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3 / 5)
辰时发下试卷,到黄昏便收卷,不予继烛。第一批考卷递上来后,同考官们便拿着两位主考给的答案与考生答卷一一对应,轻松给出了分数。
不用考虑字迹如何,大部分题目完全不须考虑顶格、避讳,不必为一句妙语、几处峻丽排比而在圈点间犹豫,更不必绞尽脑汁拟出不同的评价词……除了最后一题还须凭他们的眼光定夺分数,前面的几乎都只对着答案一步步给分,判得不知多么轻松。
尤其是曾当过会试同考官的翰林们,对着这么好判的卷子简直要热泪盈眶。
终于不用撑着困眼熬夜判卷,担心自己头脑昏眩,误黜佳卷了;也不用在考官搜落卷时提心吊胆,怕从自己房中寻出合考官大人心意的文章,落个判卷不利之名了。
这卷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多少人来查也查不出两样的判断来嘛!
众考官判得轻松愉快,对着特供帘内官的宴席也越发有胃口。唯一可惜的就是这卷子忒少,判得忒快,才判了一天就全数校完答案,而轻易举地排出名次。
两位主考进宫送大榜时,天子也特地要了答案,亲自校对了几题。
自然是不会出错。
不过他这个天子亲自判断考卷优劣的感觉甚是不错。
以往御前阅卷往往只看卷面字迹、考生相貌,文章好坏却是只能凭着朝中大臣裁夺。如今这卷子对错尽在眼中,高下只凭分数,再无错失人才之虞,也不会有人因亲戚党朋之谊取人了。
可惜经义题不能这么判。
新泰帝既满意又有些遗憾,命三阁老安排张挂皇榜,新农官到部院见习等事宜。吩咐罢此事,见桓凌跟宋时还在,便含笑问道:“这回农试办得甚是圆满,你二人勤勉称职,深慰朕心。”
两人连忙拜谢,天子笑道:“还不曾赏你们,何必急着谢?若有什么想要的只管说出,你二人不只是为国选材,实则是为国栽培出这些人才,值得厚赏。”
不要什么了。
他们出门的衣食住行有官府全包,家里人过得都好,子弟学生也能凭自己努力挣来前程,还有什么可要的?
两人洒脱地拒绝了更多的官爵恩荫。
他们只想早点启程,将剩下的矿产、能源图画好,早些回来享受真正的退休生活。
三月下旬,两个人又踏上了远行的路。不过这回有许多弟子要留在部院见习,所以新队伍单薄了许多,仅有两个年轻弟子、一个工部派来的司机相随,顺来时的路东至渤海,乘海船重下江南。
不过这回他们有了能爬坡、抗泥泞的全地型豪华拖拉机,行李放车顶、弟子身旁坐,赶路的速度顺顺当当上了20迈,又有朝廷驿站不停送油,剩下这趟行程就比前头轻快了许多。
这一去又是数年。
江南的金、锡、汞、铝到关外的铜、铁、铅、钼……随着这些地图一同收集来的,更有一卷卷拍摄着各地城池、道路、河流湖泊与其中生长的动植物的照片。
除了怕过于详细的道路、城池、河道地图可能涉及军事问题而不曾曝光,其余拍摄景致和风俗的照片都转绘成石板或木板画,刊登在了各地报刊上。
于是传说中藏在毒瘴中的百越、处处有蛊毒的苗疆、胡儿杂居的天山、叛乱频生的大漠……俱在图画上掀开了神秘面纱,露出秀美壮丽的、与中原相异却又有相似之处的风情。在许多人想象中诡秘阴狠的巫蛊、凶悍不可敌的蛮族,也在报纸图文中展现出了其朴实而又温情脉脉的一面。
都是一般的人,谁也没生三头六臂,没身缠毒蛇。一样要衣食住行,一样懂孝顺父母、亲爱子女,甚至一样耕田种菜、畜养牲口、针黹女红……
原来这些蛮荒之地、化外之民也没什么可怕的。还有许多地方风景极好,土地肥沃,值得去游玩一番,甚至买地置田,当作别业经营。
那些仅看了报刊翻印图的人都把持不住,拿到照片的新泰帝更是爱不释手。
这是他的天下,他的子民,原来他的江山竟是如此壮阔鲜妍,不只是各地奏报中简单的几句话。可恨他这些年越来越懒怠动弹,如今在宫中走走都觉得费力,不能出去亲眼看看这片锦绣江山了。
不过好在他的心愿还可托付儿孙。
新泰帝召来太子,将照片给他看,强打精神教导他:“你将来要多设卫所,将朝廷大军派驻往那些蛮荒之地。多设流官衙门,设农官教当地蛮夷以稼穑农桑之事,授千斤良种;设教官教以经义理学,使其归服王化,科举晋身……”
到那时…… ↑返回顶部↑
不用考虑字迹如何,大部分题目完全不须考虑顶格、避讳,不必为一句妙语、几处峻丽排比而在圈点间犹豫,更不必绞尽脑汁拟出不同的评价词……除了最后一题还须凭他们的眼光定夺分数,前面的几乎都只对着答案一步步给分,判得不知多么轻松。
尤其是曾当过会试同考官的翰林们,对着这么好判的卷子简直要热泪盈眶。
终于不用撑着困眼熬夜判卷,担心自己头脑昏眩,误黜佳卷了;也不用在考官搜落卷时提心吊胆,怕从自己房中寻出合考官大人心意的文章,落个判卷不利之名了。
这卷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多少人来查也查不出两样的判断来嘛!
