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种地(2 / 3)
就是郑凇还有一些熟知套路的学子,在心底嘀咕了一下。什么听闻啊,明明是你联系的吧。
《东京日报》愈发成熟,而城市这么大,这些记者哪能真的在街上跑来跑去找新闻线索,自然是下面的衙门和居民主动提供,而记者们还要挑选一下,看看哪些有价值才做。
李泽云看到气氛这么好,也感叹道:“其实我一直挺羡慕开封府的,坐累了就出来种种地,这里就像一个‘世内桃源’。种豆南衙下,不失为一种乐趣啊。”
对于开封府,一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种看法。云雁回认为自己在开源节流,官员们觉得休闲身心,学子们有些畏惧劳累,而李泽云则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云雁回当然不会去“纠正”他的想法,他微微一笑,说道:“是啊,学生们也可开心了,在别处怎么能体验到老百姓的生活呢。只有真正感受过,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啊。来,小李,先采访一下我们书院的学官,我去找几个学子来。”
“好的。”李泽云把文具都拿了出来,摆开架势,开始采访开封府学的学官。
这些学官都和云雁回通过气的,说起今天的实践课,简直是口若悬河,抠死了一个道理,从各个角度阐述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好处,直将这种行为吹成了未来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功课,是教书育人的新风向标。
李泽云飞速记录,不时还点头赞同。
那一边,云雁回则去找学生。这种时间,当然是挑选斋长们啦,这就是现成的优秀学生代表。而这种行为,也无形中让斋长这个身份又抬高了。后来每一届的开封府学各斋斋长竞选,都更加激烈了。
云雁回找了几个斋长,经义斋的也有,治事斋的也有,去接受李泽云的采访。
这些人云雁回也是想过的,他们平时都属于比较拥戴府学和教授的,方才帮着“平乱”,干活也很勤恳,虽然没有通气,但是可以想象他们接受采访时会说出什么话来。
果然,这几个斋长不但一面倒地支持实践课,还非常自觉地代表了所有学子,一口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有这次机会,我们大家都觉得有了更多感受,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于未来,无论从政还是为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云云……
到了两日后,稿子出来了,登上了《东京日报》三版头条,立刻被学生们争相传阅。
他们看到了,这东京中几乎所有人也看到了。放假的时候,学生们外出或是回家,都会被问起这件事来,并且夸赞他们。
和其他学院的学子交流时,收获的也是羡慕的目光——人家想种还种不到呢,这是开封府的地啊。
到此时,某些人哪里还好意思提起自己当初表达过不满,那些有一瞬间想转学的学生更是打消了念头——告诉家里人自己根本不是报纸上说的那样,既吃不了苦日后也不想做一个了解民生的官员,所以想要转学?
别开玩笑了!官家每年还意思一下,种一下地呢!
更多的,则是渐渐自己也改变了想法:咦,这样一看,好像这种做法还真的不错啊。嗯,当时只是我没想清楚,才会觉得不满,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为了我们好的哇。
种地太棒了,我爱种地!
……
渐渐天气冷了,快到双宜和沈括成亲的时候,因为沈括工作在东京,而且官家赐了幢新房,所以喜事还是放在东京办,他家里人提前赶到了东京来。
沈括家人斯文有礼,非常有教养,都是好相处的人,对新娘子没有什么不满的。
相反,他们觉得双宜年岁比起一般新嫁娘稍大,可是身体好啊,不像沈括,从小调养身体,而且还是官家赐婚,面子里子都有了,哪会不满。
虽说一应事宜有郑家协助,但是云雁回还是有亲自去检查采办之类的事宜,并不把所有事情都甩手,还有婚宴席面也接过手来。
郑家自己有绣坊、铺子,云雁回检查时看到了,想起来也是时候给学生们做冬季校服了。
开封府学的春天校服很简单,就是统一的圆领大袖的长袍。冬天,其他学校都是不准备衣裳的,学生自己加衣服。
云雁回就喜欢看人穿得一样,也是他非要人家学生操练时必须排列得特别整齐。这春夏校服是另外一个学官从一个常做校服的地方弄来的,做完后云雁回才觉得有点不满意。
没有logo!简单粗暴的那种logo啊!
