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十二金人之议(4 / 5)
虽然武安君没有造反的心,但有造反的能力,这便是罪。
因此最终沦为与商君相似的下场。
王翦只所以如此谨慎,便是因为有这两位前车之鉴,因此一统之后,便想着告老还乡,做一个富家翁。
白起也被认同,众人也更加惊讶,毕竟这等同翻案,不过想想当今皇帝称为始皇帝,更有甚者言之德盖三皇,功盖五帝,难么压几位先王祖宗一头,比祖宗更大气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毕竟白起在世时,同时代的武将都要低一头,即便是廉颇面对也极为慎重,要打起全部精神,也只能勉强做到防守。
这一点可以从长平之战白起要隐藏身份才能出现就可看出一二。
因为一旦敌国知道秦国动用白起,那么就会变得更加警惕、慎重,白起的威慑力相当于后世的核弹头。
不是谁都可以比的。
也不是谁想削其威名、功绩、战绩就能削的。
“陛下,臣提议范雎。”
突然,李斯站了起来。
“怎么可以是他?”
提起范雎,众人反应不一,议论纷纷,毕竟范雎的争议太大了,是一个与张仪类似,都是善于口舌之人,而白起之死大家都明白是昭襄王的意思,但终究是范雎提议。
“应侯相秦,计不下座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秦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臣以为应侯自有资格。”
蔡泽做为范雎老友,对于范雎很是熟悉,是他提议范雎功成身退,也是他接任了范雎的相位,因此说道。
世人都道范雎心眼小,实际上范雎属于睚眦必报、恩怨分明之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典型。
他为报仇入秦,说服秦王,而秦王也为他报私仇不惜发动兵戈,而他有权之后,也是散家财回报昔日帮助过他的人。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李斯也再次开口。
听罢这些之后,嬴政微微颔首,“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弱六国枝干,攻人攻心攻地并重,瓦解六国合纵,以栈道贯通蜀汉,加强对巴蜀之地的掌控,且广开言路,功勋卓绝。”
嬴政表示认同。
他灭六国之方针便是按照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略,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理论基础。
而且其广开言路,曾不顾昭襄王的意见,也力邀儒家荀况入秦,让其为秦国提出建议,可见其眼光之长远。
而荀况入秦之后,确实也让荀子大开眼界。
在荀子眼中,秦国并非是那种蒙昧的,边缘的,落后的,粗鄙的,反而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对荀子感触很深,甚至荀子后来所著述的到秦国观政的文章,提出了“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这显然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观点启蒙。
同时荀子也对范雎治国有方的一种肯定。
而李斯只所以如此举荐范睢,也是因为从其师书中看到,也因此入秦。
随着范雎之名定下。
现在已经五人定下,一人待定。
分别是:商君、武信君(张仪)、严君(樗里疾)、武安君(白起)、应侯(范睢)五人以及待定的司马错。 ↑返回顶部↑
因此最终沦为与商君相似的下场。
王翦只所以如此谨慎,便是因为有这两位前车之鉴,因此一统之后,便想着告老还乡,做一个富家翁。
白起也被认同,众人也更加惊讶,毕竟这等同翻案,不过想想当今皇帝称为始皇帝,更有甚者言之德盖三皇,功盖五帝,难么压几位先王祖宗一头,比祖宗更大气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毕竟白起在世时,同时代的武将都要低一头,即便是廉颇面对也极为慎重,要打起全部精神,也只能勉强做到防守。
这一点可以从长平之战白起要隐藏身份才能出现就可看出一二。
因为一旦敌国知道秦国动用白起,那么就会变得更加警惕、慎重,白起的威慑力相当于后世的核弹头。
不是谁都可以比的。
也不是谁想削其威名、功绩、战绩就能削的。
“陛下,臣提议范雎。”
突然,李斯站了起来。
“怎么可以是他?”
提起范雎,众人反应不一,议论纷纷,毕竟范雎的争议太大了,是一个与张仪类似,都是善于口舌之人,而白起之死大家都明白是昭襄王的意思,但终究是范雎提议。
“应侯相秦,计不下座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秦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臣以为应侯自有资格。”
蔡泽做为范雎老友,对于范雎很是熟悉,是他提议范雎功成身退,也是他接任了范雎的相位,因此说道。
世人都道范雎心眼小,实际上范雎属于睚眦必报、恩怨分明之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典型。
他为报仇入秦,说服秦王,而秦王也为他报私仇不惜发动兵戈,而他有权之后,也是散家财回报昔日帮助过他的人。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李斯也再次开口。
听罢这些之后,嬴政微微颔首,“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弱六国枝干,攻人攻心攻地并重,瓦解六国合纵,以栈道贯通蜀汉,加强对巴蜀之地的掌控,且广开言路,功勋卓绝。”
嬴政表示认同。
他灭六国之方针便是按照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略,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理论基础。
而且其广开言路,曾不顾昭襄王的意见,也力邀儒家荀况入秦,让其为秦国提出建议,可见其眼光之长远。
而荀况入秦之后,确实也让荀子大开眼界。
在荀子眼中,秦国并非是那种蒙昧的,边缘的,落后的,粗鄙的,反而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对荀子感触很深,甚至荀子后来所著述的到秦国观政的文章,提出了“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这显然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观点启蒙。
同时荀子也对范雎治国有方的一种肯定。
而李斯只所以如此举荐范睢,也是因为从其师书中看到,也因此入秦。
随着范雎之名定下。
现在已经五人定下,一人待定。
分别是:商君、武信君(张仪)、严君(樗里疾)、武安君(白起)、应侯(范睢)五人以及待定的司马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