众考官判得轻松愉快,对着特供帘内官的宴席也越发有胃口。唯一可惜的就是这卷子忒少,判得忒快,才判了一天就全数校完答案,而轻易举地排出名次。
两位主考进宫送大榜时,天子也特地要了答案,亲自校对了几题。
自然是不会出错。
不过他这个天子亲自判断考卷优劣的感觉甚是不错。
以往御前阅卷往往只看卷面字迹、考生相貌,文章好坏却是只能凭着朝中大臣裁夺。如今这卷子对错尽在眼中,高下只凭分数,再无错失人才之虞,也不会有人因亲戚党朋之谊取人了。
可惜经义题不能这么判。
新泰帝既满意又有些遗憾,命三阁老安排张挂皇榜,新农官到部院见习等事宜。吩咐罢此事,见桓凌跟宋时还在,便含笑问道:“这回农试办得甚是圆满,你二人勤勉称职,深慰朕心。”
两人连忙拜谢,天子笑道:“还不曾赏你们,何必急着谢?若有什么想要的只管说出,你二人不只是为国选材,实则是为国栽培出这些人才,值得厚赏。”
不要什么了。
他们出门的衣食住行有官府全包,家里人过得都好,子弟学生也能凭自己努力挣来前程,还有什么可要的?
两人洒脱地拒绝了更多的官爵恩荫。
他们只想早点启程,将剩下的矿产、能源图画好,早些回来享受真正的退休生活。
三月下旬,两个人又踏上了远行的路。不过这回有许多弟子要留在部院见习,所以新队伍单薄了许多,仅有两个年轻弟子、一个工部派来的司机相随,顺来时的路东至渤海,乘海船重下江南。
不过这回他们有了能爬坡、抗泥泞的全地型豪华拖拉机,行李放车顶、弟子身旁坐,赶路的速度顺顺当当上了20迈,又有朝廷驿站不停送油,剩下这趟行程就比前头轻快了许多。
这一去又是数年。
江南的金、锡、汞、铝到关外的铜、铁、铅、钼……随着这些地图一同收集来的,更有一卷卷拍摄着各地城池、道路、河流湖泊与其中生长的动植物的照片。
除了怕过于详细的道路、城池、河道地图可能涉及军事问题而不曾曝光,其余拍摄景致和风俗的照片都转绘成石板或木板画,刊登在了各地报刊上。
于是传说中藏在毒瘴中的百越、处处有蛊毒的苗疆、胡儿杂居的天山、叛乱频生的大漠……俱在图画上掀开了神秘面纱,露出秀美壮丽的、与中原相异却又有相似之处的风情。在许多人想象中诡秘阴狠的巫蛊、凶悍不可敌的蛮族,也在报纸图文中展现出了其朴实而又温情脉脉的一面。
都是一般的人,谁也没生三头六臂,没身缠毒蛇。一样要衣食住行,一样懂孝顺父母、亲爱子女,甚至一样耕田种菜、畜养牲口、针黹女红……
原来这些蛮荒之地、化外之民也没什么可怕的。还有许多地方风景极好,土地肥沃,值得去游玩一番,甚至买地置田,当作别业经营。
那些仅看了报刊翻印图的人都把持不住,拿到照片的新泰帝更是爱不释手。
这是他的天下,他的子民,原来他的江山竟是如此壮阔鲜妍,不只是各地奏报中简单的几句话。可恨他这些年越来越懒怠动弹,如今在宫中走走都觉得费力,不能出去亲眼看看这片锦绣江山了。
不过好在他的心愿还可托付儿孙。
新泰帝召来太子,将照片给他看,强打精神教导他:“你将来要多设卫所,将朝廷大军派驻往那些蛮荒之地。多设流官衙门,设农官教当地蛮夷以稼穑农桑之事,授千斤良种;设教官教以经义理学,使其归服王化,科举晋身……”
到那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