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4)
他正想着,听到木屐哒哒哒走过来的声音,探头一看,是林淡带着两个人要出门。他赶紧抬起还没捂热的屁股,招呼一声:“林先生这是要出门?”
林淡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嗯,随处走走。胡大人要是问起,说我两个时辰后就回来。”
“好嘞。您慢走。”老吏目送一行人消失在街角,才缩回门房,眯着眼睛思索,怎么想都觉得像林先生这样的病秧子,还能三五不时地四处走动,那肯定是个绝世高手,说不定还练了什么邪功才这么病怏怏的。
“练了邪功”的病秧子正在同两个管事商讨各种事情:“油布还要多久才能到?”
一个穿着一身灰布的汉子想也不想就说道:“已经到了两批,现在应该已经分拨到各处了。允州这边竹子管够,随行的有人会做帐篷,到时候直接教他们自己做。”
“嗯。”虽然用油布搭建的简易帐篷拆装运输都方便,但是那么大的数量一下子要全部做好了运输不太现实。还不如直接在当地做。
另一个一身短打的汉子说道:“孤老幼儿病患统一集中起来照顾,其余的谁家做的就免去租子给他们自家使,一顶能住三口人的帐篷算十天的租,还想多住的再给他们派活。到时候造房子也是这么来。”
“房子不比帐篷,各方面耗用要算清楚,最好找几个允州城内的老账房来担着,再邀上几个耄老士绅当见证。若是有人不愿意的,那也随他们。”林淡想了想,“这些当地人,我会来办,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一些被水泡烂了的房子,若是有人要住进去,你们别管,通知附近的衙门,让他们出人。”
允州眼下最严重的还是被洪水冲垮的房舍。不少山村直接整个被泥石流掩埋。有些侥幸房子还能够站着的人家,实际上大水泡了那么久,大多数都是土坯的房子,随时都可能垮塌。可是人家的房子,总不能不让人回去。
他们是来帮忙的,可不想出力不讨好。但是大过年的,他们也不愿意再出人命。允州已经死了太多人了。
“是,多谢大郎。”他是林和诚手下的管事,颇得重用,对林淡的称呼自然是随了林家人。
最近来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商贾,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林淡和林和诚的手下。剩余的一半则是这些年跟着林山长吃肉的商户和河州的士绅们。还有十个工学院的先生和学子,也一同来了。不过一来就被胡澈给抓了壮丁,忙得脚打后脑勺。
要不是白河书院还开设武课,学子和先生们的身体都不错,又有商人们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大量物资充当后盾,这些师生恐怕怎么也得大病一场。
这些商人们一来,那么多的物资不仅把允州老百姓们给吓着了,连跟着胡澈的一些官员都给吓着了。
急缺的草药、粮油、布匹等等,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运送到允州来,那可真不是钱多就能买到的。
林淡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听到几个官吏正在讨论这个事情,说道:“这些商人多半就是跑腿,背后河州叫得出名号的几家人都出了大力气。”
河州的名门望族这些年小日子过得可是滋润极了,跟着白河书院不仅赚到了大把的银子,外头看到的却只是他们花了大把银钱来帮助乡里。没错,他们这些年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那是比起以往来,最起码得翻上两番,但是他们多赚的钱远远不止这些。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家有哪家缺钱了?
看着河州眼见着一年比一年好,哪怕比起京城来也不差,他们心里面不高兴?
可是河州这边能出力的地方也就是这些了,他们还感到要没处用力,这不允州就出事了。他们当然不是幸灾乐祸,可是……大家都是大商的老百姓嘛。
有些“有识之士”喷了:“沽名钓誉。”
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管,他们的动机再怎么不纯,河州的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现在允州的老百姓们也得到了实惠。
伴随着河州来的许多工匠,允州的建设几乎立刻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说大商这些年来,工匠最多最利索的,那必定是河州,还是背靠着白河书院的那些。新式的建材带来的不仅是建造成本的大量降低,还有建造速度的加快。
一个工部的小官就看着他们胡大人,直接把画好的一堆图纸扔给了工头,然后就再也不管了。工头拿着图纸遇到问题,最多就是找一找白河书院工学院的那个带队先生,碰到再难解决的问题,到林淡这里也就结束了。
这样的工头得有几十个。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可能去上两个匠人带着当地的村民就能很快修好了。
组织人手、货物、后勤等等问题,完全没有他们官府什么事。隔了一个月过去,一个城镇的雏形就出现了。再上两个月,大部分老百姓们都已经搬进了牢固的新房,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大量商户的入驻,让城里的老百姓们不愁找不到足以支撑日常所需的工作。
至于农户们,衙门的跟进让他们没有耽误春耕。牲口、种粮、农具,只要允州缺的,自然有人送过来。
当然,这些都不是白给的。可是允州这次大灾,朝廷免了允州三年的税,这部分钱足够付租借这些东西的费用了。 ↑返回顶部↑
林淡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嗯,随处走走。胡大人要是问起,说我两个时辰后就回来。”
“好嘞。您慢走。”老吏目送一行人消失在街角,才缩回门房,眯着眼睛思索,怎么想都觉得像林先生这样的病秧子,还能三五不时地四处走动,那肯定是个绝世高手,说不定还练了什么邪功才这么病怏怏的。
“练了邪功”的病秧子正在同两个管事商讨各种事情:“油布还要多久才能到?”
