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番外1)(1 / 3)
不同于李敏在工作笔记上画下的那个墓碑, 陈文强心里的那块墓地,添上了一座近成品的墓碑。
今天李敏强撑着完成了手术的大部分,尽管余下的部分他带着邓大夫、以及后上台的路凯文做得异常艰难, 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在术后没有休息就回去11楼查房、然后立即去icu写术后记录。
当天的工作,不能疏忽任何一个环节,这是他三十年从医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总结。
幸好老同学、麻醉科周主任能体恤他的不容易。
周主任不仅陪着小刘(麻醉科的副主任)把患者送到icu后, 然后他还没有离开。因为他太明白这台手术的变故, 令陈文强额外承受的压力了。他更明白患者死在手术台上、术后当天死亡和术后拖延几天不能苏醒之间的差距。
周主任在陈文强来到icu后, 不用陈文强发话,他就去找等候在icu外的患者家属谈话。他的胸牌上挂着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这让他很容易就取信了患者家属。
“有一些开颅术后的患者, 会在麻醉后不能苏醒。”
手术前, 麻醉大夫是一定要到神经外科看患者的。周主任相信这一条是小刘一定会跟患者和家属交代过的。
“是不是麻醉药给多了?”问话的大概是患者的兄弟吧。这汉子突兀地问出这句话之后,在周主任看向自己、所有人也都看向自己时, 他略微胆怯地往后缩了一下肩膀。磕磕巴巴地补充道:“我以为跟喝酒差不多的。”
周主任用能安抚他的平和声音、温和语调, 极慢地点头说道:“有一点相通的道理在。酒桌上拼酒会喝多、会超量,但我们麻醉科大夫给患者用药做麻醉时,不是一次给足所有的药量, 而是根据患者身体的反应、根据手术需要的麻醉深浅,每次少量给药, 唔, 目的就是用最低量剂量, 去保持手术所需要的麻醉深度。”
患者家属似懂非懂地听着周主任的解释。但他们脸上的焦虑和担忧, 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周主任。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 麻醉大夫始终不会离开手术台, 我们要时刻监视着患者身体的基础情况。像你们的家人, 这个患者他在全麻后, 我们用呼吸机控制他呼吸的频率,保证进入他肺里的氧气能够满足他身体的需要。我们要监测他的心律,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像他在这次手术中,就多次出现心跳节律紊乱,导致手术不得不停下。而且他术中还出现了血压增高等情况。”
患者的母亲揪着自己胸口的衣服问:“周主任,你说的这些,是告诉我们手术很难做,是吧?”
“是。”周主任看向她,沉重地点头。“陈院长是我们省城最好的神经外科专家。这个,相信你们在来省院就医前都打听过了。”
患者家属都点头。他们是问过了很多人,问明白省院的手术成功率比医大附院高,问明白省院对患者看起来更认真、更负责,才来省院排队的。
患者的媳妇就问:“陈院长的助手是那个大肚子的李主任吗?”
周主任点点头。“是的。李主任是医大毕业的。她陈院长的研究生,神经外科的副主任。”
“她那么年轻,还怀着孩子,她能做好手术吗?”
周主任信心满满地回答:“你不要小看她,她已经做了几百例的开颅手术了。陈院长做的每一例手术,都由她做助手。今年春节后,我们省院连做了两例的断臂再植,就是都上电视的那两例。最重要的接血管就是她做的。她的手术技巧不次于陈院长,甚至比陈院长还略好一点儿。毕竟嘛,女人的针线活通常都比老爷们强。”
周主任冷静的态度,通俗易懂的比喻,让患者家属频频点头。
“那我对象什么时候能出icu呢?”患者的媳妇追问。
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了。但周主任他神色不变地说:“我们会用药物、用机器,帮他渡过术后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候。剩下要看他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求生欲望,才是他能不能苏醒的关键。但今天的手术做得非常漂亮、很成功的。”
“可是我们很担心他,他才43岁。”
周主任理解地点点头。把该说的都说了,他开始劝患者家属离开。“你们回去休息吧。在这外面站着也看不着他。我今晚会在icu替你们看着他,而且今晚轮到陈院长值夜班,明天又轮到李主任值白班。如果他病情有什么变化和需要,我们都能够及时处理。”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看看呢?”
