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司寇敢和小人打赌吗?(求打赏月票推荐票)(3 / 4)
“你的意思是,我兄长还有被皇帝陛下利用的价值。”
“小人正是此意。”
蒙毅听了这话,心中不免自负,但是并未流露出来,他转向了更深沉的思考。
“在秦国,军功,是男人的荣耀,是臣子的功勋,是帝国的魂。但是现在,皇帝废除了军功。这意味着功名不可再立,若要晋升,只能通过吏考。可天下有千千万万人,帝国的朝臣却只是少许人。”
“对于帝国而言,放弃军功,就意味着告诉平民百姓,晋升的通道被阻断,这对于国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消息。贵族和庶民之间若是无法流通,国家就会变成一把剑,残忍的伤害持剑之人。而陛下就是那持剑之人。”
“而你蒯通,我不知你对我秦国的情况了解几何,但是在秦国做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时,你要我蒙氏闭口不言,却又说我蒙氏还有利用的价值。这就是你的建议?未免太荒唐了。”
“如果臣子无用,那么君王就会弃之如履,随即带来的就是我蒙氏一族的衰落。你想让我支持改革,那就是要我帮着陛下自己在秦国狠狠的插一剑。秦国的形式已经够严峻了,如果我蒙氏一族也倒向皇帝,那秦国将彻底颠覆过往,朝中人心尽失。”
“其实你并不知道,早在先帝在世求仙问药之时,秦国朝堂上就已经人心涣散,时至今日,留在朝堂上的,多半都是军功世家之后,皇帝要改革,就是要这把这些军功世家之族排斥出朝廷。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说到这,蒙毅越来越气。
“如今咸阳城中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而皇帝陛下却在这秦国生死攸关的时候,拒绝回到咸阳城,更让我感到不解的是,皇帝陛下居然将大权委于皇后。先帝在世时,朝中几人闻得后宫之事,就连太后的名讳,都鲜为人知;谁能想到,二世居然让一个女人当朝理政,闻所未闻。”
“我直言于你吧,我担心陛下的其实是频频做出出格之举,根本就不是在稳固他的皇位,反而是在朝臣面前失去陛下作为一国皇帝的权威。诗经中曾有人讽刺朝堂,篇名相鼠。皇帝陛下这么做,反而惹得朝中老臣更是对陛下不满。”
“陛下一心一意要改革,认为秦国若不改革,将会让秦国陷入危难之中,但是陛下没有意识到强势改革会给秦国带来的问题。且看看如今这一系列事情上,宗室最是对皇帝陛下不满。”
“一朝的宗室对皇帝不满,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皇帝对不起先祖。这种事情在别有用心的人看来,简直是无耻行径。”
好家伙!
蒯通听了这话,内心直呼好家伙。
没想到司寇其实对皇帝这么不满。
难怪啊,他说了这么多,司寇就是不肯亲自给皇帝下这个台阶。
在改革的事情上,蒙氏一族作为军功世家大族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态度才是转变帝国旧臣的真正关键。但是这兄弟两个的权力加起来,完全能够和皇帝对抗,一个代表的是帝国的法家,另一个代表的是帝国的军功贵族世家。
你认为帝国的改革为什么会在朝中引起这么大的分歧,关键就是这最大的两个当事人,但是他们并未顺皇帝的心意,只是给皇帝陛下保留了一些面子而已。
蒙氏兄弟担心自己直接正面和皇帝起冲突,而他们身上不仅仅顶着对帝国的忠心,还有过高的权势和名望。
兄弟两个都担心皇帝忌惮他们的权力借机除了他们两个,但是出于对帝国的忠心,对先帝的敬重,却又让他们两个不能顺着皇帝的心意趋炎附势,如此帝国危矣。
蒯通听了这番话,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同时也豁然开朗。
这蒙氏兄弟,果然如雷贯耳,这般赤胆忠心,果然外界的传闻都是真的。忠信是真的,固执也是真的。他这三寸不烂之舌到了他面前,竟然丝毫不能改变他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心。
这样一对兄弟若是死于皇帝的诏令手中,必定会惹得秦国人对皇帝埋怨不已。
但是蒙毅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心有城府,没想到,他这样一个对皇帝如此不满的人,居然被皇帝抬升到了帝国的司寇位置。如此看来,皇帝的每一个对手朝臣都是深不可测的,都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收服的。
尤其是像蒙毅这样的,能怀着对皇帝的不满,但是却又在皇帝面前丝毫不露,最后成为权力高于丞相的存在。
帝国的司寇,早就完成了他自身的转变。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乎?
