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3 / 4)
.
高驰只看了林景兰论文的前两页,心中就掀起巨大的波澜。他原本以为林景兰的论文只会写一些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分析,一个连大学都还没有开始读的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能做到这一步,高驰已经惊讶万分了。要知道很多大学生,大学四年毕业后都未必能发表论文。
不过清华毕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顶尖大学,说是卧虎藏龙一点都不为过,高驰本科到研究生在清华里呆了这么多年,见过不少天赋过人的学生,甚至他自己也十分优秀。因此高驰之前虽然对林景兰感到惊讶,但尚且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但现在高驰拿着林景兰论文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他一目十行地看下去,林景兰论文的架构,比他想象的要宏达太多……
开头的导论里,林景兰就分析了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二十个城市的冬季平均温度、夏季平均温度、冬夏时长,以及各个城市采暖和热水用能占能源总消耗的百分比,并且点明绝大部分是由小型烧煤锅炉和小火炉供应,不但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而且冬季大气污染严重。
林景兰尤其强调了京津地区的情况,“京津市区有丰富的低温地热水资源。如北京市区已探明的地热异常区达50平方公里,埋深约1000米,热水温度为35-69c。天津市区已探明的地热异常区总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埋深600-1500米,水温为35-96c。市区有这类低温地热水是很好的采暖和生活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得当对改变京津市区低温用热的能源构成,减少市区固体燃料和煤灰的运输,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有良好的前景……”
高驰看着林景兰在论文中罗列出的如此多的数据,甚至还单独列了一个表格,不禁诧异林景兰在短短的时间内,怎么能做到如此细致的调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林景兰论文中的数据既详实又一目了然,高驰还没有比对,就知道这些数据应该是准确的。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的论文里,林景兰又分析了带附加装置的地热采暖系统的四种基本型式,进行了打量的计算,绘制了各种图,什么热泵的平均致热系数、热泵的供热比例、一次燃料节约率、热泵额定容量利用率……
高驰看得瞠目结舌,他都想扒开林景兰的脑袋看一看,这些东西她都是怎么想到的?
很多东西连他这个研究热泵研究了好几年的人都不知道!
而且林景兰论文里这些他之前从未见过的内容,高驰都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实在是十分有价值。
高驰迫不及待的将林景兰的论文翻看完一遍,又盯着封面那一页发呆。
他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了三作的位置上,原本他觉得他陪林景兰熬夜做了那么多次的实验,林景兰将他写成三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高驰现在觉得手中的论文变得烫手,这样的一篇论文,即使只是一个三作,高驰也觉得自己其实够不上资格。
☆、第60章
第二天,高驰拿着论文问林景兰,“你的论文准备发表到哪里?”
昨天晚上,高驰将林景兰的论文翻来覆去地看了一整夜。他原本想着的是随便找一家国内的期刊,让林景兰投稿试一试,毕竟林景兰才刚高中毕业,写出来的论文很有可能被拒绝,投稿到哪里差别都不大。但如今高驰觉得,林景兰的论文完全可以发表在国内最顶级的期刊上,发表到哪里就是一件值得好好商讨的事情了。
林景兰对这个问题自然早已在心中有了打算,她直接对高驰说道,“我想先投给energypolicy试试看。”
高驰停到林景兰说出的是外国的期刊名,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看懂了林景兰这篇论文的价值,但也只是想到可以将这篇论文发表在最顶级的国内期刊上,没想到林景兰比他更敢想,竟然直接想发表到国外的期刊上!
