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徽愣了一下,抬起头来四周一看,才发现不对头,楼道尽头的窗户传来的楼下的喧哗吵闹,伴随着救护车的呜里哇啦声音,在空荡荡的楼里回荡。
  一个想法萌生在郭徽脑海里,逐渐清晰,但是郭徽不敢往下想,他后退了两步,感觉双腿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的身躯。他靠着墙瘫坐在楼道里,一直到警员和管理人员走到门口,打开了那扇门。
  救护车拉着白静,带着呜里哇啦的声音逐渐远去,最终她在医院里被正式宣告死亡。这个时间段里,郭徽一直这样瘫坐在楼道里,面对警员的询问也一言不发,他提不起勇气讲起关于他和白静的一切。
  郭徽没有脸面去出席她的葬礼,他们两个人的最后一面,定格在黑暗下树林里那绝望的最终一瞥。
  对于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和学术氛围的高等院校来说,一件强奸案和自杀案引发的哀悼和恐慌并不足以持续多久,况且这是在一个校园枪击案隔三差五就发生的国度。除了此后不久因为案件判罚引发的种族歧视示威,以及校方的官方回应,没过多长时间,一切又归于平静。白静的宿舍住进了新的学生,而校园一隅的那个树林每晚还会传来微风拂过的沙沙响声。
  所有人都淡忘了这件事,除了郭徽。
  白静死后,他把自己关在宿舍很久,他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细节都在大脑里反复地还原,也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谴责自己。
  如果他可以早一点发现白静的消失,如果他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去,如果他没有喝那么多酒,如果他可以更坚决一点,甚至是如果他出院的时候不是那么急着去见白静,不逼着她和自己见面,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郭徽开始陷入无止境的失眠,因为他不敢睡去,只要进入梦境,白静就会出现。她会冲着他摇着头嘶喊,发泄她难以言说的屈辱和绝望,最终头也不回地冲向那扇窗户,消失在蓝天里。然后那个男孩就会出现,他的脸贴着自己的脸,眼中闪现亢奋的光芒,一边笑一边指着他,却什么也不说。他不用说什么郭徽也能明白,他在嘲笑郭徽作为一个男人的拙劣和无能,他的嘲笑声充斥着郭徽的整个世界。
  最终,郭徽还是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为了尝试遗忘这一切,郭徽每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玩命地投身学术,甚至开始根据学校的建议找到一位创伤心理学的专家进行心理治疗,但是这些都并没有对郭徽产生什么影响。除了课题之外,他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过着日子,没有食欲,没有情绪,没有感觉,没有完整的睡眠,甚至没有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全部生理反应。他开始害怕与人接触,尤其是女人,他觉得她们看自己的眼光都变了,在她们眼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只不过是个马戏团的小丑。郭徽想大概自己也就这么完了,却又没有胆量了断自己,只好这么日复一日地假装活着。
  直到某一天,行走在校园里,一个小小的宣传展位偶然引起了他的注意,有几个学生穿着统一的t恤,在宣传着他们的慈善志愿活动。一个小小的传单被塞到了郭徽手里,上面印着一张图片,一些小孩子在镜头前绽放出完美的微笑。
  突然,有什么东西触动了郭徽的心。他的思绪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他每天都被淹没在枯燥的奥数、英语中,还有那些自己都叫不上来的精英少年培训班,还要面对父母的冷眼相向。每天他窝在家里做题的时候,都能听到来自楼下的小朋友们玩耍时发出的喊声和笑声,他的思绪也时不时飘到窗外,跟着他们飞走了。一直到父亲或者母亲的一声断喝,甚至是一拍子戒尺,提醒他不要走神。
  都说家里父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郭徽心说怎么我家就是“寿亭侯”加“武圣”的组合?
  他们捉迷藏的时候,他在做题。
  他们拿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晒蚂蚁的时候,他在做题。
  他们拿着从家偷出来的白薯到角落里烤着吃,香味飘得全院都是,结果一不留神把架子点着了,被看门大爷追着跑的时候,他还在做题。
  他们的一切活动都能通过窗口传到他的耳朵里,但是他只能做题。
  不过后来好了,这个问题被完美地解决,父母意识到必须要屏蔽这个严重的干扰源,直接把他的书房挪到了没有窗户的储藏室。
  在那个开着灯就是白天,关了灯便是夜晚的小房间里,郭徽日复一日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现在,已经“好得不能再好”的郭徽就这么怔怔地看着这张传单,他感觉图片里的孩子们突然活了过来,在他的身边,在一处绿意盎然的花园里,荡着秋千,玩着捉迷藏,无忧无虑肆意地笑着。而此时出现了另一个小男孩,他站在郭徽身边,呆呆地望着他们,手足无措地拽着自己的衣角。
  郭徽看了看他,他知道这个小男孩就是他自己。
  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数次想移动脚步加入他们,却羞涩地不敢,脚下的土地已经被他蹭得比周围低了一点点。
  “去呀,去和他们一起玩啊,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么?”
  郭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他却并没有说话,他看了看周围,想找到声音的来源,却没有结果。当他把目光转回眼前时,却发现那个小小的自己已经不在身边,而是飞跑过去,加入了孩子们的阵营之中。
  郭徽自己也笑了,他觉得自己浑身上下的血液好像都重新发热了,就像获得了一次新生。
  旁边的那个美国同学看着郭徽对着一张传单笑意盈盈的,觉得他可能有兴趣,连忙热情地介绍着福利院的情况以及他们日常的志愿工作,但是郭徽只听到了最后一句:“joinus?”
  郭徽抬起头,笑意还保持在他脸上,他说:“whynot.”
  这之后,郭徽从斯坦福顺利毕业,并且在硅谷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止在孤儿院的志愿工作。
  大概这样过去一年多以后,当他再次进入那位心理学教授的诊室时,郭徽已经恢复了谈笑风生的状态,看起来精神状态非常好,完全不像个有心理疾病的人。
  “郭先生,上一次的心理状态评估报告已经出来了,今天约你就是想来跟你讨论一下这个报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