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万国来朝(1 / 3)
“一派胡言!”工部侍郎周成有显得异常激动,双眼瞪的如同铜铃,仿佛一只好斗的公鸡,声嘶力竭的大吼着:“什么叫做好大喜功?什么叫做劳民伤财?分明就是恶意中伤,要说这误国误民,尔等方为罪魁祸首!你们目光短浅如鼠,银耗子果然不是白叫的!”
“胡说八道!”户部侍郎胡永贵也不是个好惹的,这个牙尖嘴利能言善辩之人直接就把吐沫星子喷在同僚的脸上,挥舞着双手做出很夸张的肢体动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四十条海船,光是建造之资就是二百余万,再加上维护保养人员开支,第一年的投入就不会少于三百二十万缗,这不是好大喜功是什么?我大明朝迟早会被你们工部的这群败家子败个精光。再者说了,凭什么你们工部报上来的亏空我们户部就得签认?这笔钱我们不出,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这些年来,随着新税法的实施,朝廷的收入与日俱增,但各式各样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动辄就是百万以上的投入项目这个月就有三个之多。偏偏掌管银钱的户部却卡的很严,说什么也不愿意调拨银两,为了这事双方已经争吵过不止一次了。
随着对于东南亚诸国的军事占领,海外贸易越发繁荣起来,但这笔钱却没有进入到国库,反而是被闽、浙和两广的海商给赚了去。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员和财政的投入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最终却是给狡猾的商人们做了嫁衣裳,朝廷当然不乐意了,所以工部的官员就准备组建一支超大规模的“贸易船队”进行海上贸易,但这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大一笔钱。
连续三次审核,户部的官员就联系三次否决了工部的“拨款申请”,说他们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守着国库里的那点银钱不肯拿出来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暗地里骂户部的同僚是目光短浅的“银耗子”。花钱没有节制的官员又落了个“败家子”的名声……
为了同一个事情,双方又一次在朝堂之上争吵起来……
“英明神武”“乾纲独断”的兴武皇帝高高踞坐与龙椅之上,看着正在下面争吵的文武百官: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同样的情形每天都会看到,就是想落个“耳根清净”都做不到。
在兴武皇帝的心目当中,到底是不是应该组建起一支完全官方性质的远洋贸易船队,连他这个做皇帝的心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他甚至不晓得这事到底是为国为民的善举,还是劳民伤财的恶政。准确的说,他根本就不需要有这样的概念,因为“总理事务司”一定会做出准确的评断,到时候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他只需用玺确认生效就可以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个事情完全就是“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程度,距离皇帝本人确认生效还有好几道流程要走呢。首先要由部堂形成一致意见,然后交由“总理事务司”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会给皇帝用玺,最后才谈得上具体的实施阶段。
就眼下而言,这个事情刚刚到了第一个阶段而已。
两派官员的争吵让“英明神武”的大明天子不胜其烦,他甚至已经想象到了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先是工部和户部的人展开激烈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一定会互相阶段,然后这场激烈的辩论就朝着人身攻击的方向发展,变成了泼妇骂街一般的谩骂……
紧接着都察院的人就会卷入这场骂战当中,“楚汉争霸”就会顺理成章的变成“三国演义”的戏码,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点燃最后的导火索,然后三方就开始撸胳膊挽袖子的赤膊上阵,一众的朝廷命官部堂大员会在朝堂之上公然动手厮打,上演一出“全武行”的精彩大戏。
事实证明皇帝确实“眼光独到”,因为事态的发展和他预料当中完全相同。
随着争吵的逐步升级,双方已经开始相互谩骂互相揭短了,“某年某月某人纳小妾,德行不淑”“某人的府邸过于豪华,必然是贪墨所得,应该彻查”,种种乱七八糟的陈谷子烂芝麻全都抖落出来,口水横飞吐沫星子乱溅,骂战迅速升级。
“我要参你。”
“我要弹劾你。”
大明朝的官员治国理政的本事到底怎么样,是一个谁都说不准的事儿,但有一点却可以绝对确认:吵架骂人的嘴皮子功夫绝对一流,个顶个都是绝世高手。
当激烈的争吵变成人身攻击,老子亲娘的破口大骂之后,距离动手也就不远了……
片刻之间,骂战再次升级,终于演变成了相互厮打的“全武行”。
三方官员你来我往,扯头发扭胳膊,仿佛正在斗殴的市井无赖一般打做一团。
到了这个时候,仿佛神像一般很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兴武皇帝终于可以展现自己的威严了。
兴武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用中气十足异常洪亮的声音高喊着:“这朝堂乃商议国事之所,岂是尔等撒泼之地?当堂殴斗,成何体统?”
