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誓言(4 / 4)
臣敢向陛下保证,给臣十年时间,整个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不但不会是大唐的对手,还会世世代代都是大唐的藩属国,永远臣服于大唐,为仆为奴,永远不会对大唐构成半点威胁,其中办法,容臣以后向陛下细说。”
李隆基点点头:“朕相信你能做到!”
萧去病又道:“再说大唐境内的外族,臣的设想便是一视同仁,如汉家百姓一样对待,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让他们认同大唐的文化,就如宥州,党项七羌,还有大理州那样,臣已经以宥州和党项七羌做过试验了,效果很好。
但要做到这一点,一开始必定会有很大阻力,所以关键的便是首先要将其打服气才行,之后才能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而少数桀骜不驯、劫掠成性,反叛成性的则要么直接杀掉,要充做苦力,因为臣不可能将太多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这十二个字,加上文化认同上的推广,足可横扫一切外族。
所以问题又回到如何长期保证大唐拥有强大的武力这个问题上来。臣的办法除了兵器的领先,还有臣练强兵的办法,就是兴办大唐武学,之前就向陛下讲诉过,不多赘述。”
李隆基点点头,这样看来,这萧去病竟然是刚到长安不久,就是奔着“让大唐成为不灭的王朝”这个目标去做的,他竟是一直就存着这样的心思!
萧去病继续讲道:“那王朝会灭亡,就剩下最后两个问题了,其一就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其二就是大臣或者大将叛乱,而这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连在一起的。
譬如南北朝时期,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陈代梁,都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然后大臣大将谋反大乱,最后导致王朝灭亡。”
李隆基脸色微变,微有不悦,心说你这莫不是在说朕?
萧去病也发现他的脸色变化,暗道就说你了怎么的,但脸上还是很恭谨,不动声色继续道:“前一个问题,去病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君臣共治,若皇帝是治国之才,则皇帝是国家的掌舵人,大臣辅助之。若皇帝非治国之才,也可以垂拱而治,把国家事务交给大唐的大臣精英去治理,皇帝只掌握军队即刻!
所以,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选拔贤臣,让少数有能力,有品德的精英来治理国家。臣的设想是,首先要给有能力的人,无论读书人还是武将,一个畅通的上进通道,断不可像李林甫那样,嫉贤妒能,堵塞了几乎所有精英阶层的上升通道。
那么如何保证这个上进的通道畅通呢,自然是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它,严格遵守他。譬如完善科举,譬如天策书院的系统教学,考核等。
这就需要很多人的智慧,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不是臣能细说的,但方向不会有错,因为这是先师太极子传授于臣的治国法门。”
萧去病心中大喊,哎呀,没办法啊,关键时刻只能祭出这位便宜师父了,其实所谓的这个先师所说,无非是后世总结的一些智慧结晶,共识公理罢了。
果然连同李隆基在内,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感觉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感觉很有道理啊,很高大上啊。
这个时候,在皇城值班的副宰相韦见素,还有魏方进、崔光远、裴冕、达奚珣等人也被高力士带到了这里,微微愣住之后,也站在一边,听萧去病说话,这时也忍不住心生赞同。
然而接下来的话,却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太过离经叛道,若不是摄于天策军的武力和萧去病的威严,很多人真想上去和他辩上一辩。
“其次,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二,便在于一定要限制皇帝的权力,这同样是先师所说,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一支独大的权力是极其不稳固,容易出问题的。”
萧去病颇有意味地看了一眼李隆基道:“如果皇权太过强势,皇帝又怠政,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朝政的就会出问题,而出了问题又得不到纠正,朝政就会越来越混乱动荡!
那有人说,这个时候大臣就该死谏啊,可若是皇帝不听又什么办法呢?或者说其实皇帝是对的,这个死谏的大臣是错的,难道因为他死谏了就要照做吗?
所以,靠人去制约皇帝的权力,是完全行不通的,先师教给臣的办法,就是只能靠律法来制约限制皇帝的权力。律法大于皇权,皇帝也必须准守律法!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必须改变一种观念,就是这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社稷国家也不属于皇帝一个人;皇帝不是天下的所有者,而仅仅是领导者,是领袖!”
