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4)
卫大伯保住了性命,又不必入狱,没落得和甄家一样抄家治罪,没牵连眷属,朝中亲朋好友尚在,来日好生打点一番不是没有可能起复,卫太太郁郁几日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又为即将损失的大笔银子而心痛不已,也只得一面忙碌丧事,一面凑钱。
虽然卫大伯没了职务和爵位,府邸也要被朝廷收回,又罚了几十万两银子,但是因卫若兰之故,亲朋好友依旧你来我去,官来官往,倒也极尽热闹。
卫母乃是超品的诰命,享年七十一岁,也是高寿,前有卫老太爷之功,后有卫若兰之劳,虽然卫伯坏事,但不是十分可恶,长泰帝念着这些情分,许以恩典,礼部奉旨赐银五百治丧,卫大伯不知长泰帝是因老太爷和卫若兰才有此恩典,他含泪磕头,感恩不尽。
以为卫家仍有机会复起,兼卫若兰十分得宠,未必不会扶持生父,原先不来的几个官员之家急忙来吊唁,来时连连告罪,各有理由,都说不是故意不来。
入殓时,乃由卫大伯和卫三叔亲自抱尸入棺,幸喜天已入冬,又至冰棺于室,尸体未腐,而寿材亦是卫母陪嫁的好板,不必费心再购置,减了许多忙碌。卫母生前所喜的常用之物随之入棺,余者衣服被褥帐幔等都得烧了。正烧衣服时,卫三婶突然道:“老太太生前问兰儿媳妇要了一件斗篷,想必是极爱之物,该烧了随身,怎么不见?”
柳氏心头一跳,低头将卫母穿过的衣服丢进火盆里,卫太太在一旁开口道:“老太太得了斗篷说是年轻人的花样,又不喜欢了,就随手赏给源儿媳妇。”
卫三婶似笑非笑地道:“老太太倒真真是疼源儿媳妇,问兰儿媳妇要斗篷给她。”
黛玉虽然不大理会卫太太和柳氏的那些心思,但是卫三婶此时替她出头,她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便叹息道:“祖母定然没想到自己去得如此突然,否则不会如此。”
卫三婶问是何故,黛玉浅浅一笑,道:“作为孙子媳妇,我和源儿媳妇一样,都需守孝一年,哪怕再好看的衣裳今年也是穿不得的,何况那斗篷又是里外一色大红,不过白搁在箱子底下发霉罢了,可惜了祖母一番慈爱之心。”
听了黛玉这番言语,卫三婶强忍住笑意,道:“是这么个理儿,老太太是好意,偏生源儿媳妇得了穿不得,只能压在箱子底。”卫大伯无职无爵,卫源亦然,柳氏不能再穿此皮。
柳氏未施脂粉,脸上红白交错。
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卫大伯和卫三叔等孝子贤孙灵前跪迎跪送陪拜,女眷则在灵后放声痛哭,来客甚多,黛玉哭得嗓子都哑了,卫若兰心疼不已。
贾家来的是邢夫人、凤姐婆媳和尤氏,金玉新婚,王夫人正忙回门,又惦记元春在宫中之胎,李纨是寡妇不能出门,而贾母感慨卫母比自己小十来岁却先逝去,心里不自在,故只这二人和贾赦、贾政和贾珍等都来了,贾家和卫家是老世交,各房都该来。
四十九日后出殡,灵柩暂且寄存在寺庙中,卫大伯和卫三叔、卫若兰、卫源守着。卫大伯近来没脸在京城久待,打算趁此机会扶灵回乡和卫老太爷合葬,择了腊月初六启程。
同时,卫大伯叫了卫三叔和卫若兰到他净室中。
这回卫大伯带卫源同行,卫三叔和卫若兰不在其中,一是卫三叔已分家非长房,留守京城好替妻嫂做主料理外面的事情,二是卫若兰是孙子,有假不丁忧,不得离京。
卫三叔满脸胡须,神情憔悴,有气无力地坐在椅子上,道:“大哥叫我和兰哥儿过来作甚?既然大哥已经有了主意,就听大哥的,大哥和源哥儿南下金陵,将母亲和父亲合葬,我和兰哥儿留在京城,大嫂子若有什么事,凡是力所能及的我们自然不会推辞。”
卫大伯惭愧道:“叫你们来,是有一事与你们商议,若不是上面催得厉害,我也不至于这样不孝,在母亲灵前提起。”说毕,痛哭起来。
卫若兰已猜测到了几分,嘴里却道:“不知伯父所言何事?”
卫大伯含羞不语,卫三叔性子粗豪,但他对于财物一事十分敏锐,见卫大伯不开口,忽然想起卫太太近来为了凑钱而焦头烂额,不由得瞪大眼睛,失声道:“大哥莫不是找我们商量分母亲留下的梯己?”
