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2 / 3)
如此,米娘子那边压力骤减。
精细的功夫有人做了,至于食堂的粗重活计,俞善那一甲里就属范家的劳力最多。
她已经请了范大两口子看鱼塘,这回干脆又把范二雇来,一日三餐给米娘子她们这群娘子军打打下手,干些搬搬抬抬的重活儿。
范二原先做梦都想跟他哥似的,在小镜庄找个长期的活计,如今总算心愿得偿,真是高兴得得一蹦三尺高,比他闺女范丫让招进织坊还高兴。。
虽说这活儿是琐碎了些,报酬也不如范大的多,可毕竟只是饭点儿的时候忙,平时不耽误他种庄稼啊,范二自己倒是挺满意的。
几十号人的大锅饭做不了那么精细,早食就是玉米稠粥和杂面饼子,配上米娘子渍的小咸菜,爽口又下饭。
这边食堂允许大家吃饱管够,因此人们都不着急,照规矩排成一队,很有秩序的挨个儿上前打饭。
俞善也随大流,排了一小会儿,便捧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
她慢慢地小口啜着,第一口就喝到了薄薄的粥皮,再喝一口,就尝到了玉米清甜的味道,还有今年的新米特有的香气。
米娘子过日子仔细,虽说庄子上不缺稻米,她也舍不得放太多,只下了一小半都不到,粥里除了煮得开花的玉米糁子,应该还撒了几把玉米面,偏偏还能把粥水煮得那样粘稠,玉米、稻米,米香四溢。
那杂面饼子也是一样的粗细掺半。
今天粥里已经用了玉米面,做饼子米娘子就用的红薯面和白面两掺,也是二比一的比例。
蒸好以后这杂粮饼子颜色有些发乌,不是那么好看,吃起来倒是口感粘糯,挺有嚼劲儿,带着点儿红薯的香甜。
平时大家都坐在食堂屋里吃饭,今天见俞善也在,许多人不敢跟东家坐在一起,都主动盛了饭,端到外面,顺着墙角一溜排开蹲着吃。
米娘子特意单独煮了几个鸡蛋,端到俞善这一桌上,轻声提醒还想伸手拿第二个红薯面饼子的俞信道:
“信哥儿要是不饱就再吃两个鸡蛋吧,这红薯面的饼子你们平时吃得少,一下子吃太多了只怕肚里返酸,难受着呢。”
俞信顿时回忆起来,以前在老宅,有时一天三顿都吃蒸红薯、煮红薯,明明吃得厌烦了,为了饱腹还是得硬着头皮继续吃,一直吃到嘴里发碜,直流酸水……
那滋味可不太好受啊。
他听话地收回手,转而拿了个鸡蛋在桌上敲一敲,认真地剥壳。
俞善之前让宋庄头在果山庄的桃园里喂鸡,现在还是一园子小鸡崽儿,想要吃鸡蛋还有得等呢。
倒是范大两口子喂的几百只鸭子,陆陆续续已经开始下蛋了。
当时俞小五从周围村子里收来的鸭苗有大有小,那些半大的鸭苗只养了两个来月,范大两口子就每天都能从池塘边的草丛里捡出几十个青皮鸭蛋来。
俞善叮嘱米娘子道:“鸭蛋虽说味道不如鸡蛋,营养却是一样的,食堂里三天做一回蛋,不管是水煮还是炒的都行,你要用多少只管让范大两口子送来吧。”
眼看着鸭蛋要堆积成山,俞善一早就把咸鸭蛋和皮蛋的大致做法跟米娘子讲了,可惜她只记了个大概,只知道一种要用盐腌制,一种要用到石灰和草木灰,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配比。
石江县这里管咸鸭蛋叫青果。
生鸭蛋吃起来味道有些腥,卖不上价钱;反倒是腌得金黄流油又起沙的好青果能卖三、四文钱一枚,比三文钱两个的鸡蛋值钱多了。
米娘子看着越存越多的鸭蛋也发愁,她琢磨着试了几次,前些日子刚腌下两坛咸鸭蛋,一坛是泡盐水,一坛是用的沾盐裹黄泥的法子;
另外还有四坛皮蛋,这皮蛋米娘子就真是前所未闻了,她只能按黄泥腌咸鸭蛋的法子往上套,每次用的石灰和草木灰的比例都不同。
给鸭蛋抹上泥后,再裹上一层细碎的稻壳,和咸鸭蛋一样封口放在遮阴的地方,只等过些天以后逐一开坛,看哪个比例能成功做出皮蛋来。
也就是有俞善这样的主家支持,米娘子才敢拿那么老些东西来“浪费”,试来试去的,就算鸭蛋是自家的,盐、石灰哪一样不是花钱买来的? ↑返回顶部↑