蒯通宽了宽袖子。
“司寇莫急。小人知道,司寇之所以答应帮助皇帝陛下筹建太学,备大理寺,一是因为陛下给了司寇大理寺之主的地位,二是因为陛下曾亲口对他司寇说过,陛下改革不过是借儒家的衣裳,秦国还是要以法家治国。” ↑返回顶部↑
“小人正是此意。”
蒙毅听了这话,心中不免自负,但是并未流露出来,他转向了更深沉的思考。
“在秦国,军功,是男人的荣耀,是臣子的功勋,是帝国的魂。但是现在,皇帝废除了军功。这意味着功名不可再立,若要晋升,只能通过吏考。可天下有千千万万人,帝国的朝臣却只是少许人。”
“对于帝国而言,放弃军功,就意味着告诉平民百姓,晋升的通道被阻断,这对于国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消息。贵族和庶民之间若是无法流通,国家就会变成一把剑,残忍的伤害持剑之人。而陛下就是那持剑之人。”
“而你蒯通,我不知你对我秦国的情况了解几何,但是在秦国做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时,你要我蒙氏闭口不言,却又说我蒙氏还有利用的价值。这就是你的建议?未免太荒唐了。”
“如果臣子无用,那么君王就会弃之如履,随即带来的就是我蒙氏一族的衰落。你想让我支持改革,那就是要我帮着陛下自己在秦国狠狠的插一剑。秦国的形式已经够严峻了,如果我蒙氏一族也倒向皇帝,那秦国将彻底颠覆过往,朝中人心尽失。”
“其实你并不知道,早在先帝在世求仙问药之时,秦国朝堂上就已经人心涣散,时至今日,留在朝堂上的,多半都是军功世家之后,皇帝要改革,就是要这把这些军功世家之族排斥出朝廷。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说到这,蒙毅越来越气。
“如今咸阳城中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而皇帝陛下却在这秦国生死攸关的时候,拒绝回到咸阳城,更让我感到不解的是,皇帝陛下居然将大权委于皇后。先帝在世时,朝中几人闻得后宫之事,就连太后的名讳,都鲜为人知;谁能想到,二世居然让一个女人当朝理政,闻所未闻。”
“我直言于你吧,我担心陛下的其实是频频做出出格之举,根本就不是在稳固他的皇位,反而是在朝臣面前失去陛下作为一国皇帝的权威。诗经中曾有人讽刺朝堂,篇名相鼠。皇帝陛下这么做,反而惹得朝中老臣更是对陛下不满。”
“陛下一心一意要改革,认为秦国若不改革,将会让秦国陷入危难之中,但是陛下没有意识到强势改革会给秦国带来的问题。且看看如今这一系列事情上,宗室最是对皇帝陛下不满。”
“一朝的宗室对皇帝不满,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皇帝对不起先祖。这种事情在别有用心的人看来,简直是无耻行径。”
好家伙!
蒯通听了这话,内心直呼好家伙。
没想到司寇其实对皇帝这么不满。
难怪啊,他说了这么多,司寇就是不肯亲自给皇帝下这个台阶。
在改革的事情上,蒙氏一族作为军功世家大族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态度才是转变帝国旧臣的真正关键。但是这兄弟两个的权力加起来,完全能够和皇帝对抗,一个代表的是帝国的法家,另一个代表的是帝国的军功贵族世家。
你认为帝国的改革为什么会在朝中引起这么大的分歧,关键就是这最大的两个当事人,但是他们并未顺皇帝的心意,只是给皇帝陛下保留了一些面子而已。
蒙氏兄弟担心自己直接正面和皇帝起冲突,而他们身上不仅仅顶着对帝国的忠心,还有过高的权势和名望。
兄弟两个都担心皇帝忌惮他们的权力借机除了他们两个,但是出于对帝国的忠心,对先帝的敬重,却又让他们两个不能顺着皇帝的心意趋炎附势,如此帝国危矣。
蒯通听了这番话,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同时也豁然开朗。
这蒙氏兄弟,果然如雷贯耳,这般赤胆忠心,果然外界的传闻都是真的。忠信是真的,固执也是真的。他这三寸不烂之舌到了他面前,竟然丝毫不能改变他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心。
这样一对兄弟若是死于皇帝的诏令手中,必定会惹得秦国人对皇帝埋怨不已。
但是蒙毅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心有城府,没想到,他这样一个对皇帝如此不满的人,居然被皇帝抬升到了帝国的司寇位置。如此看来,皇帝的每一个对手朝臣都是深不可测的,都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收服的。
尤其是像蒙毅这样的,能怀着对皇帝的不满,但是却又在皇帝面前丝毫不露,最后成为权力高于丞相的存在。
帝国的司寇,早就完成了他自身的转变。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乎?
蒯通宽了宽袖子。
“司寇莫急。小人知道,司寇之所以答应帮助皇帝陛下筹建太学,备大理寺,一是因为陛下给了司寇大理寺之主的地位,二是因为陛下曾亲口对他司寇说过,陛下改革不过是借儒家的衣裳,秦国还是要以法家治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