑜连忙问道:“侯爷,可是有凶手的线索了?”
霍危楼坐在主位上,不答反问,“在你眼底,王青甫是怎样的人?”
吴瑜一愣,继而想到了什么,双眸微睁,“侯爷不会怀疑王兄吧?王兄不可能的,不可能害人的……”
霍危楼唇角噙着一丝冷笑,“你觉得他不可能害人,可他前日受审之时,却在暗示本侯,你和当年的案子有些关联,你二人谁所言为真呢?”
吴瑜面色顿时一变,“王兄暗示下官?这不会的,下官和王兄相交多年……”
霍危楼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答本侯所问便是。”
吴瑜艰难的吞咽了一下,“王兄其人,淡泊名利,在下官眼底,是有羌州王氏一脉风骨的,若说他为朝官,还不如说他骨子里是个文人,他不争权夺利,就守着小小一方太常寺,竟也颇为自乐,太常寺与皇室宗亲走得近,他却不喜与他们结交,只求独善其身,当年下官因舍利子失窃之事官途上受了些挫折,可王兄非但不嫌弃下官位低,还施以援手,此等情谊,下官永记在心,他……当真不是会为了谋求荣华富贵害人之人。”
“谁说他为了荣华富贵害人?”
霍危楼狭眸,“世上之人,皆有七情六欲,有求财者,有求权者,有喜好美色者,他虽淡泊名利,却不代表他没有别的喜好,本侯问你,便是想知道,他这些年,最在意何事。”
吴瑜的神情有些古怪,他拧着眉头想了半晌,眼底竟是茫然一片,“下官……下官想不出来……王兄很从容风雅,公差之上尽心尽力,却也不是为了争功,寻常喜好收藏些名家画作,却也从不为此铺张豪奢,多数看缘分,府里虽也有妻妾,可他与她们相处的十分和气,也瞧不出他是个喜好美色之人。”
吴瑜想到此处,才觉出一丝后怕来,“他……要么的确是个性子寡淡无喜好之人,要么……便是连下官也是瞒着的。”
若是后面一种,那王青甫此人属实可怕。
霍危楼沉吟片刻,“除了你之外,京城之中,与他交好之人还有谁?”
吴瑜道:“除了下官倒也还有几人,不过皆是清流文臣,且大都出自寒门。”
“将所有人名写下来。”
福公公找来纸笔,吴瑜便一气写了七八个人的名字,又道:“这些人都是时常在王兄那里小聚雅集,吟诗作画的,偶尔论论朝政之事,不过并非结党。”
吴瑜言辞谨慎,霍危楼并不以为意,纸上的名字官位最高者便是吴瑜这礼部侍郎,其他人大都是些寒门出身却有几分才名者,他们一伙人凑到一起,还真当不起结党二字。
林槐看来看去,疑惑道:“和这些人交好,倒也附和他的性子,并且看起来与他交好者也不少,他并非孤僻之人,他若是偷舍利子,是为了什么呢?”
王青甫的一切经历都再正常不过,可越是如此,便越是令人难以理解,霍危楼凝眸,他一时也未曾想明白,太常寺主要负责宗庙祭祀,若能和皇室宗亲走得近,便可得颇多便利,可偏偏王青甫喜欢独善其身,如此,太常寺便成了个无实权之地,尤其在朝政之上,影响力微乎其微,也因此,霍危楼不觉得会有人与他结党。 ↑返回顶部↑
绣衣使听令而去,前来候在一旁的林槐也面露担忧,“下官在刑部这几年,也遇见过不少重犯,像这一类不显山露水的,当真是最可怕的,哪怕用上重刑,他却也好似不怕死一样,说不开口便不开口,下官看来,王大人只怕就是这种人。”
霍危楼凝眸,“世无完人,但凡为人,总有弱点,只是有些人将其隐藏的很好,不会被轻易发掘罢了。”
这般一说,林槐下意识看了霍危楼一眼,在林槐看来,霍危楼便好似无弱点一样。
霍危楼敏锐的捕捉到了林槐那一眼,他不以为忤的道:“本侯亦有弱点,林大人想探探吗?”