精细的功夫有人做了,至于食堂的粗重活计,俞善那一甲里就属范家的劳力最多。
她已经请了范大两口子看鱼塘,这回干脆又把范二雇来,一日三餐给米娘子她们这群娘子军打打下手,干些搬搬抬抬的重活儿。
范二原先做梦都想跟他哥似的,在小镜庄找个长期的活计,如今总算心愿得偿,真是高兴得得一蹦三尺高,比他闺女范丫让招进织坊还高兴。。
虽说这活儿是琐碎了些,报酬也不如范大的多,可毕竟只是饭点儿的时候忙,平时不耽误他种庄稼啊,范二自己倒是挺满意的。
几十号人的大锅饭做不了那么精细,早食就是玉米稠粥和杂面饼子,配上米娘子渍的小咸菜,爽口又下饭。
这边食堂允许大家吃饱管够,因此人们都不着急,照规矩排成一队,很有秩序的挨个儿上前打饭。
俞善也随大流,排了一小会儿,便捧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
她慢慢地小口啜着,第一口就喝到了薄薄的粥皮,再喝一口,就尝到了玉米清甜的味道,还有今年的新米特有的香气。
米娘子过日子仔细,虽说庄子上不缺稻米,她也舍不得放太多,只下了一小半都不到,粥里除了煮得开花的玉米糁子,应该还撒了几把玉米面,偏偏还能把粥水煮得那样粘稠,玉米、稻米,米香四溢。
那杂面饼子也是一样的粗细掺半。
今天粥里已经用了玉米面,做饼子米娘子就用的红薯面和白面两掺,也是二比一的比例。
蒸好以后这杂粮饼子颜色有些发乌,不是那么好看,吃起来倒是口感粘糯,挺有嚼劲儿,带着点儿红薯的香甜。
平时大家都坐在食堂屋里吃饭,今天见俞善也在,许多人不敢跟东家坐在一起,都主动盛了饭,端到外面,顺着墙角一溜排开蹲着吃。
米娘子特意单独煮了几个鸡蛋,端到俞善这一桌上,轻声提醒还想伸手拿第二个红薯面饼子的俞信道:
“信哥儿要是不饱就再吃两个鸡蛋吧,这红薯面的饼子你们平时吃得少,一下子吃太多了只怕肚里返酸,难受着呢。”
俞信顿时回忆起来,以前在老宅,有时一天三顿都吃蒸红薯、煮红薯,明明吃得厌烦了,为了饱腹还是得硬着头皮继续吃,一直吃到嘴里发碜,直流酸水……
那滋味可不太好受啊。
他听话地收回手,转而拿了个鸡蛋在桌上敲一敲,认真地剥壳。
俞善之前让宋庄头在果山庄的桃园里喂鸡,现在还是一园子小鸡崽儿,想要吃鸡蛋还有得等呢。
倒是范大两口子喂的几百只鸭子,陆陆续续已经开始下蛋了。
当时俞小五从周围村子里收来的鸭苗有大有小,那些半大的鸭苗只养了两个来月,范大两口子就每天都能从池塘边的草丛里捡出几十个青皮鸭蛋来。
俞善叮嘱米娘子道:“鸭蛋虽说味道不如鸡蛋,营养却是一样的,食堂里三天做一回蛋,不管是水煮还是炒的都行,你要用多少只管让范大两口子送来吧。”
眼看着鸭蛋要堆积成山,俞善一早就把咸鸭蛋和皮蛋的大致做法跟米娘子讲了,可惜她只记了个大概,只知道一种要用盐腌制,一种要用到石灰和草木灰,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配比。
石江县这里管咸鸭蛋叫青果。
生鸭蛋吃起来味道有些腥,卖不上价钱;反倒是腌得金黄流油又起沙的好青果能卖三、四文钱一枚,比三文钱两个的鸡蛋值钱多了。
米娘子看着越存越多的鸭蛋也发愁,她琢磨着试了几次,前些日子刚腌下两坛咸鸭蛋,一坛是泡盐水,一坛是用的沾盐裹黄泥的法子;
另外还有四坛皮蛋,这皮蛋米娘子就真是前所未闻了,她只能按黄泥腌咸鸭蛋的法子往上套,每次用的石灰和草木灰的比例都不同。
给鸭蛋抹上泥后,再裹上一层细碎的稻壳,和咸鸭蛋一样封口放在遮阴的地方,只等过些天以后逐一开坛,看哪个比例能成功做出皮蛋来。
也就是有俞善这样的主家支持,米娘子才敢拿那么老些东西来“浪费”,试来试去的,就算鸭蛋是自家的,盐、石灰哪一样不是花钱买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