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4)
这回她是真的晕了。
太子妃眉头微蹙,“幸亏这只是冬至赐宴,若是祭祀的时候晕倒了……”
在座的众人都是心头一凛。
祭祀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对于一位王妃来说,能正常参加祭祀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如果连这一点也能出了差错,她这王妃真是可以不必做了。太子妃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可是,真的是意味深长引人遐想啊……
玲珑睁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一幕,对太子妃佩服极了。
平时看着挺随和的一个人,一旦出手却是稳、准、狠,厉害呀。
玲珑看向太子妃的眼神中满是崇拜之意,太子妃不由的一笑。
冷眼旁观的平王妃等人到了这时真是暗中庆幸:幸亏方才没有开口替鲁王妃说话!要不然,这会儿岂不是和鲁王妃一样闹了个灰头土脸?
鲁王妃先是被周王妃义正辞严的教训,然后又被太子妃绵里藏针的警告,这个人算是丢大了。
不过,鲁王妃闹出来的事在冬至宴会上不过是个小插曲,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因为宴会上出了喜事。
秦王妃在宴会上并不饮酒,只喝清水,面前摆的菜式也和常人不同,寿王妃细心,便问她了,这才知道秦王妃已经怀了身孕-----所有的人都忙着向皇后道喜,向秦王妃道喜,哪还有人理会鲁王妃啊,早被人忘到脑后了。
交泰殿的冬至赐宴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冬至过后,鲁王妃和周王妃之间的争执慢慢也传出去了。
翰林院、六部、科道的一些闲散官员分成两派,一派是赞成鲁王妃的,“和睦才是正道,相逢一笑泯恩仇,才是心胸。”一派是赞成周王妃的,“有气性!伤害父母的人绝不原谅,绝不和解,这是为人子女应有的本份!”两派争过来辩过去,谁也说不服谁,辩了好几天。
最后,德高望重的杜老尚书站出来说了一句话,“我若是有女儿,也希望她和周王妃一样啊。”
杜老尚书鬓间头发已是花白,他这么一感慨,没人再叽叽喳喳了。
是啊,说什么和睦、宽容、家和万事兴,真是自己被伤害了,谁不希望有周王妃这样的女儿,斩钉截铁的告诉世人,伤害过我父亲的人,绝不原谅,永不和解。谁又希望自己这边被人害了,女儿转过头就和那施害者言笑晏晏呢。
皇帝召杜老尚书到乾清宫询问政事,应对称旨,赏赐珍珠十斛,锦缎十匹。
“陛下英明仁厚,只是……有些护短。”朝中大臣们眼睛都亮着呢,知道皇帝这赏赐并不是因为什么应对称旨,而是褒奖杜老尚书为周王妃说话,暗中叹息的人,很是不少。
皇帝陛下您已经把周王纵成霸道的性子了,再这么对周王妃……您是想把小儿子、小儿媳惯成什么样啊。
喻家在众人眼中原本只是一户因为出了位周王妃而飞黄腾达的幸运人家,现在却不一样了。“周王妃是平民家的姑娘,新婚不久,便能对着鲁王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不矜不伐,可见喻家的教养。”打听喻家姑娘的人家很多,知道周王妃的两位堂姐已经聘人,目光便放在了周王妃族中的姐妹身上。喻家族中的姑娘,一时之间也很抢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喻二爷乐的呵呵笑。
喻老太爷主持过金文学会的例会回来,欣欣然,“今儿个大家伙简直都顾不上正事了,一堆人围着我夸奖咱家小玲珑。十一郎,你养了个好闺女啊。”提起玲珑,非常得意。
这父子三人当中倒是只有喻大爷这正主不怎么高兴,他勉强笑了笑,敷衍了喻老太爷几句,回去之后独自坐了许久,提笔给玲珑写了封信,“珑儿,爹只愿你平平安安的,还是不要和人置气,小心谨慎为好。”
玲珑和周王已是亲密无间,接到信,和周王一起看了。周王拧眉,“嫁给我还要小心谨慎不成?小铃铛,岳父这是看不起我。”玲珑笑话他,“这个你就不懂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差很多岁,是有代沟的,而且,父女之间有时候不需要讲道理,是讲感情的。”提起笔给喻大爷写回信,信誓旦旦的保证,“爹,我一定会很小心很小心的,绝不多走一步路,也不多说一句话。”写完,看了一遍,面色得意的封了起来。
周王啧啧,“小铃铛,你很会糊弄人啊。你这么哄岳父,那你对我……”
玲珑不等他说完,双手便环上了他的脖子,甜言蜜语,“王小三,你怎么会一样呢?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和你是一个人呀。”
周王飘飘然。
好吧,明知道小铃铛你在糊弄我,可我甘愿被你这么糊弄……
鲁王胆小怕事,在府中把鲁王妃训斥怒骂一通后,心中还觉得不安,进宫请安的时候,跟他生母静太妃诉苦,“母妃,这秦氏哪像出身大家族的姑娘?不贤惠,净会给我添乱。”静太妃把前因后果都问了问,道:“她也是时运不济,遇着周王妃这样厉害的对头,若是寻常人家的姑娘,才嫁到宫里,两眼一摸黑,哪敢当众便得罪夫家婶婶?”鲁王无精打采,“周王那小子见了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心里怵得慌。母妃,都怪秦氏多事。”静太妃笑道:“周王还是新婚时节,当然向着他的心上人了。我儿不必怕,等母妃亲自出马去跟那周王妃分解一二,她不再记恨,周王也就释怀了。”鲁王大喜,“我也想过让秦氏跟周王妃陪不是的,只是她是婶婶,周王妃是侄媳妇,太低声下气了也不好,看着不像。您老人家如果肯出马,那是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
太子妃眉头微蹙,“幸亏这只是冬至赐宴,若是祭祀的时候晕倒了……”
在座的众人都是心头一凛。
祭祀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对于一位王妃来说,能正常参加祭祀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如果连这一点也能出了差错,她这王妃真是可以不必做了。太子妃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可是,真的是意味深长引人遐想啊……
玲珑睁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一幕,对太子妃佩服极了。
平时看着挺随和的一个人,一旦出手却是稳、准、狠,厉害呀。
玲珑看向太子妃的眼神中满是崇拜之意,太子妃不由的一笑。
冷眼旁观的平王妃等人到了这时真是暗中庆幸:幸亏方才没有开口替鲁王妃说话!要不然,这会儿岂不是和鲁王妃一样闹了个灰头土脸?
