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1 / 4)
一个没有官员的朝廷就是一个笑话,集体辞官,这事要是被记载在史书上,那可就是一个大大的污点,而逼得官员们集体辞官的贺琅,那就是一个大写的“昏君”。
要不是因为贺琅背后,不仅站着嘉和帝,还站着代表星君意志的仙子,官员们借着这事把贺琅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也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可惜紫极星君特意派遣仙子下凡守护太子,就证明太子是天命所归,官员们也只能够恶心贺琅一把,让他在青史上留一笔恶名。
向阳再一次感慨大燕的君臣之争,都是心战的好手啊,一切争斗都隐于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潮汹涌,争斗无声,哪像现代位面的某些国家和某些地区,一言不合就直接扔鞋子上拳头。
向阳歪头:“你打算怎么办?先暂时收手?”
贺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也只能先如此了,待我慢慢的提拔新人,将他们的位子填补之后,再来秋后算账。”
最后四个字贺琅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蹦出来。
向阳眨了眨眼睛:“我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贺琅好笑的看了她一眼:“在我面前,你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我是觉得你们大燕对读书人的优待有些太过了,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放在大燕与文臣之间也是适用的,朝廷对他们太好了,他们就觉得理所当然了,觉得这是他们应该得的,并不觉得就因此要对朝廷对国家感恩,相反,他们觉得亏欠了家族太多了,所以要挖国家的墙角来贴补自家的家族,壮大自家的家族,而朝廷不让,皇帝不让,那就是大大的不该,于是朝廷与皇帝就成了他们要去对抗的仇敌。”向阳缓缓说道。
贺琅第一次听说朝廷对臣子们太好了,以往臣子们都在骂皇帝太过苛刻了,他揉了揉耳朵,忍不住插话:“我是不是听错了?你说朝廷对臣子们太好了?”
向阳肯定的点了点头:“的确太好了,一个读书人,从考上秀才开始,就在享受朝廷给予的各种福利补贴,比如可以免去一些田税啊,还有考中就有银两补贴啊,然后还可以免去徭役啊,等考上举人,福利就是翻倍了,考上进士之后,福利就更高了。贺琅,你有没有去算一算,每年光是减免的田税和徭役,国家就要减免掉多少钱?”
贺琅有些诧异的摇了摇头:“我还从来没有想过。”
“我觉得你可以去算一算,大燕开国到如今,已经是第五位皇帝了,我估计这一笔账会十分可怕。”向阳记得,当时网上有人算过,明朝末年士大夫与宗室们所占据的田地税收,已经大大超过国库的每年收入,也就是说国库很穷,税收严重不足,而士大夫与宗室却十分富有。
“另外,我可以肯定,很多已经去世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名下的免税田额,并没有被消除掉,仍然被他们的家族累计使用。”向阳想起当年的历史考题,土地大量兼并是每个朝代的通病,其中的主力就是士大夫集团。
向阳看着贺琅:“我觉得要核实一下人和地,已经过世的读书人,他名下的免税田额就应该被取消,不能够累计使用。”
贺琅仍然觉得这事不靠谱:“读书人总共就这么多,能占去多少免税田额啊?”
“呵呵,你先去查查再说吧。”
算账这码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点主要在于账目繁杂,但是皇帝真要查,就算账本很多,户部又推说没有人手,也照样可以从别处调人来算账。
贺琅的太子府中本来就有专门算账的账房先生,宫中又有各个司府的算账太监,再加上从隆源行紧急抽调过来的账房先生,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最终账目也整理出来了。
触目惊心,从嘉和帝登基元年算起,这些年的免税田额和役银,是今年国库的田税收入的五倍,这还是有案可查的,若是有隐瞒的,更加可怕。
嘉和帝与贺琅狠狠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
“看吧,我就说这是一项大开支吧。”向阳一幅不出所料的模样。
“朝廷花了这么多的钱去供养读书人,结果呢,他们又回报了朝廷什么呢?”向阳一脸嘲讽,“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钱,又不是朝廷的恩赐。”
“原本呢,朝廷给读书人这些福利优待,是为了扶持寒门子弟,结果施行下来,却富了那些世家,而这些世家占着自家为官的人多,不仅大肆买入土地,同时还享受着朝廷的免税田额,所以,朝廷施行的这项措施,本质上就是把国家的钱,送给世家去用。”
贺琅忍不住插话:“所以,你的建议是?”