“你……”包括李隆基、被孙六请来的太子李亨,以及十几名大唐文武大臣这时都瞪大了眼睛,片刻之后,李隆基大声道:“你大逆不道!” ↑返回顶部↑
李隆基点点头:“朕相信你能做到!”
萧去病又道:“再说大唐境内的外族,臣的设想便是一视同仁,如汉家百姓一样对待,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让他们认同大唐的文化,就如宥州,党项七羌,还有大理州那样,臣已经以宥州和党项七羌做过试验了,效果很好。
但要做到这一点,一开始必定会有很大阻力,所以关键的便是首先要将其打服气才行,之后才能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而少数桀骜不驯、劫掠成性,反叛成性的则要么直接杀掉,要充做苦力,因为臣不可能将太多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这十二个字,加上文化认同上的推广,足可横扫一切外族。
所以问题又回到如何长期保证大唐拥有强大的武力这个问题上来。臣的办法除了兵器的领先,还有臣练强兵的办法,就是兴办大唐武学,之前就向陛下讲诉过,不多赘述。”
李隆基点点头,这样看来,这萧去病竟然是刚到长安不久,就是奔着“让大唐成为不灭的王朝”这个目标去做的,他竟是一直就存着这样的心思!
萧去病继续讲道:“那王朝会灭亡,就剩下最后两个问题了,其一就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其二就是大臣或者大将叛乱,而这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连在一起的。
譬如南北朝时期,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陈代梁,都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然后大臣大将谋反大乱,最后导致王朝灭亡。”
李隆基脸色微变,微有不悦,心说你这莫不是在说朕?
萧去病也发现他的脸色变化,暗道就说你了怎么的,但脸上还是很恭谨,不动声色继续道:“前一个问题,去病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君臣共治,若皇帝是治国之才,则皇帝是国家的掌舵人,大臣辅助之。若皇帝非治国之才,也可以垂拱而治,把国家事务交给大唐的大臣精英去治理,皇帝只掌握军队即刻!
所以,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选拔贤臣,让少数有能力,有品德的精英来治理国家。臣的设想是,首先要给有能力的人,无论读书人还是武将,一个畅通的上进通道,断不可像李林甫那样,嫉贤妒能,堵塞了几乎所有精英阶层的上升通道。
那么如何保证这个上进的通道畅通呢,自然是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它,严格遵守他。譬如完善科举,譬如天策书院的系统教学,考核等。
这就需要很多人的智慧,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不是臣能细说的,但方向不会有错,因为这是先师太极子传授于臣的治国法门。”
萧去病心中大喊,哎呀,没办法啊,关键时刻只能祭出这位便宜师父了,其实所谓的这个先师所说,无非是后世总结的一些智慧结晶,共识公理罢了。
果然连同李隆基在内,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感觉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感觉很有道理啊,很高大上啊。
这个时候,在皇城值班的副宰相韦见素,还有魏方进、崔光远、裴冕、达奚珣等人也被高力士带到了这里,微微愣住之后,也站在一边,听萧去病说话,这时也忍不住心生赞同。
然而接下来的话,却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太过离经叛道,若不是摄于天策军的武力和萧去病的威严,很多人真想上去和他辩上一辩。
“其次,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二,便在于一定要限制皇帝的权力,这同样是先师所说,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一支独大的权力是极其不稳固,容易出问题的。”
萧去病颇有意味地看了一眼李隆基道:“如果皇权太过强势,皇帝又怠政,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朝政的就会出问题,而出了问题又得不到纠正,朝政就会越来越混乱动荡!
那有人说,这个时候大臣就该死谏啊,可若是皇帝不听又什么办法呢?或者说其实皇帝是对的,这个死谏的大臣是错的,难道因为他死谏了就要照做吗?
所以,靠人去制约皇帝的权力,是完全行不通的,先师教给臣的办法,就是只能靠律法来制约限制皇帝的权力。律法大于皇权,皇帝也必须准守律法!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必须改变一种观念,就是这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社稷国家也不属于皇帝一个人;皇帝不是天下的所有者,而仅仅是领导者,是领袖!”
“你……”包括李隆基、被孙六请来的太子李亨,以及十几名大唐文武大臣这时都瞪大了眼睛,片刻之后,李隆基大声道:“你大逆不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