一个穿着一身灰布的汉子想也不想就说道:“已经到了两批,现在应该已经分拨到各处了。允州这边竹子管够,随行的有人会做帐篷,到时候直接教他们自己做。”
“嗯。”虽然用油布搭建的简易帐篷拆装运输都方便,但是那么大的数量一下子要全部做好了运输不太现实。还不如直接在当地做。
另一个一身短打的汉子说道:“孤老幼儿病患统一集中起来照顾,其余的谁家做的就免去租子给他们自家使,一顶能住三口人的帐篷算十天的租,还想多住的再给他们派活。到时候造房子也是这么来。”
“房子不比帐篷,各方面耗用要算清楚,最好找几个允州城内的老账房来担着,再邀上几个耄老士绅当见证。若是有人不愿意的,那也随他们。”林淡想了想,“这些当地人,我会来办,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一些被水泡烂了的房子,若是有人要住进去,你们别管,通知附近的衙门,让他们出人。”
允州眼下最严重的还是被洪水冲垮的房舍。不少山村直接整个被泥石流掩埋。有些侥幸房子还能够站着的人家,实际上大水泡了那么久,大多数都是土坯的房子,随时都可能垮塌。可是人家的房子,总不能不让人回去。
他们是来帮忙的,可不想出力不讨好。但是大过年的,他们也不愿意再出人命。允州已经死了太多人了。
“是,多谢大郎。”他是林和诚手下的管事,颇得重用,对林淡的称呼自然是随了林家人。
最近来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商贾,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林淡和林和诚的手下。剩余的一半则是这些年跟着林山长吃肉的商户和河州的士绅们。还有十个工学院的先生和学子,也一同来了。不过一来就被胡澈给抓了壮丁,忙得脚打后脑勺。
要不是白河书院还开设武课,学子和先生们的身体都不错,又有商人们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大量物资充当后盾,这些师生恐怕怎么也得大病一场。
这些商人们一来,那么多的物资不仅把允州老百姓们给吓着了,连跟着胡澈的一些官员都给吓着了。
急缺的草药、粮油、布匹等等,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运送到允州来,那可真不是钱多就能买到的。
林淡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听到几个官吏正在讨论这个事情,说道:“这些商人多半就是跑腿,背后河州叫得出名号的几家人都出了大力气。”
河州的名门望族这些年小日子过得可是滋润极了,跟着白河书院不仅赚到了大把的银子,外头看到的却只是他们花了大把银钱来帮助乡里。没错,他们这些年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那是比起以往来,最起码得翻上两番,但是他们多赚的钱远远不止这些。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家有哪家缺钱了?
看着河州眼见着一年比一年好,哪怕比起京城来也不差,他们心里面不高兴?
可是河州这边能出力的地方也就是这些了,他们还感到要没处用力,这不允州就出事了。他们当然不是幸灾乐祸,可是……大家都是大商的老百姓嘛。
有些“有识之士”喷了:“沽名钓誉。”
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管,他们的动机再怎么不纯,河州的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现在允州的老百姓们也得到了实惠。
伴随着河州来的许多工匠,允州的建设几乎立刻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说大商这些年来,工匠最多最利索的,那必定是河州,还是背靠着白河书院的那些。新式的建材带来的不仅是建造成本的大量降低,还有建造速度的加快。
一个工部的小官就看着他们胡大人,直接把画好的一堆图纸扔给了工头,然后就再也不管了。工头拿着图纸遇到问题,最多就是找一找白河书院工学院的那个带队先生,碰到再难解决的问题,到林淡这里也就结束了。
这样的工头得有几十个。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可能去上两个匠人带着当地的村民就能很快修好了。
组织人手、货物、后勤等等问题,完全没有他们官府什么事。隔了一个月过去,一个城镇的雏形就出现了。再上两个月,大部分老百姓们都已经搬进了牢固的新房,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大量商户的入驻,让城里的老百姓们不愁找不到足以支撑日常所需的工作。
至于农户们,衙门的跟进让他们没有耽误春耕。牲口、种粮、农具,只要允州缺的,自然有人送过来。
当然,这些都不是白给的。可是允州这次大灾,朝廷免了允州三年的税,这部分钱足够付租借这些东西的费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