所以,这一次云雁回跑去和包拯提议,在郑家的铺子里做一批冬衣。学生们日常花销有学田收益用,他们还帮种了地,这么些福利还是不能吝啬的,在郑家的铺子还能有折打。
包拯一想也是,冬衣能穿挺久呢,大笔一挥,批了经费。 ↑返回顶部↑
《东京日报》愈发成熟,而城市这么大,这些记者哪能真的在街上跑来跑去找新闻线索,自然是下面的衙门和居民主动提供,而记者们还要挑选一下,看看哪些有价值才做。
李泽云看到气氛这么好,也感叹道:“其实我一直挺羡慕开封府的,坐累了就出来种种地,这里就像一个‘世内桃源’。种豆南衙下,不失为一种乐趣啊。”
对于开封府,一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种看法。云雁回认为自己在开源节流,官员们觉得休闲身心,学子们有些畏惧劳累,而李泽云则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云雁回当然不会去“纠正”他的想法,他微微一笑,说道:“是啊,学生们也可开心了,在别处怎么能体验到老百姓的生活呢。只有真正感受过,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啊。来,小李,先采访一下我们书院的学官,我去找几个学子来。”
“好的。”李泽云把文具都拿了出来,摆开架势,开始采访开封府学的学官。
这些学官都和云雁回通过气的,说起今天的实践课,简直是口若悬河,抠死了一个道理,从各个角度阐述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好处,直将这种行为吹成了未来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功课,是教书育人的新风向标。
李泽云飞速记录,不时还点头赞同。
那一边,云雁回则去找学生。这种时间,当然是挑选斋长们啦,这就是现成的优秀学生代表。而这种行为,也无形中让斋长这个身份又抬高了。后来每一届的开封府学各斋斋长竞选,都更加激烈了。
云雁回找了几个斋长,经义斋的也有,治事斋的也有,去接受李泽云的采访。
这些人云雁回也是想过的,他们平时都属于比较拥戴府学和教授的,方才帮着“平乱”,干活也很勤恳,虽然没有通气,但是可以想象他们接受采访时会说出什么话来。
果然,这几个斋长不但一面倒地支持实践课,还非常自觉地代表了所有学子,一口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有这次机会,我们大家都觉得有了更多感受,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于未来,无论从政还是为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云云……
到了两日后,稿子出来了,登上了《东京日报》三版头条,立刻被学生们争相传阅。
他们看到了,这东京中几乎所有人也看到了。放假的时候,学生们外出或是回家,都会被问起这件事来,并且夸赞他们。
和其他学院的学子交流时,收获的也是羡慕的目光——人家想种还种不到呢,这是开封府的地啊。
到此时,某些人哪里还好意思提起自己当初表达过不满,那些有一瞬间想转学的学生更是打消了念头——告诉家里人自己根本不是报纸上说的那样,既吃不了苦日后也不想做一个了解民生的官员,所以想要转学?
别开玩笑了!官家每年还意思一下,种一下地呢!
更多的,则是渐渐自己也改变了想法:咦,这样一看,好像这种做法还真的不错啊。嗯,当时只是我没想清楚,才会觉得不满,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为了我们好的哇。
种地太棒了,我爱种地!
……
渐渐天气冷了,快到双宜和沈括成亲的时候,因为沈括工作在东京,而且官家赐了幢新房,所以喜事还是放在东京办,他家里人提前赶到了东京来。
沈括家人斯文有礼,非常有教养,都是好相处的人,对新娘子没有什么不满的。
相反,他们觉得双宜年岁比起一般新嫁娘稍大,可是身体好啊,不像沈括,从小调养身体,而且还是官家赐婚,面子里子都有了,哪会不满。
虽说一应事宜有郑家协助,但是云雁回还是有亲自去检查采办之类的事宜,并不把所有事情都甩手,还有婚宴席面也接过手来。
郑家自己有绣坊、铺子,云雁回检查时看到了,想起来也是时候给学生们做冬季校服了。
开封府学的春天校服很简单,就是统一的圆领大袖的长袍。冬天,其他学校都是不准备衣裳的,学生自己加衣服。
云雁回就喜欢看人穿得一样,也是他非要人家学生操练时必须排列得特别整齐。这春夏校服是另外一个学官从一个常做校服的地方弄来的,做完后云雁回才觉得有点不满意。
没有logo!简单粗暴的那种logo啊!
所以,这一次云雁回跑去和包拯提议,在郑家的铺子里做一批冬衣。学生们日常花销有学田收益用,他们还帮种了地,这么些福利还是不能吝啬的,在郑家的铺子还能有折打。
包拯一想也是,冬衣能穿挺久呢,大笔一挥,批了经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