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教孙(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庞大的应天府早已经超过了原本的城市承载规模,永乐年间朱瞻基要求取消城墙的作用,还有大臣反对。
  但是现在,城墙内的城市,早已经变成了内城。朱元璋时期兴建的外城墙,现在成了应天府的城市轮廓。
  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应天府已经很难说哪里是城市的中心。
  夫子庙一带,是应天府的市井消费中心,玄武湖一带,是文化中心,皇宫一带,是行政中心,夹江一带,是工业中心。
  在这些地区之间,也有许多自发形成的商业中心,正是这些不同功能的城市集群,让应天府这座城市,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不过,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当多的现实问题,比如污染,比如治安,还有因为城市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人口达到三百万的超级城市,因为配套设施的不足,或者说辅助功能的缺陷,导致的城市问题,远比后世要多的多。
  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在现在就成为社会矛盾的主流,因为一切都被掩盖在了当今的繁荣之下。
  在朱瞻基看来许多严重的问题,但是对当下百姓来说,却是习以为常,甚至是引以为豪的。
  就好比担任了城市主要排污功能的金川河,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但是人们并不看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认为金川河的污染,是城市发达的表现。
  同样的道理还被人们套用在夹江工业区的钢铁厂等大烟囱上面,在朱瞻基看来需要防范治理的问题,在人们看来是应天府的骄傲。
  城市的人口增加,也衍生了许多相应的问题,比如居住条件降低。
  但是,许多在应天府务工的外地人,一家老小搭建一个窝棚就能生存,也不认为这就是苦。
  在夹江工业区南部的城市边缘,这样的窝棚区越变越大,形成了一个畸形的贫民区。
  但是这些人们宁愿留在应天府当贫民,也不愿意离开应天府,去其他地方当个小地主。
  应天府产生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不仅大明人,就连东瀛人,朝鲜人,他们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在幕府山和燕子矶之间,就形成了庞大的朝鲜人和东瀛人聚居区。
  他们在大明当下人,当苦力,站稳脚跟以后,把自己的家人们也接了过来,就形成了城外的外族人聚居区。
  虽然在大明他们是下人,是底层,但是在大明,他们不用担心受人欺负,甚至连命都丢了。
  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当下人也比在自己国家朝不保夕的好。
  而大明的快速发展又离不开他们,特别是在大明人的选择余地大增之后,就连普通的大明百姓,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子女去当下人。
  而大家族里面又离不开这些人,所以就只能从与大明人相差不大的朝鲜人和东瀛人里面挑选这样的人来为自己服务。
  为了控制外来人口,应天府建立了严格的从业资格筛选。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力缺口,很多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明因为大肆移民,取消了原本的户籍限制,准许百姓可以有目的性的迁徙,这也造成了流动人口的增加。
  应天府要移民的人因为短期滞留,也增添了不少。
  这一切,给应天府的发展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管理的难度。
  不过,在这个没有人权的时代,粗暴野蛮的管理并不会导致太多的反抗。
  就比如说,许多街区都会安排衙役抓捕流浪汉,如果没有身份,没有正当职业,又没有住处,只会被抓进监狱去服苦役。
  总之,这个城市对于当今的百姓来说,是一个梦幻之城,但是在朱瞻基,还有着诸多的不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