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参考文献(3 / 6)
[61]闻一多著.唐诗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0.
[62]胡小石著.胡小石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3]钱谦益.唐杜少陵先生甫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64](美)洪业著,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5]王仲荦著.金泥玉屑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6]王晚霞,丁锡贤,郑瑛中主编.郑虔传略[M].合肥:黄山书社,1998.
[67]曾祥波.论杜诗系年的版本依据与标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68]杜晓勤.论中唐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5(01).
[69]徐海容.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考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02).
[70]辛晓娟.杜甫与高适蜀中关系新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02).
[71]李天石著.唐宪宗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2](日)松浦友久著,孙昌武,郑天刚译.中国诗歌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73]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4]金滢坤.中晚唐制举对策与政局变化——以藩镇问题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2(07).
[75]朱金城著.白居易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6]陈寅恪著.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7]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78]卞孝萱著.元稹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79]王云五主编,张达人编.唐元微之先生稹年谱[M]//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7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
[80]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1]傅璇琮著.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82]赖瑞和著.唐代中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83]赖瑞和著.唐代基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84]赖瑞和著.唐代高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
[85]严寿澂.永贞革新与韩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的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1).
[86]渡边孝.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05).
[87]曾祥波.现存五种宋人“杜甫年谱”平议[J].文学遗产,2016(04).
[88]朱红霞.唐代制诰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89]李向菲.甘露之变及其对晚唐文人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0.
[90]施子愉.柳宗元年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学报),1957(01). ↑返回顶部↑
[62]胡小石著.胡小石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3]钱谦益.唐杜少陵先生甫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64](美)洪业著,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5]王仲荦著.金泥玉屑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6]王晚霞,丁锡贤,郑瑛中主编.郑虔传略[M].合肥:黄山书社,1998.
[67]曾祥波.论杜诗系年的版本依据与标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68]杜晓勤.论中唐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5(01).
[69]徐海容.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考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02).
[70]辛晓娟.杜甫与高适蜀中关系新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02).
[71]李天石著.唐宪宗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2](日)松浦友久著,孙昌武,郑天刚译.中国诗歌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73]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4]金滢坤.中晚唐制举对策与政局变化——以藩镇问题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2(07).
[75]朱金城著.白居易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6]陈寅恪著.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7]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78]卞孝萱著.元稹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79]王云五主编,张达人编.唐元微之先生稹年谱[M]//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7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
[80]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1]傅璇琮著.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82]赖瑞和著.唐代中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83]赖瑞和著.唐代基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84]赖瑞和著.唐代高层文官[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
[85]严寿澂.永贞革新与韩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的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1).
[86]渡边孝.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05).
[87]曾祥波.现存五种宋人“杜甫年谱”平议[J].文学遗产,2016(04).
[88]朱红霞.唐代制诰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89]李向菲.甘露之变及其对晚唐文人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0.
[90]施子愉.柳宗元年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学报),195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