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困局(2 / 3)
“诸位爱卿可有何退敌良策?”等京城的文武大员来到乾清宫后,崇祯皇帝把居庸关失陷的消息告诉了众人,然后神色严肃地说道。
得知杜之秩和唐通竟然投敌,现场的文武大臣莫不面露惊恐的神色,他们原本还指望着居庸关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未曾想大顺军竟然如此轻易地就拿下了居庸关,如此一来京城岂不危矣。
“皇上,事态危急,请皇上速速南狩!”经过最初的错愕,一名瘦高个大臣向崇祯皇帝一躬身,急声说道。
南狩与南巡的意思一样,都是让崇祯皇帝到南京城去,免得陷入险境。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现在是与匪军交战的关键时刻,皇上一走势必导致军心不稳。”随后,另外一名壮实大臣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况且,一旦被匪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
“京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死地,皇上只要轻车简从,匪军岂能追上?”瘦高个大臣闻言顿时开始反驳道。
“现在南京勤王之师就在路上,只要咱们固守京城,等勤王之师一至危局即可解开!”壮实大臣不甘示弱地反驳道,“你让皇上出城,居心何在?”
“本官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你休要羞辱本官!”瘦高个大臣顿时怒了,指着那名壮实大臣呵斥道。
“应该即刻南狩,皇上坐镇南京指挥全局。”
“不能走,路上出了岔子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
随着瘦高个大臣和壮实大臣怒目而视,现场的大臣们立刻分成了支持两人的两派,相互间争吵不休,使得乾清宫大殿里顿时成为了一个吵闹的菜市场。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望着眼前的一幕,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心情失落到了极点,这都什么时候了那些大臣还有心思打嘴仗?
“禀皇上,李闯匪军已经抵达城外。”就在那些大臣们喋喋不休地争吵时,一名内侍快步走进大殿,尖着嗓子向崇祯皇帝禀报。
此言一出,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先前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恐的神色。
这一下,两派大臣也不用再争了,崇祯皇帝就是想走都走不了。
崇祯皇帝随即起身,面无表情地离开,与其听那些大臣们争吵不如出去透透气,反正那些人也不会拿出什么有用的主意来。
现场的众臣纷纷躬身恭送崇祯皇帝,等崇祯皇帝走后一哄而散,三五成群地走出了乾清宫大殿,低声议论着京城被围一事。
“唉,好好的江山为何成了这般模样,难道朕做错了什么上天要惩罚于朕?”
午夜时分,崇祯皇帝来到乾清宫内的一座凉亭,仰望着天上的星辰淡淡地叹道,他不可谓不勤政,可为何大明却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那些人只会阳奉阴违,争权夺利,欺上瞒下,误国,误国呀!”随后,崇祯面色一寒,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指的是那些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文武大臣。
“皇上,若忠贤在,时事必不至此!”听了崇祯皇帝的这句感慨,躬身立在一旁的曹化淳不由得开口说道。
“魏忠贤!”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是一黯,眼前浮现出了那个曾经被他深恶痛绝的“权宦”来。
当年,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一是受到了东林党官员的蒙蔽认为有着“九千岁”称号的魏忠贤是一个祸害,二来他太过自负认为能驾驭东林党和朝臣,故而最终杀了魏忠贤来安抚东林党。
可如今看来崇祯皇帝确实是错了,魏忠贤死后全国商税骤减,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加收田赋,进而导致百姓怨声载道,造反迭起。
要是魏忠贤在的话,百姓的日子虽苦但也不至于到要起来造反的地步,朝中的文武官员也不敢肆意欺瞒他。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皇帝的口中缓缓说出了八个字,他想到了天启皇帝临终前叮嘱他的事情,要他重用魏忠贤。
以前,崇祯皇帝还不能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以为天启皇帝是要给魏忠贤谋一条后路。
可现在他明白了过来,朝臣们越是恨魏忠贤那么意味着他们对魏忠贤越忌惮,魏忠贤就是一把对付朝臣的利刃,唯有其才能降服朝堂上那些奸诈的文武官员,进而使得皇帝的政令顺利执行,确保大明的利益。
说实话,如果崇祯皇帝身边有魏忠贤这样的宦官,那么局势不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返回顶部↑
得知杜之秩和唐通竟然投敌,现场的文武大臣莫不面露惊恐的神色,他们原本还指望着居庸关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未曾想大顺军竟然如此轻易地就拿下了居庸关,如此一来京城岂不危矣。
“皇上,事态危急,请皇上速速南狩!”经过最初的错愕,一名瘦高个大臣向崇祯皇帝一躬身,急声说道。
南狩与南巡的意思一样,都是让崇祯皇帝到南京城去,免得陷入险境。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现在是与匪军交战的关键时刻,皇上一走势必导致军心不稳。”随后,另外一名壮实大臣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况且,一旦被匪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
“京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死地,皇上只要轻车简从,匪军岂能追上?”瘦高个大臣闻言顿时开始反驳道。
“现在南京勤王之师就在路上,只要咱们固守京城,等勤王之师一至危局即可解开!”壮实大臣不甘示弱地反驳道,“你让皇上出城,居心何在?”
