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1 章(1 / 3)
五十年的时光, 于古镇没什么变化,纪墨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那定情于桥上的人, 看那跳桥而死的人, 看那游船仿佛日日无变化,总从桥下而过,偶有人抬头看来, 桥上的人看下去, 对视之间,不觉一笑, 都是风景。
风雨之中,小桥流水,天光晴好,拱桥架虹, 若有斜风吹细雨, 伞上红花添珠泪,凄凄登桥目凄凄。
不曾把这风景看遍, 已是半百匆匆。
【请选择时间, 一百年, 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
“一百年。”
流转的岁月好像已经不再计时,一幕幕风景走过, 似曾相识,却是新景。
上次曾见过的垂钓大爷再难寻觅, 上次曾见的姑娘, 似已嫁往他乡, 桥两岸的风景似乎未曾变化,建筑还是那个建筑,房舍还是那个样式,可能某些台阶上多了一盆鲜花,某些窗台前也拉了轻纱,目光放远,一眼看去,仿佛还是旧时模样,却又明白,已经不是故人。
咿咿呀呀的乐声从某个房舍之中传出来,飘荡在水面上的浅吟随波逐流,也经过了桥下,传入纪墨的耳中。
“是南家的姑娘啊!”
“也是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学这个。”
“可怜什么啊,人家多少钱赚不来,以后说不得还要把咱们踩在脚下呐。”
“唉,咱们青塘镇,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家!镇长也不管管。”
“管什么管,人家也是正正经经卖唱赚钱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儿了。”
哦,原来是青塘镇中多了一户卖唱的人家。
平静的画面有了额外的配乐,很好听,让安宁之中多了一丝不那么惹人厌的热闹,却又不曾让这热闹喧宾夺主,毁了那宁静的感觉,反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恰到好处。
纪墨从来往的行人口中听到了有关这南家的事情,这青塘镇上曾经出过做官的人家,门槛就比其他的镇子要高一些,想来那当官的回乡之后也曾造福乡里,广开教化之门,这边儿的普通人都能说两句文绉绉的话,文化气氛还是很浓郁的,哪怕不够繁华,也像是腹有诗书一样,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书香气。
这样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相对保守,镇上的人们从事的事情,都不会失了风骨,追求着美好品德的同时也十分鄙夷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唱戏这样下九流的东西,当然也算上不得台面。
南家这位,曾是被娶回来的戏子,那娶妻的男人本就是个纨绔,正经娶亲也没什么人肯嫁他,但他迷了心窍一样非要娶一个过路的戏子,也是让家中恼怒,干脆与之断绝了关系。
那位老爷子够狠,说不管就真的不管,好像是借此机会把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踢出门一样,等到后来,他又一蹬腿儿死在了前面,剩下的兄弟就更不会帮衬那个只会拖后腿的纨绔了。
尤其是纨绔也没儿子,等他一死,独留一个女儿在。
这世道,女人艰难,寡妇孤女又都长得好看,那女孩儿年龄不大,却早早显出不一般的媚色来,纨绔的那些个兄弟,就有动了心要做做好事儿的,要把这寡妇和孤女一起接管。
没想到这寡妇也够狠,为了以绝后患,直接给女儿改了姓,随她姓南,还在镇长面前发誓要为那纨绔一辈子守节,换得女儿不受旁人干涉。
这般作态,刚烈果决,可之后要面对的麻烦却不少,头一个就是以什么养家。
那南姓寡妇从小入了戏班,不会旁的营生,而她一个人又是撑不起戏班子的,何况她当年也不是什么台柱子,并没有多好的嗓音让人肯花钱听戏,正经的戏文也没学过几本。无奈之下,就教女儿清唱戏曲,她在一旁弹琴配乐,以戏曲讲故事,也不纯是戏曲了,还结合了些许闲谈琐事,说一段,唱一段,演一段,倒是新鲜,另开了山河。
如今,也有两三年了,人们渐渐都接受了这种形式的表演,她们家的生意也好些了,因是女眷,反而可以随意入内院表演,直接被各家女眷当做说书的女先生,母女配合,收入也还不错。
之前说要把人赶走的,不过就是嫉妒那嗓子一开,钱财自来罢了。
这里面的辛苦不为外人知,让旁人看了,就好像很多老辈人看不惯唱歌跳舞的明星能够赚那么多钱一样,总觉得暴利不当,看不顺眼。
“是鼓书吗?”