“明天下午三点是探视时间,你们可以进去一个人看看他。”
“好好,谢谢周主任啊。”
安抚了患者家属后,周主任和洪主任一起商量术后的治疗。这些商量、讨论,对周主任和洪主任来说都没什么必要,俩人是借说话来冲淡办公室的僵硬气氛,安抚陈文强略呈焦虑急躁的状态。
*
陈文强此刻的心情很不好。原因无它,神经外科今年没能苏醒的患者太多了。似乎要把去年的、前年的、甚至前十年的都补上之趋势。 ↑返回顶部↑
今天李敏强撑着完成了手术的大部分,尽管余下的部分他带着邓大夫、以及后上台的路凯文做得异常艰难, 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在术后没有休息就回去11楼查房、然后立即去icu写术后记录。
当天的工作,不能疏忽任何一个环节,这是他三十年从医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总结。
幸好老同学、麻醉科周主任能体恤他的不容易。
周主任不仅陪着小刘(麻醉科的副主任)把患者送到icu后, 然后他还没有离开。因为他太明白这台手术的变故, 令陈文强额外承受的压力了。他更明白患者死在手术台上、术后当天死亡和术后拖延几天不能苏醒之间的差距。
周主任在陈文强来到icu后, 不用陈文强发话,他就去找等候在icu外的患者家属谈话。他的胸牌上挂着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这让他很容易就取信了患者家属。
“有一些开颅术后的患者, 会在麻醉后不能苏醒。”
手术前, 麻醉大夫是一定要到神经外科看患者的。周主任相信这一条是小刘一定会跟患者和家属交代过的。
“是不是麻醉药给多了?”问话的大概是患者的兄弟吧。这汉子突兀地问出这句话之后,在周主任看向自己、所有人也都看向自己时, 他略微胆怯地往后缩了一下肩膀。磕磕巴巴地补充道:“我以为跟喝酒差不多的。”
周主任用能安抚他的平和声音、温和语调, 极慢地点头说道:“有一点相通的道理在。酒桌上拼酒会喝多、会超量,但我们麻醉科大夫给患者用药做麻醉时,不是一次给足所有的药量, 而是根据患者身体的反应、根据手术需要的麻醉深浅,每次少量给药, 唔, 目的就是用最低量剂量, 去保持手术所需要的麻醉深度。”
患者家属似懂非懂地听着周主任的解释。但他们脸上的焦虑和担忧, 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周主任。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 麻醉大夫始终不会离开手术台, 我们要时刻监视着患者身体的基础情况。像你们的家人, 这个患者他在全麻后, 我们用呼吸机控制他呼吸的频率,保证进入他肺里的氧气能够满足他身体的需要。我们要监测他的心律,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像他在这次手术中,就多次出现心跳节律紊乱,导致手术不得不停下。而且他术中还出现了血压增高等情况。”
患者的母亲揪着自己胸口的衣服问:“周主任,你说的这些,是告诉我们手术很难做,是吧?”
“是。”周主任看向她,沉重地点头。“陈院长是我们省城最好的神经外科专家。这个,相信你们在来省院就医前都打听过了。”
患者家属都点头。他们是问过了很多人,问明白省院的手术成功率比医大附院高,问明白省院对患者看起来更认真、更负责,才来省院排队的。
患者的媳妇就问:“陈院长的助手是那个大肚子的李主任吗?”
周主任点点头。“是的。李主任是医大毕业的。她陈院长的研究生,神经外科的副主任。”
“她那么年轻,还怀着孩子,她能做好手术吗?”
周主任信心满满地回答:“你不要小看她,她已经做了几百例的开颅手术了。陈院长做的每一例手术,都由她做助手。今年春节后,我们省院连做了两例的断臂再植,就是都上电视的那两例。最重要的接血管就是她做的。她的手术技巧不次于陈院长,甚至比陈院长还略好一点儿。毕竟嘛,女人的针线活通常都比老爷们强。”
周主任冷静的态度,通俗易懂的比喻,让患者家属频频点头。
“那我对象什么时候能出icu呢?”患者的媳妇追问。
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了。但周主任他神色不变地说:“我们会用药物、用机器,帮他渡过术后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候。剩下要看他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求生欲望,才是他能不能苏醒的关键。但今天的手术做得非常漂亮、很成功的。”
“可是我们很担心他,他才43岁。”
周主任理解地点点头。把该说的都说了,他开始劝患者家属离开。“你们回去休息吧。在这外面站着也看不着他。我今晚会在icu替你们看着他,而且今晚轮到陈院长值夜班,明天又轮到李主任值白班。如果他病情有什么变化和需要,我们都能够及时处理。”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看看呢?”
“明天下午三点是探视时间,你们可以进去一个人看看他。”
“好好,谢谢周主任啊。”
安抚了患者家属后,周主任和洪主任一起商量术后的治疗。这些商量、讨论,对周主任和洪主任来说都没什么必要,俩人是借说话来冲淡办公室的僵硬气氛,安抚陈文强略呈焦虑急躁的状态。
*
陈文强此刻的心情很不好。原因无它,神经外科今年没能苏醒的患者太多了。似乎要把去年的、前年的、甚至前十年的都补上之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