鲁王妃先是被周王妃义正辞严的教训,然后又被太子妃绵里藏针的警告,这个人算是丢大了。
不过,鲁王妃闹出来的事在冬至宴会上不过是个小插曲,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因为宴会上出了喜事。
秦王妃在宴会上并不饮酒,只喝清水,面前摆的菜式也和常人不同,寿王妃细心,便问她了,这才知道秦王妃已经怀了身孕-----所有的人都忙着向皇后道喜,向秦王妃道喜,哪还有人理会鲁王妃啊,早被人忘到脑后了。
交泰殿的冬至赐宴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冬至过后,鲁王妃和周王妃之间的争执慢慢也传出去了。
翰林院、六部、科道的一些闲散官员分成两派,一派是赞成鲁王妃的,“和睦才是正道,相逢一笑泯恩仇,才是心胸。”一派是赞成周王妃的,“有气性!伤害父母的人绝不原谅,绝不和解,这是为人子女应有的本份!”两派争过来辩过去,谁也说不服谁,辩了好几天。
最后,德高望重的杜老尚书站出来说了一句话,“我若是有女儿,也希望她和周王妃一样啊。”
杜老尚书鬓间头发已是花白,他这么一感慨,没人再叽叽喳喳了。
是啊,说什么和睦、宽容、家和万事兴,真是自己被伤害了,谁不希望有周王妃这样的女儿,斩钉截铁的告诉世人,伤害过我父亲的人,绝不原谅,永不和解。谁又希望自己这边被人害了,女儿转过头就和那施害者言笑晏晏呢。
皇帝召杜老尚书到乾清宫询问政事,应对称旨,赏赐珍珠十斛,锦缎十匹。
“陛下英明仁厚,只是……有些护短。”朝中大臣们眼睛都亮着呢,知道皇帝这赏赐并不是因为什么应对称旨,而是褒奖杜老尚书为周王妃说话,暗中叹息的人,很是不少。
皇帝陛下您已经把周王纵成霸道的性子了,再这么对周王妃……您是想把小儿子、小儿媳惯成什么样啊。
喻家在众人眼中原本只是一户因为出了位周王妃而飞黄腾达的幸运人家,现在却不一样了。“周王妃是平民家的姑娘,新婚不久,便能对着鲁王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不矜不伐,可见喻家的教养。”打听喻家姑娘的人家很多,知道周王妃的两位堂姐已经聘人,目光便放在了周王妃族中的姐妹身上。喻家族中的姑娘,一时之间也很抢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喻二爷乐的呵呵笑。
喻老太爷主持过金文学会的例会回来,欣欣然,“今儿个大家伙简直都顾不上正事了,一堆人围着我夸奖咱家小玲珑。十一郎,你养了个好闺女啊。”提起玲珑,非常得意。
这父子三人当中倒是只有喻大爷这正主不怎么高兴,他勉强笑了笑,敷衍了喻老太爷几句,回去之后独自坐了许久,提笔给玲珑写了封信,“珑儿,爹只愿你平平安安的,还是不要和人置气,小心谨慎为好。”
玲珑和周王已是亲密无间,接到信,和周王一起看了。周王拧眉,“嫁给我还要小心谨慎不成?小铃铛,岳父这是看不起我。”玲珑笑话他,“这个你就不懂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差很多岁,是有代沟的,而且,父女之间有时候不需要讲道理,是讲感情的。”提起笔给喻大爷写回信,信誓旦旦的保证,“爹,我一定会很小心很小心的,绝不多走一步路,也不多说一句话。”写完,看了一遍,面色得意的封了起来。
周王啧啧,“小铃铛,你很会糊弄人啊。你这么哄岳父,那你对我……”
玲珑不等他说完,双手便环上了他的脖子,甜言蜜语,“王小三,你怎么会一样呢?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和你是一个人呀。”
周王飘飘然。
好吧,明知道小铃铛你在糊弄我,可我甘愿被你这么糊弄……
鲁王胆小怕事,在府中把鲁王妃训斥怒骂一通后,心中还觉得不安,进宫请安的时候,跟他生母静太妃诉苦,“母妃,这秦氏哪像出身大家族的姑娘?不贤惠,净会给我添乱。”静太妃把前因后果都问了问,道:“她也是时运不济,遇着周王妃这样厉害的对头,若是寻常人家的姑娘,才嫁到宫里,两眼一摸黑,哪敢当众便得罪夫家婶婶?”鲁王无精打采,“周王那小子见了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心里怵得慌。母妃,都怪秦氏多事。”静太妃笑道:“周王还是新婚时节,当然向着他的心上人了。我儿不必怕,等母妃亲自出马去跟那周王妃分解一二,她不再记恨,周王也就释怀了。”鲁王大喜,“我也想过让秦氏跟周王妃陪不是的,只是她是婶婶,周王妃是侄媳妇,太低声下气了也不好,看着不像。您老人家如果肯出马,那是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