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有客东来(3 / 5)
像后世的科威特,也已经是大明的海军驻地,今后苏门答腊岛的石油开发完了,也还有科威特的石油可以开发。
而越到后面,船队所抵达的地区也就越繁华,船队抵达安南的时候,看到那一船船的粮食运往北方,随便一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欧洲所有的舰队总和,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与大明的差距。
他们国家,走路也不过几天就能走完,而大明,全速航行都要走几个月。
这不仅是地盘的大小,更有着整体发展的巨大差距。
当船队抵达泉州的时候,欧洲的这些达官贵族更是见识到了真正的繁荣,那些拔地而起,高达几十米的高楼,让他们惊讶的无以言表。
在欧洲价值连城的玻璃,在大明不过是建造房子的普通材料。
历史上,玻璃镜子的发明者达尔卡罗兄弟曾经把一个书本大小的镜子卖到十五万法郎。
现在这两兄弟都还没有出生,自然再不会有这样的故事。
大明已经在欧洲销售大量的镜子,但是在欧洲,镜子依旧算得上是奢侈品。
这些欧洲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们已经开始麻木了。
落后一点还能追逐,但是现在,这种差距已经大到他们怀疑人生。
当船队最后抵达应天府的时候,看到连绵几十里的城市规模,又经过巨大的水上大桥,他们又一次地被震撼住了。
来自后世的朱瞻基很注重预留长江的通航能力,所以要求应天府以下区域,不允许建造永久性大桥,在长江下游,也只有应天府修建了一座巨型大桥。
这座大桥有多大呢?
光是桥墩,所用的混凝土就达到了两百万方,每一个桥墩都巨大无比,钢材用了超过三十万吨。
大桥水面高度达到了四十米,下层可以通行火车,上面是双向六车道的汽车,马车道。
整个大桥的建设用了超过十年,从正统二年开始建造,一直到正统十四年才完全竣工。
当初为了修建这座大桥,马鞍上钢铁厂,包括应天府周边的好几家水泥厂,完全为这座大桥开工。
十几年来,有超过五万工人开工,浇铸桥墩的时候,死亡人数超过三百人。
朝廷各部一开始都是非常反对这个工程的,就连工部的工匠们,也认为将大桥修建的这么高,这么大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这一次是朱瞻基第一次一意孤行,强硬推行整个方案,要求桥面下层高度距离水面一定要高于四十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技术水准比不上后世的时候,只能用更多的材料来填补。这个大桥所用的混凝土和钢材,是后世的南京长江大桥五倍以上,才满足了朱瞻基的要求。
如此大的工程,高出水面四十米的高度,不要说现在的万吨巨轮,就是后世的十万吨级巨轮,通行也没有问题。
当然,到时候限制船只吨位的将不会是桥梁,而是长江水深了。
如此巨大的工程,在大桥当初建成的时候,许多人根本不敢上桥。这些见识少的欧洲人,看到这座桥,唯一的感觉只有震撼。
相反,因为介绍大明的书籍里面屡屡有汽车,火车的介绍,所以他们见到大明的火车,震撼的感觉还没有那么强烈。
他们这些人被鸿胪寺安排在了玄武湖与紫金山下的国宾馆住下,这里有大明建造的最大宾馆,超过一千个房间,同时可以入住超过一千五百人。
他们将会在这里接受鸿胪寺的觐见培训,培训结束以后,才会获得朱瞻基的召见。
而杨致和与永衡夫妇当然不需要等待,他们下船以后,就被一个车队接到了皇宫。
虽然对杨士奇的感觉不太好,但是对杨道和杨致和父子俩,朱瞻基都非常欣赏。 ↑返回顶部↑
而越到后面,船队所抵达的地区也就越繁华,船队抵达安南的时候,看到那一船船的粮食运往北方,随便一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欧洲所有的舰队总和,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与大明的差距。
他们国家,走路也不过几天就能走完,而大明,全速航行都要走几个月。
这不仅是地盘的大小,更有着整体发展的巨大差距。
当船队抵达泉州的时候,欧洲的这些达官贵族更是见识到了真正的繁荣,那些拔地而起,高达几十米的高楼,让他们惊讶的无以言表。
在欧洲价值连城的玻璃,在大明不过是建造房子的普通材料。
历史上,玻璃镜子的发明者达尔卡罗兄弟曾经把一个书本大小的镜子卖到十五万法郎。
现在这两兄弟都还没有出生,自然再不会有这样的故事。
大明已经在欧洲销售大量的镜子,但是在欧洲,镜子依旧算得上是奢侈品。
这些欧洲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们已经开始麻木了。
落后一点还能追逐,但是现在,这种差距已经大到他们怀疑人生。
当船队最后抵达应天府的时候,看到连绵几十里的城市规模,又经过巨大的水上大桥,他们又一次地被震撼住了。
来自后世的朱瞻基很注重预留长江的通航能力,所以要求应天府以下区域,不允许建造永久性大桥,在长江下游,也只有应天府修建了一座巨型大桥。
这座大桥有多大呢?
光是桥墩,所用的混凝土就达到了两百万方,每一个桥墩都巨大无比,钢材用了超过三十万吨。
大桥水面高度达到了四十米,下层可以通行火车,上面是双向六车道的汽车,马车道。
整个大桥的建设用了超过十年,从正统二年开始建造,一直到正统十四年才完全竣工。
当初为了修建这座大桥,马鞍上钢铁厂,包括应天府周边的好几家水泥厂,完全为这座大桥开工。
十几年来,有超过五万工人开工,浇铸桥墩的时候,死亡人数超过三百人。
朝廷各部一开始都是非常反对这个工程的,就连工部的工匠们,也认为将大桥修建的这么高,这么大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这一次是朱瞻基第一次一意孤行,强硬推行整个方案,要求桥面下层高度距离水面一定要高于四十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技术水准比不上后世的时候,只能用更多的材料来填补。这个大桥所用的混凝土和钢材,是后世的南京长江大桥五倍以上,才满足了朱瞻基的要求。
如此大的工程,高出水面四十米的高度,不要说现在的万吨巨轮,就是后世的十万吨级巨轮,通行也没有问题。
当然,到时候限制船只吨位的将不会是桥梁,而是长江水深了。
如此巨大的工程,在大桥当初建成的时候,许多人根本不敢上桥。这些见识少的欧洲人,看到这座桥,唯一的感觉只有震撼。
相反,因为介绍大明的书籍里面屡屡有汽车,火车的介绍,所以他们见到大明的火车,震撼的感觉还没有那么强烈。
他们这些人被鸿胪寺安排在了玄武湖与紫金山下的国宾馆住下,这里有大明建造的最大宾馆,超过一千个房间,同时可以入住超过一千五百人。
他们将会在这里接受鸿胪寺的觐见培训,培训结束以后,才会获得朱瞻基的召见。
而杨致和与永衡夫妇当然不需要等待,他们下船以后,就被一个车队接到了皇宫。
虽然对杨士奇的感觉不太好,但是对杨道和杨致和父子俩,朱瞻基都非常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