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渡河之战(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到先渡不是问题,因为封河后的黄河是一条坦途,不存在用船只那样渡河的困难。饶是如此,宋军也用了半个月才完成。更让李隽放心的是,朱瑞祥的炮兵也过了黄河,还是一门炮不落下。
  黄河中游封河,很难遇上,清风子和杜大用知道机会难得,发动了大量的民夫,把数量众多的军用物资趁机运过了黄河,为大军作战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证。
  也许真的是天意,宋军头天渡完河,第二天黄河解冻了,不能再渡河。李隽得知这事后很是感叹“真的是天意!”忽必烈得知之后,也是感叹无已“天意啊,天意要绝我大蒙古国!”
  “报告将军,发现鞑子军队。”探子跳下马,急急向欧军行汇报情况。
  欧军行眉头一皱,道:“鞑子来得真快!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
  “就在前边,大约有三千人。”报子喘口气汇报。
  欧军行挥手道:“知道了,再探。焦裕,焦将军。”
  焦裕一拉马缰,飞驰而来,道:“将军召末将不知有何要事?”
  “你一直唠如你在关中跟随皇上作战,是如何如何的来劲。你一直嫌我们的仗不多,让你的手发痒,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欧军行看着焦裕道。
  焦裕双眼一下子放出光采了,那光芒比天上的太阳还要刺眼,喜滋滋地道:“将军,又有仗打了?太好了!将军,你放心,末将一定打好。”为了打仗,他马上表决心道:“要是打不好,末将提头来见。”
  “这一仗要是打不好,你不用提头来见我,自己抹脖子吧。”欧军行马鞭指着前方道:“前面有三千鞑了军队正向我们开来,你率领本部去做掉,一个也不能逃。”
  焦裕开心地道:“遵令。将军,那你呢?”
  “我嘛,当然是继续前进。”欧军行冷冷地道:“以我推测,这支军队应该是赶到黄河边上来阻止我军渡河的。我岂能与这种小股部队纠缠,当然是马不停蹄,直插北方。”一拍马背,飞马而出。
  战争就是这样,如果你有重要的目标,在途中遇到敌人小股部队,只需要派出一支部队干掉就是了,用不着把主力都压上去。这是战争中一条非常普通的规律,然而却有很多人恰恰违反的就是这条规律。
  安禄山造反,当时长安兵力空虚,他应该避开其他的目标,直奔长安。而他却给张巡区区数千之众拖在巡阳达半年之久,为唐王朝调集军队准备好了条件。
  不为小目标牵制,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在历史上做得很出色的可能要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了。这次西征,人们把他的成功拢统地归结为蒙古军队的英勇善战,蒙古军队英勇善战这点没错。但是,从当时的力量对比来看,成吉思汗远远不是对手,战争的结果却是他胜了,花剌子模给灭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他杰出的军事才干和摩诃末愚蠢的行动。成吉思汗这次西征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败仗,也有攻不下来的城池,遇到这种攻不下来的城池,他就分兵围起来,大军直朝目标扑去。
  欧军行是一员良将,哪会不懂这个道理,当然不会与小股部队纠缠,直插北方。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欧军行向北方插得越远,胜利就越大。因为他这是在撒网,等到他收网的时候,网中的蒙古军队有多少,不用想都知道。
  这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好的战例,德国人的中路集团军以霍特将军和著名的古德里安将军的装备集群为突击力量,置其他事情于不顾,这其中还有元首叫停的命令,直插斯摩棱斯克,等到两路装甲集群会合的时候,给包围的苏军之多多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焦裕恍然大悟,很是后悔,道:“将军,这事你换个人去吧,我要跟你去北方。这种小鱼,没劲头。”
  “自己屁股自己擦!”欧军行的声音远远传来。
  焦裕虽是不高兴,还是不得不执行,带着军队直扑来犯的三千蒙古军队。果然,前面不远正有三千蒙古军队开来,瞧蒙古军队的样子,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还排着一字长蛇阵开进。
  如此阵势,很好对付,只需要拦腰一刀,截为两段,互不相应,再逐个击破就是了。焦裕是一员良将,当然明白这个理,把军队分成三个部分,左右两翼攻击蒙古军队的首与尾,他自己率军直插中部。
  《说岳传》里金兀术摆一字长蛇阵难住岳飞一段,可以说没有兵法常识,而读者们还为之疯狂,真的是让人无语。《孙子后法》虽有“如常山之蛇率然,击其头则尾至,则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皆至”的话,并不说是可以摆一字长蛇阵,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蒙古军队根本就没有搞明白宋军是哪里钻出来的,就给焦裕斩为两段。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时,已经陷入了宋军的重围中,很快就给歼灭了。
  “将军,快派人报捷。”亲兵队长凑上来给焦裕献计,道:“将军,这是我军渡过黄河以来的第一个胜仗,不可不报啊。”
  焦裕把宝刀还入鞘中,白了亲兵队长一眼,道:“报个鸟。这叫胜仗?才闻到一点腥味,你就吃上鱼了?好吃的在后头呢。传令下去,全速前进,一定要给我追上欧将军。”也不等亲兵队长说话,一拍马背,泼风般冲了出去。
  亲兵队长忙问道:“将军,报不报捷?”信裕早就冲得没影了。
  “这个焦裕,他居然不报战况。”张世杰眉头一皱,道:“大军过河后,我们需要随时掌握前线的情况,他打了胜仗居然不报,有他这么打仗的?应该要处罚他,要不然此风一长,我们还怎么掌握战况?”
  张世杰的担心并非多余,象他这样的一路大军的总指挥官,要是不能随时了解前线的情况,问题就很严重了。
  李隽分析道:“焦将军这个人,和朕在关中打过仗,他最喜欢的就是挑硬骨头啃,不怕蹦掉牙的。他之所以不报,是因为他没把歼敌三千当作一回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