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门外隐约听见里面传来一阵说话声,王家和又稍稍的整理了衣衫后便在门外对着里面弯腰作揖道,“学生王家和,特来拜见夫子。”
  庄夫子闻言立马停下了与好友的交谈,微微扬声说道,“家和过来了?赶紧进来吧!”
  王家和进门后就向庄夫子行礼,等行完礼起身后这才瞧见庄夫子身着正式的夫子服端坐上首,旁边有一身着执事服的老者坐在一旁,想来刚才在门外听到的说话声就是庄夫子和这位老者在闲聊了。
  庄夫子见王家和面露疑惑便主动介绍说,“家和,这是你周师叔,今天的拜师礼就由你周师叔承赞礼之责。”
  王家和闻言赶忙行礼作揖道,“学生王家和,拜见周师叔!”
  “不必多礼!”周彦峰抬手示意王家和起身后对着庄夫子说道,“这就是你打算收归门下的四弟子?看着倒是个周正知礼的孩子!你眼光甚高,近几年来府学里有那么多的学子想要拜你为师,你都坚决不收,如今要把这个孩子收归门下,看来他肯定是天赋过人喽!”
  庄夫子一脸你想多了的表情漫不经心的回道,“只是看着合我眼缘就收下罢了!哪来的什么天赋过人之说?再说府学里的那些孩子心思太多,虽说有的确实既有天赋又有才华但我只怕他们今后的心思不用在学问上,所以就干脆拒绝了,省得以后有麻烦!”
  “那些孩子大多都是本地的学子,受家族和长辈的影响心思自然会多些!这也不足为怪!不过你拒绝收他们为徒也确实是省了不少的麻烦!但我可不信你刚才所言,想来你所说的合眼缘应该是这孩子的天赋合你的眼缘吧!”
  庄夫子听了此话一脸责怪的看着周夫子,“你哪来那么多的歪理?这孩子身家清白又肯努力读书,性子又比较合我的心意,我与他又有缘分,不收他为徒岂不可惜?”
  周夫子可不信庄夫子的这一套说辞,“你就装吧!认识了这么些年你是什么样的性子我还不知道?你前面所收的三个弟子哪个不是天赋出众上进努力的孩子?若是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哪能入得了你的眼?”
  庄夫子见周夫子非要探个究竟心下有些不耐,“我确实是看他能沉浸下来安心做学问这才把他收归门下的,信不信由你!再说我今天请你来可是有正事要办的!你如今和我在这里争论这些干什么?”
  周夫子看到好友微皱的眉头就猜到对方心里已经有了恼意,再加上以他对好友的了解,只要是对方不想透露的事情,任谁也是无法逼他开口的,于是便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言,“行!办正事!你的正事最要紧!我不再多嘴惹你厌烦总行了吧!反正以后的日子还长,事实如何日后自会见分晓!眼看也要到辰时了,我们这就走吧!”
  王家和跟着庄夫子穿过拱桥走过泮池行至大成门外,大成殿里已有不少夫子在里面等待,他们穿着正式的夫子服端坐于两旁,想来应该是受庄夫子所请前来观礼的人。
  及至辰时周彦峰走至大成殿东阶,面向西唱喝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得一良师亦得益友,今于晋元十三年六月二十日行兖州府隶下宜山县清河镇王家村学子王家和拜师之礼,尊兖州府学庄隽永为师,师携弟子入殿!”
  庄夫子带着王家和走进大成殿,大成殿正中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孔子画像,四周是形神俱并的孔子业绩图壁画,殿内还设有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祀的乐器,王家和跟着庄夫子一起跪拜孔子画像,三跪九叩后在周夫子的唱和声中站起身来。
  周夫子又道,“学子向儒门先圣再行叩首之礼,一叩大周文明德牟天地,再叩先圣师道功过古今,三叩格物致知修齐治和!”
  王家和随着周夫子的唱和再次叩拜孔子画像,起身后又听周夫子道,“名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长辈,为学莫重于尊师,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弟子当明德惟馨尊师贵道,夫子庄隽永于上首而坐,学子王家和行叩拜之礼!”
  见庄夫子已坐于上首之位,周夫子唱和,“学子向师者行大礼,一叩拜师道尊崇立人立德,二叩拜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拜感念师恩天地为鉴!”
  王家和行了叩拜礼后周夫子再次唱和,“学子递拜帖、呈六礼!”
  见王家和将拜帖和六礼奉上后周夫子又将一旁放置的茶水递给王家和,王家和用右手端茶左手捋袖,周夫子退至一旁唱和道,“弟子敬师!”
  王家和恭敬的将茶水高举过头顶,低头言道,“请老师喝茶!”
  庄夫子用左手托茶碗右手持盖碗抚茶,喝了茶后只听周夫子再次唱和,“授弟子牌!”
  庄夫子拿出一跟红色的络子,上面缀有一个精致的玉牌,玉牌正面刻有庄隽永和王家和六个字,背面刻有兖州府学和如今的日期,庄夫子仔细的将弟子牌系在王家和的腰间,系完后王家和起身行礼感谢。
  “弟子跪,师训言!”
  王家和再次跪拜,庄夫子训诫道,“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谨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王家和应道,“诺!弟子谨记尊师为学之言!”
  “修身之道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恐惧、好乐、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则食而不知其味,谨当惩戒忿愤抑止□□,见善便学有过则改!”
  王家和再次应道,“诺!弟子谨记尊师修身之言!”
  “处世之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谨当定其心应天下之变,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王家和第三次应道,“诺!弟子谨记尊师处世之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