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只是渐凋零(3 / 4)
“……匡扶社稷之功可有昭日月,私黜朝廷之过自有后人评说……”
你李吴山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你绝非完人,你的过错和功劳一样突出。尤其是私自废黜了朝廷和皇帝这个事情,尤其让路恭行耿耿于怀。作为一个传统的儒生,李吴山把皇帝变成了摆设,这个行为让他无法接受。但是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很难说这事就是一个绝对的错误。所以,李吴山的功过是非也就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兵起大旗庄,复日月而匡天下,此为人臣本分。然穷兵黩武者吾深恶之,须知好战必亡,逞一时疆域之强者,始蒙元而无后乎?”
你李吴山的生平我路恭行最清楚不过了,自从你在大旗庄兴兵开始,一路披荆斩棘光复了大明朝,这确实是一桩了不起的壮举,但你李吴山却不能因此居功自傲,因为那是你身为臣子的本分,是你的职责和使命,是你本就应该做的份内之事。但是,你却没有及时收手,而是征战四方,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点,因为历史上象你这样的好战分子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你灭亡了那么多的国家,攻占了那么多的疆土,看起来确实无比强大,但你别忘了蒙元的前车之鉴呐。
你走的这条路子,分明就是蒙古人曾经走过的老路。只不过当年的蒙古人倚仗的骑射之功,而你李吴山凭借的是火器之利,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如蒙元者,崩之。如大旗军者,必崩之。李帅之在一日,或尚可控,操天下于股掌之间。然无百日之花无百岁之人,李帅殂后,天下何如?”
当年的蒙古帝国是怎么崩溃的?想必你李吴山比我更清楚。或许你李吴山真的可以牢牢地控制着整个大旗军体系,将这三万里河山死死的控制在手心里。但人总是会死的,你死了之后,这个局面还能维持下去吗?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以你李吴山的高瞻远瞩,应该早就想到了吧?
路恭行的这封遗书,对于李吴山的指责颇多,这完全符合路恭行的风格,很是有点警醒的味道在这里。
在这封遗书的最后,路恭行又着重提到了那本没有写完的《忠勇公本纪》:“李帅握强兵而不篡,延大明国祚,未曾让恭行睹天下分崩之局,幸甚。此文恭行未竞,唯愿李帅好自续之……”
你李吴山拥有那么强大的实力,却始终没有篡夺大明朝的江山,没有再次弄出天下大乱的局面,至少我在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那样的崩坏局势,这是你的好处。这篇《忠勇公本纪》我已经无法完成了,希望你自己好好的写完吧。
自己给自己写史,少不了掩饰过错夸大功绩之词,但路恭行却深深的知道李吴山不是那种人,他一定会象自己一样可观公正的记录自己的生平,而不会刻意的抑过扬功。
这点胸襟李吴山还是有的。
让李吴山续完记录他自己生平的这部史书,其实就是要他为历史负责,分明就暗含着“好自为之”的意思。
“这个老路啊……”李吴山微微的摇着头,憋了好半天最终才说出一句话来:“还是以前的那个老路,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无论是身在高位,还是居于清贫,路恭行依旧是原本的那个路恭行,他的思想他对待事务的看法,依旧是传统式的,充满了老派儒生的孤傲和迂腐。有些话他说的很对,有些话却似是而非,那完全就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始终活在自己的思想当中。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昔日的和作者,一个从前的战友和伙伴,至少从个人角度上看,老路实现了他的人生包袱,虽然远远谈不上完美,却也可以算是死而无憾了。
不论李吴山是不是认同老路的这封遗书,至少有一点引起了李吴山的重视:天下何如!
你李吴山活着一天,就可以牢牢的控制着天下大势,但是你死了之后呢,这天下会成个什么样子?你有没有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
这也正是李吴山的隐忧。
李吴山这一生,可谓精彩纷呈,用一句世之豪杰来形容绝对不算过分。
破伪清复大明,千秋功业斑斑如铁,王天下而臣诸侯,也曾让乾坤逆转,也曾让江河倒流。无论权势还是韬略,或者是对于这个三万里河山的影响力,若是李吴山自认是第二,就没有谁敢认这个第一。
但也就是仅仅如此罢了。
什么样的英雄豪杰都不是岁月的对手。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这才是最大的无奈。
李吴山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已是两鬓染霜的年纪,应该考虑一下身后事了。
他死了之后,这个天下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才是当务之急,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李吴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接班人。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眼前这个金雀儿就是他刻意培养出来的接班人,但金雀儿继承的是李吴山的学识而不是权势。
按照传统的思维,李吴山就应该把一切都交给自己的儿子李少平,父死子继从来就是最天然的传承方式,而且李少平确实被自己手下的那些军官们当做是“少主”,被当成了大旗军未来的主宰之人。
但李吴山却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适合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返回顶部↑
你李吴山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你绝非完人,你的过错和功劳一样突出。尤其是私自废黜了朝廷和皇帝这个事情,尤其让路恭行耿耿于怀。作为一个传统的儒生,李吴山把皇帝变成了摆设,这个行为让他无法接受。但是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很难说这事就是一个绝对的错误。所以,李吴山的功过是非也就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兵起大旗庄,复日月而匡天下,此为人臣本分。然穷兵黩武者吾深恶之,须知好战必亡,逞一时疆域之强者,始蒙元而无后乎?”