“本官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你休要羞辱本官!”瘦高个大臣顿时怒了,指着那名壮实大臣呵斥道。
“应该即刻南狩,皇上坐镇南京指挥全局。”
“不能走,路上出了岔子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
随着瘦高个大臣和壮实大臣怒目而视,现场的大臣们立刻分成了支持两人的两派,相互间争吵不休,使得乾清宫大殿里顿时成为了一个吵闹的菜市场。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望着眼前的一幕,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心情失落到了极点,这都什么时候了那些大臣还有心思打嘴仗?
“禀皇上,李闯匪军已经抵达城外。”就在那些大臣们喋喋不休地争吵时,一名内侍快步走进大殿,尖着嗓子向崇祯皇帝禀报。
此言一出,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先前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恐的神色。
这一下,两派大臣也不用再争了,崇祯皇帝就是想走都走不了。
崇祯皇帝随即起身,面无表情地离开,与其听那些大臣们争吵不如出去透透气,反正那些人也不会拿出什么有用的主意来。
现场的众臣纷纷躬身恭送崇祯皇帝,等崇祯皇帝走后一哄而散,三五成群地走出了乾清宫大殿,低声议论着京城被围一事。
“唉,好好的江山为何成了这般模样,难道朕做错了什么上天要惩罚于朕?”
午夜时分,崇祯皇帝来到乾清宫内的一座凉亭,仰望着天上的星辰淡淡地叹道,他不可谓不勤政,可为何大明却沦落到了这般田地。
“那些人只会阳奉阴违,争权夺利,欺上瞒下,误国,误国呀!”随后,崇祯面色一寒,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指的是那些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文武大臣。
“皇上,若忠贤在,时事必不至此!”听了崇祯皇帝的这句感慨,躬身立在一旁的曹化淳不由得开口说道。
“魏忠贤!”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是一黯,眼前浮现出了那个曾经被他深恶痛绝的“权宦”来。
当年,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一是受到了东林党官员的蒙蔽认为有着“九千岁”称号的魏忠贤是一个祸害,二来他太过自负认为能驾驭东林党和朝臣,故而最终杀了魏忠贤来安抚东林党。
可如今看来崇祯皇帝确实是错了,魏忠贤死后全国商税骤减,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加收田赋,进而导致百姓怨声载道,造反迭起。
要是魏忠贤在的话,百姓的日子虽苦但也不至于到要起来造反的地步,朝中的文武官员也不敢肆意欺瞒他。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皇帝的口中缓缓说出了八个字,他想到了天启皇帝临终前叮嘱他的事情,要他重用魏忠贤。
以前,崇祯皇帝还不能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以为天启皇帝是要给魏忠贤谋一条后路。
可现在他明白了过来,朝臣们越是恨魏忠贤那么意味着他们对魏忠贤越忌惮,魏忠贤就是一把对付朝臣的利刃,唯有其才能降服朝堂上那些奸诈的文武官员,进而使得皇帝的政令顺利执行,确保大明的利益。
说实话,如果崇祯皇帝身边有魏忠贤这样的宦官,那么局势不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