虽然高驰不是那么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如今绝大多数国外期刊的影响力,比国内期刊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要知道英文期刊可是各个国家的研究者都会读,也都会投稿的,发表论文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虽说林景兰的回答令高驰十分意外,但是他沉吟片刻,也没有立即否定林景兰的想法。林景兰的这篇论文,发表到英文期刊上,高驰自认为也是够格的。但高驰也知道,论文能不能被录用,也不仅仅取决于论文质量这一点,还要看论文符不符合期刊的定位,符不符合审稿人的偏好。高驰已经认可了林景兰投稿给英文期刊的想法,但是他并不觉得林景兰选择的energypolicy就会适合。英文期刊多如牛毛,林景兰一个还没迈进大学校门的人,就算再聪明、在科研上再有天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准发表论文的期刊,毕竟这要靠大量的经验和阅历来支撑。
高驰如今对这个天赋过人的小师妹内心十分钦佩,他自然是愿意帮她一把的。其实高驰还有另一层的心思在,他觉得他作为一个师兄,却处处都连小师妹都比不过,要是能在选期刊上帮到她,高驰就能证明自己总还是有比她厉害的地方的,也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否则他本科还有研究生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却连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丫头都比不上,这简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笑话。
“想投到英文期刊里是吧?”高驰笑着点头,“行,师兄知道了。师兄回去帮你看看energypolicy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再帮你挑几个合适的期刊,回头再和教授商量一下,看看投到哪家去。”
高驰虽然这么说着,但其实心中已经认定energypolicy是不合适的。只听名字就知道——《能源政策》——一定是偏重政策方面的,应该都不算是工科类的期刊,倒更像是社会科学那边的。
林景兰当然不知道高驰的想法,笑着感谢道,“那就麻烦师兄啦。”
高驰回去后,用尽全力地为林景兰挑选期刊,把他熟知的期刊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再一个一个地排除,最终为林景兰挑选了五个他自认为最合适的,准备拿给张教授看。
.
张教授看到林景兰的论文,心中也是惊叹不已。他一口气将林景兰的论文从头到尾地读了好几遍,看完中文版的又看英文版的。张教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林景兰的论文在屋里来回踱步。
“这次可真是捡到宝了……”张教授喃喃自语。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在科研上极有天分,又极肯钻研的人了。但是他扪心自问,他在林景兰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万万没有达到林景兰的水平与高度的。甚至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水平也未必有林景兰如今才刚刚高中毕业的水平高。单论林景兰这篇论文的架构、逻辑与遣词造句,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才达到这个水平。至于更深一步的,林景兰论文选题的眼光——张教授长叹一口气——恐怕他现在都及不上林景兰。 ↑返回顶部↑
高驰只看了林景兰论文的前两页,心中就掀起巨大的波澜。他原本以为林景兰的论文只会写一些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分析,一个连大学都还没有开始读的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能做到这一步,高驰已经惊讶万分了。要知道很多大学生,大学四年毕业后都未必能发表论文。
不过清华毕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顶尖大学,说是卧虎藏龙一点都不为过,高驰本科到研究生在清华里呆了这么多年,见过不少天赋过人的学生,甚至他自己也十分优秀。因此高驰之前虽然对林景兰感到惊讶,但尚且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但现在高驰拿着林景兰论文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他一目十行地看下去,林景兰论文的架构,比他想象的要宏达太多……
开头的导论里,林景兰就分析了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二十个城市的冬季平均温度、夏季平均温度、冬夏时长,以及各个城市采暖和热水用能占能源总消耗的百分比,并且点明绝大部分是由小型烧煤锅炉和小火炉供应,不但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而且冬季大气污染严重。
林景兰尤其强调了京津地区的情况,“京津市区有丰富的低温地热水资源。如北京市区已探明的地热异常区达50平方公里,埋深约1000米,热水温度为35-69c。天津市区已探明的地热异常区总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埋深600-1500米,水温为35-96c。市区有这类低温地热水是很好的采暖和生活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得当对改变京津市区低温用热的能源构成,减少市区固体燃料和煤灰的运输,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有良好的前景……”
高驰看着林景兰在论文中罗列出的如此多的数据,甚至还单独列了一个表格,不禁诧异林景兰在短短的时间内,怎么能做到如此细致的调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林景兰论文中的数据既详实又一目了然,高驰还没有比对,就知道这些数据应该是准确的。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的论文里,林景兰又分析了带附加装置的地热采暖系统的四种基本型式,进行了打量的计算,绘制了各种图,什么热泵的平均致热系数、热泵的供热比例、一次燃料节约率、热泵额定容量利用率……
高驰看得瞠目结舌,他都想扒开林景兰的脑袋看一看,这些东西她都是怎么想到的?