向阳微抬下巴:“取消福利补贴,改为劝学鼓励和无息放贷。”
向阳把现代位面的奖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向嘉和帝与贺琅解释了一遍。
从补贴改为鼓励,朝廷的负担立即就减轻了,与此同时,税收却增加了。
但是,这也意味着朝廷对读书人的态度变了,这可是牵扯到国策的重大改变,大燕从立国起施行的就是重文轻武,重文可不仅仅是指文官的地位,更在于文人的各种隐形优待。 ↑返回顶部↑
要不是因为贺琅背后,不仅站着嘉和帝,还站着代表星君意志的仙子,官员们借着这事把贺琅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也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可惜紫极星君特意派遣仙子下凡守护太子,就证明太子是天命所归,官员们也只能够恶心贺琅一把,让他在青史上留一笔恶名。
向阳再一次感慨大燕的君臣之争,都是心战的好手啊,一切争斗都隐于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潮汹涌,争斗无声,哪像现代位面的某些国家和某些地区,一言不合就直接扔鞋子上拳头。
向阳歪头:“你打算怎么办?先暂时收手?”
贺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也只能先如此了,待我慢慢的提拔新人,将他们的位子填补之后,再来秋后算账。”
最后四个字贺琅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蹦出来。
向阳眨了眨眼睛:“我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贺琅好笑的看了她一眼:“在我面前,你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我是觉得你们大燕对读书人的优待有些太过了,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放在大燕与文臣之间也是适用的,朝廷对他们太好了,他们就觉得理所当然了,觉得这是他们应该得的,并不觉得就因此要对朝廷对国家感恩,相反,他们觉得亏欠了家族太多了,所以要挖国家的墙角来贴补自家的家族,壮大自家的家族,而朝廷不让,皇帝不让,那就是大大的不该,于是朝廷与皇帝就成了他们要去对抗的仇敌。”向阳缓缓说道。
贺琅第一次听说朝廷对臣子们太好了,以往臣子们都在骂皇帝太过苛刻了,他揉了揉耳朵,忍不住插话:“我是不是听错了?你说朝廷对臣子们太好了?”
向阳肯定的点了点头:“的确太好了,一个读书人,从考上秀才开始,就在享受朝廷给予的各种福利补贴,比如可以免去一些田税啊,还有考中就有银两补贴啊,然后还可以免去徭役啊,等考上举人,福利就是翻倍了,考上进士之后,福利就更高了。贺琅,你有没有去算一算,每年光是减免的田税和徭役,国家就要减免掉多少钱?”
贺琅有些诧异的摇了摇头:“我还从来没有想过。”
“我觉得你可以去算一算,大燕开国到如今,已经是第五位皇帝了,我估计这一笔账会十分可怕。”向阳记得,当时网上有人算过,明朝末年士大夫与宗室们所占据的田地税收,已经大大超过国库的每年收入,也就是说国库很穷,税收严重不足,而士大夫与宗室却十分富有。
“另外,我可以肯定,很多已经去世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名下的免税田额,并没有被消除掉,仍然被他们的家族累计使用。”向阳想起当年的历史考题,土地大量兼并是每个朝代的通病,其中的主力就是士大夫集团。
向阳看着贺琅:“我觉得要核实一下人和地,已经过世的读书人,他名下的免税田额就应该被取消,不能够累计使用。”
贺琅仍然觉得这事不靠谱:“读书人总共就这么多,能占去多少免税田额啊?”
“呵呵,你先去查查再说吧。”
算账这码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点主要在于账目繁杂,但是皇帝真要查,就算账本很多,户部又推说没有人手,也照样可以从别处调人来算账。
贺琅的太子府中本来就有专门算账的账房先生,宫中又有各个司府的算账太监,再加上从隆源行紧急抽调过来的账房先生,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最终账目也整理出来了。
触目惊心,从嘉和帝登基元年算起,这些年的免税田额和役银,是今年国库的田税收入的五倍,这还是有案可查的,若是有隐瞒的,更加可怕。
嘉和帝与贺琅狠狠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
“看吧,我就说这是一项大开支吧。”向阳一幅不出所料的模样。
“朝廷花了这么多的钱去供养读书人,结果呢,他们又回报了朝廷什么呢?”向阳一脸嘲讽,“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钱,又不是朝廷的恩赐。”
“原本呢,朝廷给读书人这些福利优待,是为了扶持寒门子弟,结果施行下来,却富了那些世家,而这些世家占着自家为官的人多,不仅大肆买入土地,同时还享受着朝廷的免税田额,所以,朝廷施行的这项措施,本质上就是把国家的钱,送给世家去用。”
贺琅忍不住插话:“所以,你的建议是?”
向阳微抬下巴:“取消福利补贴,改为劝学鼓励和无息放贷。”
向阳把现代位面的奖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向嘉和帝与贺琅解释了一遍。
从补贴改为鼓励,朝廷的负担立即就减轻了,与此同时,税收却增加了。
但是,这也意味着朝廷对读书人的态度变了,这可是牵扯到国策的重大改变,大燕从立国起施行的就是重文轻武,重文可不仅仅是指文官的地位,更在于文人的各种隐形优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