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计(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两个县的灾民可不止眼下城外的数千人,一旦石江县开仓放粮的消息传出去,搞不好会有更多的灾民迅速往石江县涌来。
  界时拿不出更多的粮食,又不能立即将人安排去做工,愤怒饥饿的流民们聚集在城外,群情激愤之下恐怕还会惹出更大的乱子。
  有什么法子可以让城外的灾民马上能吃饱饭呢?
  虽然杨绍光没有指望俞善一个小娘子可以给出答案,俞善却意外地,一早想好了能解渴活命的近水在哪里:
  “大人,眼下就要开始夏收了,年年夏收都像是跟老天抢粮食,今年雨水多,天晴的日子有限,就更是如此了。”
  “这我知道,所以呢?”杨绍光早已经不是不通农事的世家子了,他知道夏收时,一场大雨就会让一年的收成泡汤。
  “所以,如果把灾民们组织成一支支的抢收队,再把他们分散到全县各处帮咱们的百姓抢收如何?”
  直到后世,还有这种在麦熟时节成群结队外出,专替别人抢收割麦子的人,俗称“麦客”。他们如同候鸟一般,沿着麦子陆续成熟的地域不断迁徙,寻找雇主,替人割麦,一路走一路收。
  许是大晋朝户籍管理严格,这里没有麦客,夏收农忙时给人做短工的,就只有那些自家无田无地的本地百姓。
  据俞善所知,夏收时想雇一个壮劳力当短工负责抢收,一天的工钱行价是一百文,为了抢人,还时常会竞相涨价。
  除了给工钱,主家还得管饭,饭食要吃好,白米白面不得止,要做到顿顿有肉,短工才会卖力气干活。
  即使这样丰厚的条件,也常常会因劳力不够而请不到人,庄稼收割不及以至于损失收成。
  如今,城外的流民可不就是现成的短工吗?
  石江县这里每年都是麦子、水稻接连成熟,收完麦子收水稻,一连大半个月都有活儿干。
  流民里的壮劳力可以去抢收麦子、水稻,老人孩子可以跟在后面捡麦穗,拾稻子。
  不说有一口饭吃,能干些的搞不好还能攒下一笔钱,等灾祸过去,回乡后东山再起的本钱也有了。
  而只要熬过这半个多月,修桥铺路的善款和物料都应该可以到位,不愁无处安置这些流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