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4)
尽管局面险恶,但张长庚还是很想守住武昌。现在他有了和胡全才一样的顾虑,担心要是放弃武昌,朝廷会迁怒于自己——毕竟胡全才已经死了,为了遮掩,张长庚还得向朝廷报告胡全才是如何英勇地与刺客搏斗,最终不幸被杀。
如果能守住武昌,一桩大功是肯定跑不了的,那样张长庚不但不用担心朝廷追究自己在总督遇难中的责任,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湖广总督的宝座。正是因为这些考虑,让张长庚在武昌流连不去,竭尽全力地拉拢缙绅、安抚军心,满心盼望明军就此回家,让自己能够侥幸守住城池。
现在明军真的打来了,张长庚愁眉不展,几次咬牙想弃武昌而去,却实在舍不得这一项功劳——说不定明军不能打进城来呢。
正在张长庚迟疑不决之时,门卫报告周培公求见。
“快请。”
由于一连串的预言成真,周大才子的名气如今在武昌是越发的响亮了。虽然张长庚逃离钟祥的时候把缙绅们扔下不顾,但回来以后,周培公并没有说过巡抚大人的坏话,今天晚宴如约而来,席间对张长庚也多有称赞。
张长庚暗中怀疑对方会不会诋毁自己也是袁绍,但听说周培公来拜访,湖南巡抚还是很兴奋,希望对方能不负才子之名,拿出好办法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分宾主坐定后,张长庚先与周培公闲聊了一通家常。虽然对方只是个举人,但张长庚言辞非常客气,良久之后才言归正传:“如今逆贼直逼武昌而来,本官忧心如焚,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学生正是为此而来。学生有一计,可保邓名自行退去,武昌安如泰山,大人可以立下非常之功!”周培公微微一笑,仿佛早知张长庚会有此一问。他胸有成竹地站起身来,说出了一番话,把张长庚听得是抓耳挠腮,喜不自禁。
正是:莫道只言片语,胜过百万雄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节 说客
李来亨自称拥兵五万,其实这个数字里含有大量的老弱病残。此番从夔东出发时李来亨带了三万人,在夷陵等地招兵买马后,兵力翻了一番,除去在各地留守的士兵外,他身边还有两万多士兵。
对于刘体纯、袁宗第等人来说,消灭胡全才带到钟祥来的清军后,每个人又分到近三千套盔甲,这些物资他们都需要暂时收入仓库,没有那么多的可靠士兵可以使用这些装备。贺珍甚至需要建立大量的新仓库。但对李来亨来说,分到的盔甲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若是放在一年前,李来亨能够缴获三百套盔甲就很高兴了:已经被堵在兴山好几年了,几乎全部的人力都用来生产粮食,没有富裕的力量来自产盔甲,永历朝廷又很少拨给夔东众将物资,李来亨手下的五万大军中有三万多丁壮,但盔甲只有两千多副,很多战兵也只有布衣服。
正所谓人穷志短,那时李来亨要是能得到十副盔甲都能高兴半天,再老旧的甲胄也舍不得丢掉,一定要设法修补。这次出兵后,李来亨从夷陵等地的库房里先后找到了一百多副清军撤退时没有带走的旧甲——或者说这些棉甲实在太破旧了,甲片已经锈透,棉花也大片发霉,清军已经不把它们视为有价值的装备。但李来亨还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派人专程送回兴山基地进行修补。即使锈得全是窟窿的甲片,也比布衣服强啊。
极差的装备也是李来亨难以堵截张长庚突围的原因之一。李来亨虽然带着两万多士兵赶到汉水下游,但他们手中的武器质量也不必身上的盔甲强多少。在堵截张长庚时,明军的弓箭对清兵威胁不大,但清军的弓箭却给李来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很多闯营的军官被流矢所伤。
与刘体纯等人会师后,李来亨分到了两千五百副盔甲,大批的粮食、布匹和四千两银子,当晚袁宗第又拉来两车银子,把邓名许给李来亨的赎人费转交给他。这么多收入让李来亨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他手下同样人人欢欣,很多兴山官兵都和他们的将军一样,整夜无法入眠。这些兴山兵一个个躲在被窝里,掰着指头数人头,反复计算着军中有资格分得装备的候选人是谁。军官揣摩着自己能得到的装备数目;而士兵不但要计算自己顶头上司大概能得到的数量,还要评估自己在队中的地位,猜测能不能落到自己头上一套。
