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大义灭亲(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一个人‘活活哭死’‘唱挽歌唱死’的事,在汉室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就算这种做法实在有些不体面,那也有的是办法。
  比如写封信,劝陆贾‘好自为之’‘自留体面’之类的,在汉室是屡见不鲜,儒家也必然干得出来。
  既然‘必死无疑’,那对陆贾在事后的下场,刘弘也就不再关注了。
  做了错事,得了因果,足矣。
  真正关键的,还是儒家对此事做出的反应,主要是鲁儒一脉,对‘中坚力量’道德败坏做出的反应。
  ——没错,在后世百度百科中,被标记为‘黄老大家’的陆贾,实际上却是出身鲁地,被荀子教授《礼记》的门徒,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鲁儒!
  从浮丘伯的举动和言辞当中,刘弘也大概看出了端倪。
  将陆贾‘逐出师门’,这算是整个封建历史上,儒家在面对内部问题时的本能反应,以及保留节目了——断尾求生。
  而浮丘伯所说的‘另选才俊以传《礼》’,却是让刘弘闻出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陆贾,是必须死的;鲁儒,刘弘也是必须要打压的,但亲手炮制《礼》学绝传,却是刘弘无论如何也不敢的。
  ——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哪怕把整个儒家都清除出华夏学术、思想界,刘弘都不可能将华夏文明最关键的《礼》给剔除。
  那自然,《礼》学的传承,也就成为了刘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浮丘伯说学的《诗》,亦或是张苍所学的《春秋》所不同,荀子在给弟子传授儒家五经之时,将其中的《礼》只传给了陆贾一人。
  如今,陆贾即将‘社会性死亡’,那《礼》的传人,自然是要另选才俊。
  若是按过去的惯例,以及汉室民间对书籍敝帚自珍的态度,类似这种学术学说的传承,都是按照师徒关系传递。
  如今年过花甲的陆贾,自然也是早就选定了继承衣钵的嫡子,以作为自己百年之后,传承《礼》学的传人。
  但如今,陆贾却因为道德问题,失去了最注重道德的《礼记》传承权,那按照‘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的内在逻辑,凡是接受过陆贾教授过的学子,都默认失去了传承资格。
  通俗来说,就是儒家五经当中的《礼》学,在陆贾这一代断了传延!
  这件事,该如何解决呢?
  陆贾及其徒子徒孙所组成的‘《礼》学正宗’失去传延资格,刘弘虽然贵为皇帝,却也不好把手伸到儒家内部的传承之事上去。
  那此时顺理成章的,就落入了儒家头上。
  ——对《礼记》一脉的传承,应该让儒家内部自己商量,该如何传承、延续。
  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出在这里!
  作为荀子的首席弟子,理论上在儒家享有绝对话语权的浮丘伯,却将这个决定权扔到了刘弘面前!
  可千万别说浮丘伯是深明大义,亦或是羞愧而为——对于学说的传承,任何一个学派都不可能允许任何外人插手!
  更何况此事涉及的,是被儒家尊为‘先圣’的孔子所著五经之一!
  别说刘弘的皇帝了,哪怕刘弘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儒家弟子’,那也无法影响到此事的定论!
  既然刘弘本身就无法决定此事,那原本‘有权力’决定此事的浮丘伯,为何还要把这个决定权交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