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清凉寺里三个月(2 / 3)
“阿弥陀佛!”
“燕相公乃是进士出身,又学得道门法术,如今修为更是有着神形丹鼎的境界。相信相公一定知道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悟。而道家讲究身性两修,于静室中打坐,领会天地自然之奥义,也讲究的是悟。而佛门亦然。”
“读书时要朗读、要默记,道家要打坐、要静会,而佛家的真义就在于诵,就在于唱。”
“诵……,唱……?”
“正是,佛家奥义虽然也讲究意会,讲究心通。但与道家相比,它更需要静。”
善因和尚嘴里说道:“这里的静,并不是指环境的安静、清静,而是内心的清静。禅心就是指清静寂定的心境!安静的环境固然可取,道家就是以这份清静来领会道法与自然的相同和差异,然后以求长生。而禅宗、佛门,却是在经文中取得清静,让心沉浸在清静之中,心如莲花,念如菩提。”
“与道家相比,佛门道理相同,然而浏览经书虽然可以让心境清静,然而想要效果更佳,以燕相公的状况,还需要在佛音中才能更进一步。”
“佛音中更进一步……”
燕赤霞喃喃自语,继而眼前大亮。道:“这就是大师说的佛门的诵和读?”
“正是,燕相公心境难平,故此才会心魔发作,只靠单一的默念虽然有些效果,但见效不大。不防试试在敝寺小住些时日,听听比丘、僧人念经,或许更容易有所感悟。僧院中晨钟暮鼓,皆是佛理。”
“燕相公用心体会!”善因和尚说完之后,再也没有说其它。
用心体会,就是用身体和心思去领会。燕赤霞自然知道善因和尚嘴里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让他在清凉寺小住一段时间,听听寺院里的和尚念经,感受僧院里的意境,以求心态平和。从而避免、和化解心中之邪气。
僧院,燕赤霞早就很是熟悉,圆觉和尚所在的龙潭寺,燕赤霞就不止去过一次,经常性的前去看望对方。
然而
那时候的燕赤霞的心境与现在不同截然不同。
当时去了龙潭寺,燕赤霞多半是找圆觉和尚吃肉喝酒、吹牛打架,哪里还有什么听院里那里和尚念么佬子佛经,没有说出他们念经扰人,这已经是看在圆觉和尚的情面上。更不要说在佛音中去理会什么,或者求得安静、清静之心。
从方丈室离开之后,燕赤霞就在寺院的僧人安排在住了下来,就住在清凉寺的香房里,一个单独的小僧院。
每天晨起,听着清凉寺的数百僧人诵经,早课、晚课,晨钟暮鼓一个也不曾落下。
来到清凉寺求助,再经过善因和尚的特意指点,燕赤霞心里此时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思的意境,每每僧人们诵经之时,他就在旁边打坐,慢慢领会。
沉下心思,渐渐的,燕赤霞感受到了不同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数百人念经,肃穆的表情,庄重的仪式,僧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让燕赤霞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佛音绕耳,气势恢弘又稳重宽厚,让燕赤霞心里很多就深入其中,心里一片宁静,清明无比,不但心态平和,更难得的是有时在修炼中久悬未决的疑惑也豁然开解。
道家的修炼,居然在佛经的氛围中解开,让燕赤霞的心里无语。然而他更看重的是这种气氛。在僧人们唱经,佛音绕耳下的心里宁静。
宁静,是的,就是宁静。
在这一片宁静中,燕赤霞感觉受这一方世界的每一个差异。
他已经不在局限于每天跟随着清凉寺的众僧一起念经,早课晚课。而是经常在佛声中望着头顶的浮云,脚底下的蝼蚁,还有身边的一草一木,花果林石,感受的身边的每一份变化,感受和意会着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静与不静。
没有忏悔,没有菩提心,更没有救苦救难的成佛宏愿。
只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燕赤霞的内心清静无比,没有丝毫波澜,以一颗平静的心感觉着世间的一切,无喜无悲,淡看花开花落。 ↑返回顶部↑
“燕相公乃是进士出身,又学得道门法术,如今修为更是有着神形丹鼎的境界。相信相公一定知道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悟。而道家讲究身性两修,于静室中打坐,领会天地自然之奥义,也讲究的是悟。而佛门亦然。”
“读书时要朗读、要默记,道家要打坐、要静会,而佛家的真义就在于诵,就在于唱。”
“诵……,唱……?”