第二天,李来亨召集手下讨论分配方案时,大家都是红着眼睛去的,不仅仅是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也是因为昨夜没有几个人睡过好觉。
这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大概也就持续了两天,很快李来亨就发现刘体纯等四个人已经富得流油了,听说他们和邓名打赌都是一万两、一万两的,真是不拿钱当钱啊;和袁宗第、郝摇旗聊天时,李来亨听到他们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谈到盔甲、银子和粮食,一百副盔甲或是上千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好像个个都是大富豪。
最让李来亨受刺激的是贺珍。以前大宁的实力也就是李来亨的几分之一,估计贺珍拥有的盔甲总共也就是一千三、四百套上下,质量也不比李来亨的盔甲强。但现在贺珍的军容是兴山军完全无法相比的,营前、营墙上的士兵都穿着簇新的战甲,拿着明晃晃的钢刀、铁枪,背上的箭壶里装着雪白的羽箭。
兴山兵和大宁兵闲聊时,这些贺珍的手下往往会做出愁眉苦脸的模样,对李来亨的兵说:“上面给了我两副盔甲,让我挑一套留下,把另一套还回去,可是我觉得两套都不错。哎呀,真是难以取舍啊。”
若是兴山兵不信,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这些大宁兵往往还真地就拿出两套来,显摆给兴山兵看。李来亨手下有些军官能分到盔甲,有些军官能否拥有一套还在未知数。可是这些大宁小兵的装备,甚至还在李来亨那一批的平均水平之上,一顶顶铁盔都锃光瓦亮。大宁的士兵一边在兴山的友军面前摆弄着这些让人眼红的装备,一边唉声叹气地让他们帮忙出主意,看看把哪一套交还回去。
很快这些兴山的军官们就打听清楚了,贺珍在郧阳、襄阳两府就分到大批的物资,在钟祥又拿到了一千五百套盔甲,其中还有很多是从武昌兵身上缴获的。跟邓名一起与李世勋交战,好处差不多全叫他独吞了;这次消灭胡全才,贺珍一样东西也没有少拿。
“大帅!他们大宁兵的战兵、辅兵统统加起来,也就四千多不到五千人,这次出门一趟,贺珍他就拿了七、八千套盔甲啊,七、八千套啊!”算明白了以后,兴山众将一窝蜂地涌到李来亨面前嚷嚷:“我们兴山的五万大军,才分到了两千五百套,这太不公平了!”
袁宗第等人分得的虽然没有贺珍那么多,但也都是五千套以上。以往夔东各部都是战兵比盔甲多,现在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三人都是盔甲比战兵多,贺珍更是盔甲比士兵还多。
估计用不了多久,这四家就会变成夔东明军中最强大的四路兵马。他们和邓名一路打下几个城市,已经隐约是三太子的嫡系将领和部队,还拥有最为强大的军力,那么将来肯定还是他们功劳最大、收获最丰,其它各路兵马再也没有迎头赶上的机会了。
有的部将就劝李来亨趁着手里有钱,向其他人买一些装备。不过盔甲这个东西实在难得,李来亨估计其余四人或许会给面子卖给自己一些,几十套还是一、两百套不好说,但数量肯定不会多,而且更会是挑剩的破旧铠甲。再者,欠下这么大的一个人情,李来亨也不知道将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去还。
此时李来亨还没有意识到,随着两千五百套盔甲入手,他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若是放在从前,有机会买到一批盔甲,哪怕是破旧的老装备,李来亨是肯定不会放过的,更不会在乎欠下多少人情。
此外,李来亨还觉得对方大概看不上自己的这点银子。之前他分到几千两,邓名又给了他一万两,让李来亨顿时觉得自己是个富翁了。但后来才知道钟祥一战,刘体纯他们缴获了湖北各府的库藏,每人都拿了十万两;至于以前可以当作交换品的布料和衣服,现在看起来也严重贬值了,贺珍的手下现在每人都有两套、甚至三套军服,每天都换一身干净的穿,号称是要在钟祥百姓面前为邓提督挣面子。 ↑返回顶部↑