纪墨以前仿佛在某台的晚会上见过人表演类似的说唱,也不用旁人配合,一个人搞定全场,听起来也是余韵悠长。 ↑返回顶部↑
风雨之中,小桥流水,天光晴好,拱桥架虹, 若有斜风吹细雨, 伞上红花添珠泪,凄凄登桥目凄凄。
不曾把这风景看遍, 已是半百匆匆。
【请选择时间, 一百年, 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
“一百年。”
流转的岁月好像已经不再计时,一幕幕风景走过, 似曾相识,却是新景。
上次曾见过的垂钓大爷再难寻觅, 上次曾见的姑娘, 似已嫁往他乡, 桥两岸的风景似乎未曾变化,建筑还是那个建筑,房舍还是那个样式,可能某些台阶上多了一盆鲜花,某些窗台前也拉了轻纱,目光放远,一眼看去,仿佛还是旧时模样,却又明白,已经不是故人。
咿咿呀呀的乐声从某个房舍之中传出来,飘荡在水面上的浅吟随波逐流,也经过了桥下,传入纪墨的耳中。
“是南家的姑娘啊!”
“也是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学这个。”
“可怜什么啊,人家多少钱赚不来,以后说不得还要把咱们踩在脚下呐。”
“唉,咱们青塘镇,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家!镇长也不管管。”
“管什么管,人家也是正正经经卖唱赚钱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儿了。”
哦,原来是青塘镇中多了一户卖唱的人家。
平静的画面有了额外的配乐,很好听,让安宁之中多了一丝不那么惹人厌的热闹,却又不曾让这热闹喧宾夺主,毁了那宁静的感觉,反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恰到好处。
纪墨从来往的行人口中听到了有关这南家的事情,这青塘镇上曾经出过做官的人家,门槛就比其他的镇子要高一些,想来那当官的回乡之后也曾造福乡里,广开教化之门,这边儿的普通人都能说两句文绉绉的话,文化气氛还是很浓郁的,哪怕不够繁华,也像是腹有诗书一样,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书香气。
这样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相对保守,镇上的人们从事的事情,都不会失了风骨,追求着美好品德的同时也十分鄙夷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唱戏这样下九流的东西,当然也算上不得台面。
南家这位,曾是被娶回来的戏子,那娶妻的男人本就是个纨绔,正经娶亲也没什么人肯嫁他,但他迷了心窍一样非要娶一个过路的戏子,也是让家中恼怒,干脆与之断绝了关系。
那位老爷子够狠,说不管就真的不管,好像是借此机会把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踢出门一样,等到后来,他又一蹬腿儿死在了前面,剩下的兄弟就更不会帮衬那个只会拖后腿的纨绔了。
尤其是纨绔也没儿子,等他一死,独留一个女儿在。
这世道,女人艰难,寡妇孤女又都长得好看,那女孩儿年龄不大,却早早显出不一般的媚色来,纨绔的那些个兄弟,就有动了心要做做好事儿的,要把这寡妇和孤女一起接管。
没想到这寡妇也够狠,为了以绝后患,直接给女儿改了姓,随她姓南,还在镇长面前发誓要为那纨绔一辈子守节,换得女儿不受旁人干涉。
这般作态,刚烈果决,可之后要面对的麻烦却不少,头一个就是以什么养家。
那南姓寡妇从小入了戏班,不会旁的营生,而她一个人又是撑不起戏班子的,何况她当年也不是什么台柱子,并没有多好的嗓音让人肯花钱听戏,正经的戏文也没学过几本。无奈之下,就教女儿清唱戏曲,她在一旁弹琴配乐,以戏曲讲故事,也不纯是戏曲了,还结合了些许闲谈琐事,说一段,唱一段,演一段,倒是新鲜,另开了山河。
如今,也有两三年了,人们渐渐都接受了这种形式的表演,她们家的生意也好些了,因是女眷,反而可以随意入内院表演,直接被各家女眷当做说书的女先生,母女配合,收入也还不错。
之前说要把人赶走的,不过就是嫉妒那嗓子一开,钱财自来罢了。
这里面的辛苦不为外人知,让旁人看了,就好像很多老辈人看不惯唱歌跳舞的明星能够赚那么多钱一样,总觉得暴利不当,看不顺眼。
“是鼓书吗?”
纪墨以前仿佛在某台的晚会上见过人表演类似的说唱,也不用旁人配合,一个人搞定全场,听起来也是余韵悠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