“正是,佛家奥义虽然也讲究意会,讲究心通。但与道家相比,它更需要静。”
善因和尚嘴里说道:“这里的静,并不是指环境的安静、清静,而是内心的清静。禅心就是指清静寂定的心境!安静的环境固然可取,道家就是以这份清静来领会道法与自然的相同和差异,然后以求长生。而禅宗、佛门,却是在经文中取得清静,让心沉浸在清静之中,心如莲花,念如菩提。”
“与道家相比,佛门道理相同,然而浏览经书虽然可以让心境清静,然而想要效果更佳,以燕相公的状况,还需要在佛音中才能更进一步。”
“佛音中更进一步……”
燕赤霞喃喃自语,继而眼前大亮。道:“这就是大师说的佛门的诵和读?”
“正是,燕相公心境难平,故此才会心魔发作,只靠单一的默念虽然有些效果,但见效不大。不防试试在敝寺小住些时日,听听比丘、僧人念经,或许更容易有所感悟。僧院中晨钟暮鼓,皆是佛理。”
“燕相公用心体会!”善因和尚说完之后,再也没有说其它。
用心体会,就是用身体和心思去领会。燕赤霞自然知道善因和尚嘴里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让他在清凉寺小住一段时间,听听寺院里的和尚念经,感受僧院里的意境,以求心态平和。从而避免、和化解心中之邪气。
僧院,燕赤霞早就很是熟悉,圆觉和尚所在的龙潭寺,燕赤霞就不止去过一次,经常性的前去看望对方。
然而
那时候的燕赤霞的心境与现在不同截然不同。
当时去了龙潭寺,燕赤霞多半是找圆觉和尚吃肉喝酒、吹牛打架,哪里还有什么听院里那里和尚念么佬子佛经,没有说出他们念经扰人,这已经是看在圆觉和尚的情面上。更不要说在佛音中去理会什么,或者求得安静、清静之心。
从方丈室离开之后,燕赤霞就在寺院的僧人安排在住了下来,就住在清凉寺的香房里,一个单独的小僧院。
每天晨起,听着清凉寺的数百僧人诵经,早课、晚课,晨钟暮鼓一个也不曾落下。
来到清凉寺求助,再经过善因和尚的特意指点,燕赤霞心里此时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思的意境,每每僧人们诵经之时,他就在旁边打坐,慢慢领会。
沉下心思,渐渐的,燕赤霞感受到了不同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数百人念经,肃穆的表情,庄重的仪式,僧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让燕赤霞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佛音绕耳,气势恢弘又稳重宽厚,让燕赤霞心里很多就深入其中,心里一片宁静,清明无比,不但心态平和,更难得的是有时在修炼中久悬未决的疑惑也豁然开解。
道家的修炼,居然在佛经的氛围中解开,让燕赤霞的心里无语。然而他更看重的是这种气氛。在僧人们唱经,佛音绕耳下的心里宁静。
宁静,是的,就是宁静。
在这一片宁静中,燕赤霞感觉受这一方世界的每一个差异。
他已经不在局限于每天跟随着清凉寺的众僧一起念经,早课晚课。而是经常在佛声中望着头顶的浮云,脚底下的蝼蚁,还有身边的一草一木,花果林石,感受的身边的每一份变化,感受和意会着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静与不静。
没有忏悔,没有菩提心,更没有救苦救难的成佛宏愿。
只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燕赤霞的内心清静无比,没有丝毫波澜,以一颗平静的心感觉着世间的一切,无喜无悲,淡看花开花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