随着皇帝本人的一句“成何体统”,正在厮打殴斗的官员赶紧罢手,一个个匍匐在地高声呼喊着“臣有罪,臣万死”的套话,虽然全都承认了自己确实有“君前失仪”行为,但却全都拒绝认错。
那些被打掉了乌纱扯破了袍服甚至被抓了个满脸花的官员依旧各执一词,有的说是自己“为民请命奋不顾身”,有的是说“为国筹谋不敢人后”,全都是愤愤不平的神色,全都觉得自己是大明朝的忠铮之臣,而且全都不服气。似乎只要皇帝一转身,他们就会再次打起来。
谁也无法说服自己的政治对手,更不可能让对手同意自己的观点,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奏请圣上“乾纲独断”“圣意天裁”。
既然官僚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只能由圣天子做主了。
但是,这种事情,圣天子还真的不能做主,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
现在的大明天子,根本就不是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他说了不算。事实上,除了太祖洪武皇帝和成祖永乐皇帝之外,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而是始终维持着皇家和官僚共治天下的局面。只不过都了兴武朝,皇权被进一步削弱,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盖章机器”。
但是,官僚的权限却没有因为皇权的削弱而得到加强,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总理事物司”呢。 ↑返回顶部↑
“胡说八道!”户部侍郎胡永贵也不是个好惹的,这个牙尖嘴利能言善辩之人直接就把吐沫星子喷在同僚的脸上,挥舞着双手做出很夸张的肢体动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四十条海船,光是建造之资就是二百余万,再加上维护保养人员开支,第一年的投入就不会少于三百二十万缗,这不是好大喜功是什么?我大明朝迟早会被你们工部的这群败家子败个精光。再者说了,凭什么你们工部报上来的亏空我们户部就得签认?这笔钱我们不出,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这些年来,随着新税法的实施,朝廷的收入与日俱增,但各式各样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动辄就是百万以上的投入项目这个月就有三个之多。偏偏掌管银钱的户部却卡的很严,说什么也不愿意调拨银两,为了这事双方已经争吵过不止一次了。
随着对于东南亚诸国的军事占领,海外贸易越发繁荣起来,但这笔钱却没有进入到国库,反而是被闽、浙和两广的海商给赚了去。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员和财政的投入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最终却是给狡猾的商人们做了嫁衣裳,朝廷当然不乐意了,所以工部的官员就准备组建一支超大规模的“贸易船队”进行海上贸易,但这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大一笔钱。
连续三次审核,户部的官员就联系三次否决了工部的“拨款申请”,说他们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守着国库里的那点银钱不肯拿出来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暗地里骂户部的同僚是目光短浅的“银耗子”。花钱没有节制的官员又落了个“败家子”的名声……
为了同一个事情,双方又一次在朝堂之上争吵起来……
“英明神武”“乾纲独断”的兴武皇帝高高踞坐与龙椅之上,看着正在下面争吵的文武百官: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同样的情形每天都会看到,就是想落个“耳根清净”都做不到。
在兴武皇帝的心目当中,到底是不是应该组建起一支完全官方性质的远洋贸易船队,连他这个做皇帝的心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他甚至不晓得这事到底是为国为民的善举,还是劳民伤财的恶政。准确的说,他根本就不需要有这样的概念,因为“总理事务司”一定会做出准确的评断,到时候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他只需用玺确认生效就可以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个事情完全就是“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程度,距离皇帝本人确认生效还有好几道流程要走呢。首先要由部堂形成一致意见,然后交由“总理事务司”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会给皇帝用玺,最后才谈得上具体的实施阶段。
就眼下而言,这个事情刚刚到了第一个阶段而已。
两派官员的争吵让“英明神武”的大明天子不胜其烦,他甚至已经想象到了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先是工部和户部的人展开激烈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一定会互相阶段,然后这场激烈的辩论就朝着人身攻击的方向发展,变成了泼妇骂街一般的谩骂……
紧接着都察院的人就会卷入这场骂战当中,“楚汉争霸”就会顺理成章的变成“三国演义”的戏码,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点燃最后的导火索,然后三方就开始撸胳膊挽袖子的赤膊上阵,一众的朝廷命官部堂大员会在朝堂之上公然动手厮打,上演一出“全武行”的精彩大戏。
事实证明皇帝确实“眼光独到”,因为事态的发展和他预料当中完全相同。
随着争吵的逐步升级,双方已经开始相互谩骂互相揭短了,“某年某月某人纳小妾,德行不淑”“某人的府邸过于豪华,必然是贪墨所得,应该彻查”,种种乱七八糟的陈谷子烂芝麻全都抖落出来,口水横飞吐沫星子乱溅,骂战迅速升级。
“我要参你。”
“我要弹劾你。”
大明朝的官员治国理政的本事到底怎么样,是一个谁都说不准的事儿,但有一点却可以绝对确认:吵架骂人的嘴皮子功夫绝对一流,个顶个都是绝世高手。
当激烈的争吵变成人身攻击,老子亲娘的破口大骂之后,距离动手也就不远了……
片刻之间,骂战再次升级,终于演变成了相互厮打的“全武行”。
三方官员你来我往,扯头发扭胳膊,仿佛正在斗殴的市井无赖一般打做一团。
到了这个时候,仿佛神像一般很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兴武皇帝终于可以展现自己的威严了。
兴武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用中气十足异常洪亮的声音高喊着:“这朝堂乃商议国事之所,岂是尔等撒泼之地?当堂殴斗,成何体统?”
随着皇帝本人的一句“成何体统”,正在厮打殴斗的官员赶紧罢手,一个个匍匐在地高声呼喊着“臣有罪,臣万死”的套话,虽然全都承认了自己确实有“君前失仪”行为,但却全都拒绝认错。
那些被打掉了乌纱扯破了袍服甚至被抓了个满脸花的官员依旧各执一词,有的说是自己“为民请命奋不顾身”,有的是说“为国筹谋不敢人后”,全都是愤愤不平的神色,全都觉得自己是大明朝的忠铮之臣,而且全都不服气。似乎只要皇帝一转身,他们就会再次打起来。
谁也无法说服自己的政治对手,更不可能让对手同意自己的观点,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奏请圣上“乾纲独断”“圣意天裁”。
既然官僚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只能由圣天子做主了。
但是,这种事情,圣天子还真的不能做主,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
现在的大明天子,根本就不是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他说了不算。事实上,除了太祖洪武皇帝和成祖永乐皇帝之外,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而是始终维持着皇家和官僚共治天下的局面。只不过都了兴武朝,皇权被进一步削弱,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盖章机器”。
但是,官僚的权限却没有因为皇权的削弱而得到加强,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总理事物司”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