你李吴山的生平我路恭行最清楚不过了,自从你在大旗庄兴兵开始,一路披荆斩棘光复了大明朝,这确实是一桩了不起的壮举,但你李吴山却不能因此居功自傲,因为那是你身为臣子的本分,是你的职责和使命,是你本就应该做的份内之事。但是,你却没有及时收手,而是征战四方,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点,因为历史上象你这样的好战分子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你灭亡了那么多的国家,攻占了那么多的疆土,看起来确实无比强大,但你别忘了蒙元的前车之鉴呐。
你走的这条路子,分明就是蒙古人曾经走过的老路。只不过当年的蒙古人倚仗的骑射之功,而你李吴山凭借的是火器之利,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如蒙元者,崩之。如大旗军者,必崩之。李帅之在一日,或尚可控,操天下于股掌之间。然无百日之花无百岁之人,李帅殂后,天下何如?”
当年的蒙古帝国是怎么崩溃的?想必你李吴山比我更清楚。或许你李吴山真的可以牢牢地控制着整个大旗军体系,将这三万里河山死死的控制在手心里。但人总是会死的,你死了之后,这个局面还能维持下去吗?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以你李吴山的高瞻远瞩,应该早就想到了吧?
路恭行的这封遗书,对于李吴山的指责颇多,这完全符合路恭行的风格,很是有点警醒的味道在这里。
在这封遗书的最后,路恭行又着重提到了那本没有写完的《忠勇公本纪》:“李帅握强兵而不篡,延大明国祚,未曾让恭行睹天下分崩之局,幸甚。此文恭行未竞,唯愿李帅好自续之……”
你李吴山拥有那么强大的实力,却始终没有篡夺大明朝的江山,没有再次弄出天下大乱的局面,至少我在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那样的崩坏局势,这是你的好处。这篇《忠勇公本纪》我已经无法完成了,希望你自己好好的写完吧。
自己给自己写史,少不了掩饰过错夸大功绩之词,但路恭行却深深的知道李吴山不是那种人,他一定会象自己一样可观公正的记录自己的生平,而不会刻意的抑过扬功。
这点胸襟李吴山还是有的。
让李吴山续完记录他自己生平的这部史书,其实就是要他为历史负责,分明就暗含着“好自为之”的意思。
“这个老路啊……”李吴山微微的摇着头,憋了好半天最终才说出一句话来:“还是以前的那个老路,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无论是身在高位,还是居于清贫,路恭行依旧是原本的那个路恭行,他的思想他对待事务的看法,依旧是传统式的,充满了老派儒生的孤傲和迂腐。有些话他说的很对,有些话却似是而非,那完全就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始终活在自己的思想当中。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昔日的和作者,一个从前的战友和伙伴,至少从个人角度上看,老路实现了他的人生包袱,虽然远远谈不上完美,却也可以算是死而无憾了。
不论李吴山是不是认同老路的这封遗书,至少有一点引起了李吴山的重视:天下何如!
你李吴山活着一天,就可以牢牢的控制着天下大势,但是你死了之后呢,这天下会成个什么样子?你有没有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
这也正是李吴山的隐忧。
李吴山这一生,可谓精彩纷呈,用一句世之豪杰来形容绝对不算过分。
破伪清复大明,千秋功业斑斑如铁,王天下而臣诸侯,也曾让乾坤逆转,也曾让江河倒流。无论权势还是韬略,或者是对于这个三万里河山的影响力,若是李吴山自认是第二,就没有谁敢认这个第一。
但也就是仅仅如此罢了。
什么样的英雄豪杰都不是岁月的对手。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这才是最大的无奈。
李吴山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已是两鬓染霜的年纪,应该考虑一下身后事了。
他死了之后,这个天下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才是当务之急,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李吴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接班人。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眼前这个金雀儿就是他刻意培养出来的接班人,但金雀儿继承的是李吴山的学识而不是权势。
按照传统的思维,李吴山就应该把一切都交给自己的儿子李少平,父死子继从来就是最天然的传承方式,而且李少平确实被自己手下的那些军官们当做是“少主”,被当成了大旗军未来的主宰之人。
但李吴山却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适合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