卫大伯哽咽道:“我已经是没有办法了,时值年下,又不好卖地卖铺子典当东西,怕人趁机压价,况且家里实在凑不出那么些。”
卫若兰听了,一言不发。
卫三叔道:“大哥,不是我说你,母亲才没了不到两个月,我们两房分出去的都没想着早早分了母亲的梯己,你怎么能这么想?别说府里没钱,别的罢了,这些哄不了我。父亲临终时,咱们兄弟两个和兰儿,每人分了三十万左右的财物,虽然只有几万两银子,但是房舍庄田古董玩意却是无数,庄田房舍铺子年年都有进项,此其一。其二就是那年分家,咱们三房是平分,但祖业和府邸祖宅等都是大哥的,是我们的两倍,我们都有好几十万的家资,大哥更加不用说,就是素日开销大,难道分的钱都花了不成?罚银连同欠款,统共不到三十万两银子,何须分了母亲的梯己才能凑够?若是实在不够,我和兰哥儿手里还有几两银子,按市价买下大哥哥手里的庄田商铺东西,不压价,如何?等过了百日再商量分梯己不迟。我和兰哥儿都不怕母亲的梯己在这些时日里不见,大哥急什么?”
卫若兰赞同道:“虽然在平安州花得多了些,但是我们两口子的开销小,底下的孝敬又多,倒也存了些钱,满能拿出二三万两银子来买庄田商铺,或者不大容易出手的书籍字画。”后者实系黛玉所喜,据他所知,卫大伯手里很有些古代名家真迹和孤本书籍,大多蒙尘。
卫大伯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道:“我已经没了爵位和职务,可谓是一无所有,唯有靠庄田商铺的收益过活,很不想卖出去,才想着离京之前将母亲留下来的梯己分了,免得在我家堆放日久,让你们疑心我们暗中匿藏。”
卫三叔怪笑两声,他想起自己老婆说卫太太趁着卫母病重,暗中偷了卫母不少东西,若叫他们再看守几日,只怕东西都要被她搬尽了,于是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就听大哥的。”
卫若兰诧异回望卫三叔,也想起得到的机密消息,点头同意。
其时父母仙逝三年内子孙孝中不能分家,分家谓之不孝,好在卫家三房早就分了家,此时不过是共分卫母的梯己而已,倒也不是什么大过。
卫大伯离京前一日回到卫宅,彼时他们已经搬出了卫伯府,现居当年分家时分得的一处五进大宅子,卫母的梯己也运过来了,封锁在库房里,等卫大伯和卫三叔、卫若兰清点后分走。按卫母早年之诺,平分四份,卫若兰两份,卫大伯和卫三叔一份。
卫三婶本性精明,拉着黛玉在场,接过卫三叔递来的清单册子,翻开粗粗一看,随即冷笑一声,道:“大哥大嫂,你们别怨我说话没有遮拦!老太太的梯己当真都在这里?” ↑返回顶部↑
虽然卫大伯没了职务和爵位,府邸也要被朝廷收回,又罚了几十万两银子,但是因卫若兰之故,亲朋好友依旧你来我去,官来官往,倒也极尽热闹。
卫母乃是超品的诰命,享年七十一岁,也是高寿,前有卫老太爷之功,后有卫若兰之劳,虽然卫伯坏事,但不是十分可恶,长泰帝念着这些情分,许以恩典,礼部奉旨赐银五百治丧,卫大伯不知长泰帝是因老太爷和卫若兰才有此恩典,他含泪磕头,感恩不尽。
以为卫家仍有机会复起,兼卫若兰十分得宠,未必不会扶持生父,原先不来的几个官员之家急忙来吊唁,来时连连告罪,各有理由,都说不是故意不来。
入殓时,乃由卫大伯和卫三叔亲自抱尸入棺,幸喜天已入冬,又至冰棺于室,尸体未腐,而寿材亦是卫母陪嫁的好板,不必费心再购置,减了许多忙碌。卫母生前所喜的常用之物随之入棺,余者衣服被褥帐幔等都得烧了。正烧衣服时,卫三婶突然道:“老太太生前问兰儿媳妇要了一件斗篷,想必是极爱之物,该烧了随身,怎么不见?”
