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4)
王家和先是让他们同盟破裂,后又暗示范元盛自作自受不配为读书人,一张嘴把范父范母说的是羞愤不已。
“身为读书人我们都知道孝经上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范同科因为昨日之事就轻易跳河损伤自己的性命,他在跳河的时候可曾有丝毫顾及自己父母的感受?他如今的行为已是不孝!”
王家和一脸卫道者的样子,使劲的把范元盛的名声往死里踩,“再者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有那么多没有读书做官的人,难道他们就不生活了吗?只要性命还在,凭着自己的努力总能闯出一条路来,就算不是为官做宰也能小富即安!还是说在范同科的心目中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出路,其他的出路他都看不上眼?”
范父范母眼看再让王家和说下去自己的儿子以后就真的没法出门了,想要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连连向王家和道歉,随即便转身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王家和十分大度的不与其计较,还让范父范母好好相劝范元盛,看的周围人感叹县案首的大气与仁义,至于范元盛听了自家父母的讲诉后会不会气的吐血就不关王家和的事了。
王家和看王佳瑾躺在地上已是不能动弹,以自己急于回乡不能看顾为由,装模作样的请周围人帮忙将其送至医馆,看得众人又是一番感叹。
第68章 郑夫子引狼入室
庄夫子此次受郑夫子相邀前来宜山县游玩,他本是不想过来的,毕竟兖州府离宜山县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的,一路上舟车劳顿还要坐船再加上自身又是快要知天命的年纪了,他也不想来回奔波受累。
谁知他拒绝第一次的邀请后郑夫子又来信说得了一幅李淳风的画作,想邀他前去品鉴,看了信后他顿时就心动了。
这李淳风乃是三百年前的当世大家,十分擅长书画,许多文人雅士都期望能得一幅他的真迹,但他有一个怪癖,一旦认为自己所作的画有瑕疵就会立刻把画烧毁,所以他在世上所留的作品是少之又少,郑夫子在信里详细地描绘了所得的画作,把庄夫子说的是心痒难耐不顾途中劳累硬是从兖州府赶到了宜山县。
谁知到了地方后才得知这幅画并不是李淳风本人的作品,而是他的弟子顾云的临摹之作,虽然临摹的确实是李淳风的画作,顾云此人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临摹大家,但临摹的再怎么像也不是李淳风本人的画作,这让庄夫子十分失望又觉得郑夫子太不厚道故意夸大言辞诓骗于他。
郑夫子看自家表兄生气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但他仍死鸭子嘴硬道,“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李淳风的画作,想到你以前提过想收藏一幅李淳风之作这才好心写信邀你过来赏鉴!等你到了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只是临摹之作,只怪我的品鉴能力不佳,这次真不是故意诓你的!”
庄夫子看着郑夫子有苦难言的表情不禁感觉有点眼疼,先不说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故作一脸委屈的样子是多么有碍观瞻,就只他所说的不知道这幅画作的真实情况这一点就让人难以信服,郑夫子的才学和眼界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作为他的表兄又是一直与之深交的庄夫子可是一清二楚的!这次的事情说他不是故意的鬼都不会信!
郑夫子看庄夫子满眼鄙视的眼神以及一脸怀疑的表情,他自己也觉得一个人在这里做戏十分没有意思,索性也不装了。
“虽说是临摹的,但这幅画可以说是顾云的巅峰之作了,其画中意境和李淳风的原画至少有七八分的相似,你来看了也不亏啊!再说你人都来了,不如就在这里多逗留些时日?宜山县虽说不如兖州府但值得游玩的地方也不少,以前都是我去兖州府找你,你一次都没来过宜山县,这次就让我陪你在这里好好玩玩,再说我们都是快知天命的年纪了,谁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相聚?”
庄夫子被郑夫子的最后一句话说的心里一动,他们两人确实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样的相聚确实难得,事已至此,也只能依郑夫子所言在这里多逗留些时日了。
庄夫子在郑夫子的作陪下游玩了整个宜山县,这里虽没有兖州府繁华但也自有一番趣味,直到县试开考之际郑夫子作为儒学署教官参与考场监试,这才留下庄夫子一人独自在家,也就是在县试的第二场考试当晚,庄夫子从郑夫子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了王家和的名字。
一开始庄夫子也是不以为意,大周朝每年都会有一千多名的县案首,谁会在意这个宜山县的第一名?直到后来发生考生状告县案首作弊一事,庄夫子好奇于郑夫子口中赞叹不已的县案首,这才和郑夫子两人呆在县衙的右偏厅观望此事。
见那县案首一身正气,为以示清白愿当众接受县尊考校,当时庄夫子就觉得他勇气可嘉,但后来听他说要立下约定并且拿他的前程做赌注,不由得就觉得这县案首处事有些年少冲动和书生意气,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颠覆了庄夫子先前的想法。
不说那些故意为难人的考题,单说他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见一丝紧张之色,全神贯注的沉浸在答题之中,这份做学问的心性已是难得!