如果能守住武昌,一桩大功是肯定跑不了的,那样张长庚不但不用担心朝廷追究自己在总督遇难中的责任,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湖广总督的宝座。正是因为这些考虑,让张长庚在武昌流连不去,竭尽全力地拉拢缙绅、安抚军心,满心盼望明军就此回家,让自己能够侥幸守住城池。
现在明军真的打来了,张长庚愁眉不展,几次咬牙想弃武昌而去,却实在舍不得这一项功劳——说不定明军不能打进城来呢。
正在张长庚迟疑不决之时,门卫报告周培公求见。
“快请。”
由于一连串的预言成真,周大才子的名气如今在武昌是越发的响亮了。虽然张长庚逃离钟祥的时候把缙绅们扔下不顾,但回来以后,周培公并没有说过巡抚大人的坏话,今天晚宴如约而来,席间对张长庚也多有称赞。
张长庚暗中怀疑对方会不会诋毁自己也是袁绍,但听说周培公来拜访,湖南巡抚还是很兴奋,希望对方能不负才子之名,拿出好办法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分宾主坐定后,张长庚先与周培公闲聊了一通家常。虽然对方只是个举人,但张长庚言辞非常客气,良久之后才言归正传:“如今逆贼直逼武昌而来,本官忧心如焚,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学生正是为此而来。学生有一计,可保邓名自行退去,武昌安如泰山,大人可以立下非常之功!”周培公微微一笑,仿佛早知张长庚会有此一问。他胸有成竹地站起身来,说出了一番话,把张长庚听得是抓耳挠腮,喜不自禁。
正是:莫道只言片语,胜过百万雄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节 说客
李来亨自称拥兵五万,其实这个数字里含有大量的老弱病残。此番从夔东出发时李来亨带了三万人,在夷陵等地招兵买马后,兵力翻了一番,除去在各地留守的士兵外,他身边还有两万多士兵。
对于刘体纯、袁宗第等人来说,消灭胡全才带到钟祥来的清军后,每个人又分到近三千套盔甲,这些物资他们都需要暂时收入仓库,没有那么多的可靠士兵可以使用这些装备。贺珍甚至需要建立大量的新仓库。但对李来亨来说,分到的盔甲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若是放在一年前,李来亨能够缴获三百套盔甲就很高兴了:已经被堵在兴山好几年了,几乎全部的人力都用来生产粮食,没有富裕的力量来自产盔甲,永历朝廷又很少拨给夔东众将物资,李来亨手下的五万大军中有三万多丁壮,但盔甲只有两千多副,很多战兵也只有布衣服。
正所谓人穷志短,那时李来亨要是能得到十副盔甲都能高兴半天,再老旧的甲胄也舍不得丢掉,一定要设法修补。这次出兵后,李来亨从夷陵等地的库房里先后找到了一百多副清军撤退时没有带走的旧甲——或者说这些棉甲实在太破旧了,甲片已经锈透,棉花也大片发霉,清军已经不把它们视为有价值的装备。但李来亨还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派人专程送回兴山基地进行修补。即使锈得全是窟窿的甲片,也比布衣服强啊。
极差的装备也是李来亨难以堵截张长庚突围的原因之一。李来亨虽然带着两万多士兵赶到汉水下游,但他们手中的武器质量也不必身上的盔甲强多少。在堵截张长庚时,明军的弓箭对清兵威胁不大,但清军的弓箭却给李来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很多闯营的军官被流矢所伤。
与刘体纯等人会师后,李来亨分到了两千五百副盔甲,大批的粮食、布匹和四千两银子,当晚袁宗第又拉来两车银子,把邓名许给李来亨的赎人费转交给他。这么多收入让李来亨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他手下同样人人欢欣,很多兴山官兵都和他们的将军一样,整夜无法入眠。这些兴山兵一个个躲在被窝里,掰着指头数人头,反复计算着军中有资格分得装备的候选人是谁。军官揣摩着自己能得到的装备数目;而士兵不但要计算自己顶头上司大概能得到的数量,还要评估自己在队中的地位,猜测能不能落到自己头上一套。