柳氏心头一跳,低头将卫母穿过的衣服丢进火盆里,卫太太在一旁开口道:“老太太得了斗篷说是年轻人的花样,又不喜欢了,就随手赏给源儿媳妇。”
卫三婶似笑非笑地道:“老太太倒真真是疼源儿媳妇,问兰儿媳妇要斗篷给她。”
黛玉虽然不大理会卫太太和柳氏的那些心思,但是卫三婶此时替她出头,她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便叹息道:“祖母定然没想到自己去得如此突然,否则不会如此。”
卫三婶问是何故,黛玉浅浅一笑,道:“作为孙子媳妇,我和源儿媳妇一样,都需守孝一年,哪怕再好看的衣裳今年也是穿不得的,何况那斗篷又是里外一色大红,不过白搁在箱子底下发霉罢了,可惜了祖母一番慈爱之心。”
听了黛玉这番言语,卫三婶强忍住笑意,道:“是这么个理儿,老太太是好意,偏生源儿媳妇得了穿不得,只能压在箱子底。”卫大伯无职无爵,卫源亦然,柳氏不能再穿此皮。
柳氏未施脂粉,脸上红白交错。
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卫大伯和卫三叔等孝子贤孙灵前跪迎跪送陪拜,女眷则在灵后放声痛哭,来客甚多,黛玉哭得嗓子都哑了,卫若兰心疼不已。
贾家来的是邢夫人、凤姐婆媳和尤氏,金玉新婚,王夫人正忙回门,又惦记元春在宫中之胎,李纨是寡妇不能出门,而贾母感慨卫母比自己小十来岁却先逝去,心里不自在,故只这二人和贾赦、贾政和贾珍等都来了,贾家和卫家是老世交,各房都该来。
四十九日后出殡,灵柩暂且寄存在寺庙中,卫大伯和卫三叔、卫若兰、卫源守着。卫大伯近来没脸在京城久待,打算趁此机会扶灵回乡和卫老太爷合葬,择了腊月初六启程。
同时,卫大伯叫了卫三叔和卫若兰到他净室中。
这回卫大伯带卫源同行,卫三叔和卫若兰不在其中,一是卫三叔已分家非长房,留守京城好替妻嫂做主料理外面的事情,二是卫若兰是孙子,有假不丁忧,不得离京。
卫三叔满脸胡须,神情憔悴,有气无力地坐在椅子上,道:“大哥叫我和兰哥儿过来作甚?既然大哥已经有了主意,就听大哥的,大哥和源哥儿南下金陵,将母亲和父亲合葬,我和兰哥儿留在京城,大嫂子若有什么事,凡是力所能及的我们自然不会推辞。”
卫大伯惭愧道:“叫你们来,是有一事与你们商议,若不是上面催得厉害,我也不至于这样不孝,在母亲灵前提起。”说毕,痛哭起来。
卫若兰已猜测到了几分,嘴里却道:“不知伯父所言何事?”
卫大伯含羞不语,卫三叔性子粗豪,但他对于财物一事十分敏锐,见卫大伯不开口,忽然想起卫太太近来为了凑钱而焦头烂额,不由得瞪大眼睛,失声道:“大哥莫不是找我们商量分母亲留下的梯己?”
卫大伯哽咽道:“我已经是没有办法了,时值年下,又不好卖地卖铺子典当东西,怕人趁机压价,况且家里实在凑不出那么些。”
卫若兰听了,一言不发。
卫三叔道:“大哥,不是我说你,母亲才没了不到两个月,我们两房分出去的都没想着早早分了母亲的梯己,你怎么能这么想?别说府里没钱,别的罢了,这些哄不了我。父亲临终时,咱们兄弟两个和兰儿,每人分了三十万左右的财物,虽然只有几万两银子,但是房舍庄田古董玩意却是无数,庄田房舍铺子年年都有进项,此其一。其二就是那年分家,咱们三房是平分,但祖业和府邸祖宅等都是大哥的,是我们的两倍,我们都有好几十万的家资,大哥更加不用说,就是素日开销大,难道分的钱都花了不成?罚银连同欠款,统共不到三十万两银子,何须分了母亲的梯己才能凑够?若是实在不够,我和兰哥儿手里还有几两银子,按市价买下大哥哥手里的庄田商铺东西,不压价,如何?等过了百日再商量分梯己不迟。我和兰哥儿都不怕母亲的梯己在这些时日里不见,大哥急什么?”
卫若兰赞同道:“虽然在平安州花得多了些,但是我们两口子的开销小,底下的孝敬又多,倒也存了些钱,满能拿出二三万两银子来买庄田商铺,或者不大容易出手的书籍字画。”后者实系黛玉所喜,据他所知,卫大伯手里很有些古代名家真迹和孤本书籍,大多蒙尘。
卫大伯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道:“我已经没了爵位和职务,可谓是一无所有,唯有靠庄田商铺的收益过活,很不想卖出去,才想着离京之前将母亲留下来的梯己分了,免得在我家堆放日久,让你们疑心我们暗中匿藏。”
卫三叔怪笑两声,他想起自己老婆说卫太太趁着卫母病重,暗中偷了卫母不少东西,若叫他们再看守几日,只怕东西都要被她搬尽了,于是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就听大哥的。”
卫若兰诧异回望卫三叔,也想起得到的机密消息,点头同意。
其时父母仙逝三年内子孙孝中不能分家,分家谓之不孝,好在卫家三房早就分了家,此时不过是共分卫母的梯己而已,倒也不是什么大过。
卫大伯离京前一日回到卫宅,彼时他们已经搬出了卫伯府,现居当年分家时分得的一处五进大宅子,卫母的梯己也运过来了,封锁在库房里,等卫大伯和卫三叔、卫若兰清点后分走。按卫母早年之诺,平分四份,卫若兰两份,卫大伯和卫三叔一份。
卫三婶本性精明,拉着黛玉在场,接过卫三叔递来的清单册子,翻开粗粗一看,随即冷笑一声,道:“大哥大嫂,你们别怨我说话没有遮拦!老太太的梯己当真都在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