再看他的答卷,有个别题目甚至就连庄夫子自己也想不起来出自哪里,但这县案首竟然能全部答出,可见他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已是胜过自己,想来他先前的立约之举并不是年少冲动而是胸中自有沟壑。
回想起在公堂之上所提到的县案首只在去年进学两个月,这样一来就算他在家中努力做学问满打满算最多只一年而已,只一年就能如此熟悉四书五经,由此看来在对书本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方面,一般的学子应该难出其右。
他既有天赋又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为人沉稳遇事不慌不乱,这样优秀的学子不收归于自己的门下岂不是太过可惜?至于郑夫子先前说要收县案首为弟子的话,庄夫子下意识的把这话给忽略了,良才美玉不论是谁都会见猎心喜,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
于是庄夫子前一晚就不着痕迹的从郑夫子那里打听到了王家和的暂住之地,今天一早带着自己的铭帖便不声不响的赶到了连升客栈的附近,正好也看了一场大戏。
直到事情落幕庄夫子也看清了王家和行事的风格,他先是挑起王佳瑾和范家父母之间的矛盾以此来打破两方的同盟,后又直接掀开王佳瑾和范元盛的面皮让他们名声扫地,整个过程中那王家和表情生动,唱作俱佳,嘴皮子上下一碰不但立马为他自己正了名还把对方名声踩在了脚下,如此利落的反击手段看得庄夫子越发的坚定了收他为徒的决心。
别看庄夫子平日里一脸孤高冷傲的神情,其实只看郑夫子就知道,有那么一个惯会做戏感情外放的表弟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都比较深厚,庄夫子怎么可能是那种正正经经循规蹈矩的老学究?
再说有哪个老学究能做出这种半路挖人墙角的事来?不过是他平日里的道行比较高深惯会装模作样而已,所以在外人看来他是最正经不过的夫子了。
当然庄夫子并非三观不正之人,他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这几次的事情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来,是王佳瑾和范元盛故意诬陷王家和,想要断他前程坏他名声,这才逼的王家和反击从而让他们两人丢了功名不能再参加科考,可以说这份苦果完全是他们自己做的孽。
若不是因为王家和的行为举止表明他并非是个两面三刀品行不端之人,就算他才华再高天赋再好,庄夫子也是不会多看他一眼的。
第69章 包袱款款赶紧跑路 ↑返回顶部↑
“身为读书人我们都知道孝经上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范同科因为昨日之事就轻易跳河损伤自己的性命,他在跳河的时候可曾有丝毫顾及自己父母的感受?他如今的行为已是不孝!”
王家和一脸卫道者的样子,使劲的把范元盛的名声往死里踩,“再者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有那么多没有读书做官的人,难道他们就不生活了吗?只要性命还在,凭着自己的努力总能闯出一条路来,就算不是为官做宰也能小富即安!还是说在范同科的心目中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出路,其他的出路他都看不上眼?”
范父范母眼看再让王家和说下去自己的儿子以后就真的没法出门了,想要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连连向王家和道歉,随即便转身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王家和十分大度的不与其计较,还让范父范母好好相劝范元盛,看的周围人感叹县案首的大气与仁义,至于范元盛听了自家父母的讲诉后会不会气的吐血就不关王家和的事了。
王家和看王佳瑾躺在地上已是不能动弹,以自己急于回乡不能看顾为由,装模作样的请周围人帮忙将其送至医馆,看得众人又是一番感叹。
第68章 郑夫子引狼入室
庄夫子此次受郑夫子相邀前来宜山县游玩,他本是不想过来的,毕竟兖州府离宜山县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的,一路上舟车劳顿还要坐船再加上自身又是快要知天命的年纪了,他也不想来回奔波受累。
谁知他拒绝第一次的邀请后郑夫子又来信说得了一幅李淳风的画作,想邀他前去品鉴,看了信后他顿时就心动了。
这李淳风乃是三百年前的当世大家,十分擅长书画,许多文人雅士都期望能得一幅他的真迹,但他有一个怪癖,一旦认为自己所作的画有瑕疵就会立刻把画烧毁,所以他在世上所留的作品是少之又少,郑夫子在信里详细地描绘了所得的画作,把庄夫子说的是心痒难耐不顾途中劳累硬是从兖州府赶到了宜山县。
谁知到了地方后才得知这幅画并不是李淳风本人的作品,而是他的弟子顾云的临摹之作,虽然临摹的确实是李淳风的画作,顾云此人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临摹大家,但临摹的再怎么像也不是李淳风本人的画作,这让庄夫子十分失望又觉得郑夫子太不厚道故意夸大言辞诓骗于他。
郑夫子看自家表兄生气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但他仍死鸭子嘴硬道,“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李淳风的画作,想到你以前提过想收藏一幅李淳风之作这才好心写信邀你过来赏鉴!等你到了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只是临摹之作,只怪我的品鉴能力不佳,这次真不是故意诓你的!”