林槐吓得背脊一僵,尴尬的扯出一丝笑意来,“下官不敢。”
很快,王青甫这两日看的佛经作的字画都被拿了过来,王青甫出自羌州王氏,而羌州王氏前朝便是文儒世家,颇有美名,到了如今,虽有没落,可到底还留有风骨,这些,只从王青甫的字画上便能看出来。
王青甫这两日习字大都是写佛偈,他一手草书行云流水,笔力虬劲,看其字迹,甚至能想象他一袭青衫,站在书案之前挥毫泼墨的写意风流,而其作画,也不过是栖霞山云遮雾绕佛塔凌顶之景,好似他是来此远游的士子,而非受人怀疑之嫌犯。而他所看的佛经便更是寻常了,一卷《地藏经》,一卷《华严经》,皆是从僧众手中借来,有被常年翻阅的痕迹。
看完这些,若无岳明全的证供,只会让人觉得王青甫心底无丝毫慌乱,只是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只有如此,他才能有如此心境写字作画。
霍危楼放下经文,“将吴瑜召来。”
路柯听令而去,很快,吴瑜跟在他身后进了禅院之门。
两天两夜的囚禁,吴瑜眼下一片青黑,神色憔悴,看样子也颇多煎熬,进门行礼之后,吴瑜连忙问道:“侯爷,可是有凶手的线索了?”
霍危楼坐在主位上,不答反问,“在你眼底,王青甫是怎样的人?”
吴瑜一愣,继而想到了什么,双眸微睁,“侯爷不会怀疑王兄吧?王兄不可能的,不可能害人的……”
霍危楼唇角噙着一丝冷笑,“你觉得他不可能害人,可他前日受审之时,却在暗示本侯,你和当年的案子有些关联,你二人谁所言为真呢?”
吴瑜面色顿时一变,“王兄暗示下官?这不会的,下官和王兄相交多年……”
霍危楼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答本侯所问便是。”
吴瑜艰难的吞咽了一下,“王兄其人,淡泊名利,在下官眼底,是有羌州王氏一脉风骨的,若说他为朝官,还不如说他骨子里是个文人,他不争权夺利,就守着小小一方太常寺,竟也颇为自乐,太常寺与皇室宗亲走得近,他却不喜与他们结交,只求独善其身,当年下官因舍利子失窃之事官途上受了些挫折,可王兄非但不嫌弃下官位低,还施以援手,此等情谊,下官永记在心,他……当真不是会为了谋求荣华富贵害人之人。”
“谁说他为了荣华富贵害人?”
霍危楼狭眸,“世上之人,皆有七情六欲,有求财者,有求权者,有喜好美色者,他虽淡泊名利,却不代表他没有别的喜好,本侯问你,便是想知道,他这些年,最在意何事。”
吴瑜的神情有些古怪,他拧着眉头想了半晌,眼底竟是茫然一片,“下官……下官想不出来……王兄很从容风雅,公差之上尽心尽力,却也不是为了争功,寻常喜好收藏些名家画作,却也从不为此铺张豪奢,多数看缘分,府里虽也有妻妾,可他与她们相处的十分和气,也瞧不出他是个喜好美色之人。”
吴瑜想到此处,才觉出一丝后怕来,“他……要么的确是个性子寡淡无喜好之人,要么……便是连下官也是瞒着的。”
若是后面一种,那王青甫此人属实可怕。
霍危楼沉吟片刻,“除了你之外,京城之中,与他交好之人还有谁?”
吴瑜道:“除了下官倒也还有几人,不过皆是清流文臣,且大都出自寒门。”
“将所有人名写下来。”
福公公找来纸笔,吴瑜便一气写了七八个人的名字,又道:“这些人都是时常在王兄那里小聚雅集,吟诗作画的,偶尔论论朝政之事,不过并非结党。”
吴瑜言辞谨慎,霍危楼并不以为意,纸上的名字官位最高者便是吴瑜这礼部侍郎,其他人大都是些寒门出身却有几分才名者,他们一伙人凑到一起,还真当不起结党二字。
林槐看来看去,疑惑道:“和这些人交好,倒也附和他的性子,并且看起来与他交好者也不少,他并非孤僻之人,他若是偷舍利子,是为了什么呢?”
王青甫的一切经历都再正常不过,可越是如此,便越是令人难以理解,霍危楼凝眸,他一时也未曾想明白,太常寺主要负责宗庙祭祀,若能和皇室宗亲走得近,便可得颇多便利,可偏偏王青甫喜欢独善其身,如此,太常寺便成了个无实权之地,尤其在朝政之上,影响力微乎其微,也因此,霍危楼不觉得会有人与他结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