很多东西连他这个研究热泵研究了好几年的人都不知道!
而且林景兰论文里这些他之前从未见过的内容,高驰都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实在是十分有价值。
高驰迫不及待的将林景兰的论文翻看完一遍,又盯着封面那一页发呆。
他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了三作的位置上,原本他觉得他陪林景兰熬夜做了那么多次的实验,林景兰将他写成三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高驰现在觉得手中的论文变得烫手,这样的一篇论文,即使只是一个三作,高驰也觉得自己其实够不上资格。
☆、第60章
第二天,高驰拿着论文问林景兰,“你的论文准备发表到哪里?”
昨天晚上,高驰将林景兰的论文翻来覆去地看了一整夜。他原本想着的是随便找一家国内的期刊,让林景兰投稿试一试,毕竟林景兰才刚高中毕业,写出来的论文很有可能被拒绝,投稿到哪里差别都不大。但如今高驰觉得,林景兰的论文完全可以发表在国内最顶级的期刊上,发表到哪里就是一件值得好好商讨的事情了。
林景兰对这个问题自然早已在心中有了打算,她直接对高驰说道,“我想先投给energypolicy试试看。”
高驰停到林景兰说出的是外国的期刊名,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看懂了林景兰这篇论文的价值,但也只是想到可以将这篇论文发表在最顶级的国内期刊上,没想到林景兰比他更敢想,竟然直接想发表到国外的期刊上!
虽然高驰不是那么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如今绝大多数国外期刊的影响力,比国内期刊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要知道英文期刊可是各个国家的研究者都会读,也都会投稿的,发表论文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虽说林景兰的回答令高驰十分意外,但是他沉吟片刻,也没有立即否定林景兰的想法。林景兰的这篇论文,发表到英文期刊上,高驰自认为也是够格的。但高驰也知道,论文能不能被录用,也不仅仅取决于论文质量这一点,还要看论文符不符合期刊的定位,符不符合审稿人的偏好。高驰已经认可了林景兰投稿给英文期刊的想法,但是他并不觉得林景兰选择的energypolicy就会适合。英文期刊多如牛毛,林景兰一个还没迈进大学校门的人,就算再聪明、在科研上再有天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准发表论文的期刊,毕竟这要靠大量的经验和阅历来支撑。
高驰如今对这个天赋过人的小师妹内心十分钦佩,他自然是愿意帮她一把的。其实高驰还有另一层的心思在,他觉得他作为一个师兄,却处处都连小师妹都比不过,要是能在选期刊上帮到她,高驰就能证明自己总还是有比她厉害的地方的,也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否则他本科还有研究生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却连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丫头都比不上,这简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笑话。
“想投到英文期刊里是吧?”高驰笑着点头,“行,师兄知道了。师兄回去帮你看看energypolicy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的话,再帮你挑几个合适的期刊,回头再和教授商量一下,看看投到哪家去。”
高驰虽然这么说着,但其实心中已经认定energypolicy是不合适的。只听名字就知道——《能源政策》——一定是偏重政策方面的,应该都不算是工科类的期刊,倒更像是社会科学那边的。
林景兰当然不知道高驰的想法,笑着感谢道,“那就麻烦师兄啦。”
高驰回去后,用尽全力地为林景兰挑选期刊,把他熟知的期刊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再一个一个地排除,最终为林景兰挑选了五个他自认为最合适的,准备拿给张教授看。
.
张教授看到林景兰的论文,心中也是惊叹不已。他一口气将林景兰的论文从头到尾地读了好几遍,看完中文版的又看英文版的。张教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林景兰的论文在屋里来回踱步。
“这次可真是捡到宝了……”张教授喃喃自语。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在科研上极有天分,又极肯钻研的人了。但是他扪心自问,他在林景兰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万万没有达到林景兰的水平与高度的。甚至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水平也未必有林景兰如今才刚刚高中毕业的水平高。单论林景兰这篇论文的架构、逻辑与遣词造句,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才达到这个水平。至于更深一步的,林景兰论文选题的眼光——张教授长叹一口气——恐怕他现在都及不上林景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