第二天,李来亨召集手下讨论分配方案时,大家都是红着眼睛去的,不仅仅是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也是因为昨夜没有几个人睡过好觉。
这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大概也就持续了两天,很快李来亨就发现刘体纯等四个人已经富得流油了,听说他们和邓名打赌都是一万两、一万两的,真是不拿钱当钱啊;和袁宗第、郝摇旗聊天时,李来亨听到他们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谈到盔甲、银子和粮食,一百副盔甲或是上千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好像个个都是大富豪。
最让李来亨受刺激的是贺珍。以前大宁的实力也就是李来亨的几分之一,估计贺珍拥有的盔甲总共也就是一千三、四百套上下,质量也不比李来亨的盔甲强。但现在贺珍的军容是兴山军完全无法相比的,营前、营墙上的士兵都穿着簇新的战甲,拿着明晃晃的钢刀、铁枪,背上的箭壶里装着雪白的羽箭。
兴山兵和大宁兵闲聊时,这些贺珍的手下往往会做出愁眉苦脸的模样,对李来亨的兵说:“上面给了我两副盔甲,让我挑一套留下,把另一套还回去,可是我觉得两套都不错。哎呀,真是难以取舍啊。”
若是兴山兵不信,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这些大宁兵往往还真地就拿出两套来,显摆给兴山兵看。李来亨手下有些军官能分到盔甲,有些军官能否拥有一套还在未知数。可是这些大宁小兵的装备,甚至还在李来亨那一批的平均水平之上,一顶顶铁盔都锃光瓦亮。大宁的士兵一边在兴山的友军面前摆弄着这些让人眼红的装备,一边唉声叹气地让他们帮忙出主意,看看把哪一套交还回去。
很快这些兴山的军官们就打听清楚了,贺珍在郧阳、襄阳两府就分到大批的物资,在钟祥又拿到了一千五百套盔甲,其中还有很多是从武昌兵身上缴获的。跟邓名一起与李世勋交战,好处差不多全叫他独吞了;这次消灭胡全才,贺珍一样东西也没有少拿。
“大帅!他们大宁兵的战兵、辅兵统统加起来,也就四千多不到五千人,这次出门一趟,贺珍他就拿了七、八千套盔甲啊,七、八千套啊!”算明白了以后,兴山众将一窝蜂地涌到李来亨面前嚷嚷:“我们兴山的五万大军,才分到了两千五百套,这太不公平了!”
袁宗第等人分得的虽然没有贺珍那么多,但也都是五千套以上。以往夔东各部都是战兵比盔甲多,现在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三人都是盔甲比战兵多,贺珍更是盔甲比士兵还多。
估计用不了多久,这四家就会变成夔东明军中最强大的四路兵马。他们和邓名一路打下几个城市,已经隐约是三太子的嫡系将领和部队,还拥有最为强大的军力,那么将来肯定还是他们功劳最大、收获最丰,其它各路兵马再也没有迎头赶上的机会了。
有的部将就劝李来亨趁着手里有钱,向其他人买一些装备。不过盔甲这个东西实在难得,李来亨估计其余四人或许会给面子卖给自己一些,几十套还是一、两百套不好说,但数量肯定不会多,而且更会是挑剩的破旧铠甲。再者,欠下这么大的一个人情,李来亨也不知道将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去还。
此时李来亨还没有意识到,随着两千五百套盔甲入手,他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若是放在从前,有机会买到一批盔甲,哪怕是破旧的老装备,李来亨是肯定不会放过的,更不会在乎欠下多少人情。
此外,李来亨还觉得对方大概看不上自己的这点银子。之前他分到几千两,邓名又给了他一万两,让李来亨顿时觉得自己是个富翁了。但后来才知道钟祥一战,刘体纯他们缴获了湖北各府的库藏,每人都拿了十万两;至于以前可以当作交换品的布料和衣服,现在看起来也严重贬值了,贺珍的手下现在每人都有两套、甚至三套军服,每天都换一身干净的穿,号称是要在钟祥百姓面前为邓提督挣面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