庄夫子看着郑夫子有苦难言的表情不禁感觉有点眼疼,先不说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故作一脸委屈的样子是多么有碍观瞻,就只他所说的不知道这幅画作的真实情况这一点就让人难以信服,郑夫子的才学和眼界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作为他的表兄又是一直与之深交的庄夫子可是一清二楚的!这次的事情说他不是故意的鬼都不会信!
郑夫子看庄夫子满眼鄙视的眼神以及一脸怀疑的表情,他自己也觉得一个人在这里做戏十分没有意思,索性也不装了。
“虽说是临摹的,但这幅画可以说是顾云的巅峰之作了,其画中意境和李淳风的原画至少有七八分的相似,你来看了也不亏啊!再说你人都来了,不如就在这里多逗留些时日?宜山县虽说不如兖州府但值得游玩的地方也不少,以前都是我去兖州府找你,你一次都没来过宜山县,这次就让我陪你在这里好好玩玩,再说我们都是快知天命的年纪了,谁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相聚?”
庄夫子被郑夫子的最后一句话说的心里一动,他们两人确实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样的相聚确实难得,事已至此,也只能依郑夫子所言在这里多逗留些时日了。
庄夫子在郑夫子的作陪下游玩了整个宜山县,这里虽没有兖州府繁华但也自有一番趣味,直到县试开考之际郑夫子作为儒学署教官参与考场监试,这才留下庄夫子一人独自在家,也就是在县试的第二场考试当晚,庄夫子从郑夫子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了王家和的名字。
一开始庄夫子也是不以为意,大周朝每年都会有一千多名的县案首,谁会在意这个宜山县的第一名?直到后来发生考生状告县案首作弊一事,庄夫子好奇于郑夫子口中赞叹不已的县案首,这才和郑夫子两人呆在县衙的右偏厅观望此事。
见那县案首一身正气,为以示清白愿当众接受县尊考校,当时庄夫子就觉得他勇气可嘉,但后来听他说要立下约定并且拿他的前程做赌注,不由得就觉得这县案首处事有些年少冲动和书生意气,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颠覆了庄夫子先前的想法。
不说那些故意为难人的考题,单说他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见一丝紧张之色,全神贯注的沉浸在答题之中,这份做学问的心性已是难得!
再看他的答卷,有个别题目甚至就连庄夫子自己也想不起来出自哪里,但这县案首竟然能全部答出,可见他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已是胜过自己,想来他先前的立约之举并不是年少冲动而是胸中自有沟壑。
回想起在公堂之上所提到的县案首只在去年进学两个月,这样一来就算他在家中努力做学问满打满算最多只一年而已,只一年就能如此熟悉四书五经,由此看来在对书本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方面,一般的学子应该难出其右。
他既有天赋又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为人沉稳遇事不慌不乱,这样优秀的学子不收归于自己的门下岂不是太过可惜?至于郑夫子先前说要收县案首为弟子的话,庄夫子下意识的把这话给忽略了,良才美玉不论是谁都会见猎心喜,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
于是庄夫子前一晚就不着痕迹的从郑夫子那里打听到了王家和的暂住之地,今天一早带着自己的铭帖便不声不响的赶到了连升客栈的附近,正好也看了一场大戏。
直到事情落幕庄夫子也看清了王家和行事的风格,他先是挑起王佳瑾和范家父母之间的矛盾以此来打破两方的同盟,后又直接掀开王佳瑾和范元盛的面皮让他们名声扫地,整个过程中那王家和表情生动,唱作俱佳,嘴皮子上下一碰不但立马为他自己正了名还把对方名声踩在了脚下,如此利落的反击手段看得庄夫子越发的坚定了收他为徒的决心。
别看庄夫子平日里一脸孤高冷傲的神情,其实只看郑夫子就知道,有那么一个惯会做戏感情外放的表弟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都比较深厚,庄夫子怎么可能是那种正正经经循规蹈矩的老学究?
再说有哪个老学究能做出这种半路挖人墙角的事来?不过是他平日里的道行比较高深惯会装模作样而已,所以在外人看来他是最正经不过的夫子了。
当然庄夫子并非三观不正之人,他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这几次的事情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来,是王佳瑾和范元盛故意诬陷王家和,想要断他前程坏他名声,这才逼的王家和反击从而让他们两人丢了功名不能再参加科考,可以说这份苦果完全是他们自己做的孽。
若不是因为王家和的行为举止表明他并非是个两面三刀品行不端之人,就算他才华再高天赋再好,庄夫子也是不会多看他一眼的。
第69章 包袱款款赶紧跑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