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纨绔_151(2 / 3)
胤祚继续道:“这些日子,没有人上折子请废太子吧?”
胤禛道:“……几乎没有。”
“那就是有咯?”胤祚笑道:“想不到朝上居然还有这么单纯的人。皇阿玛没把他怎么样吧?”
胤禛道:“骂了几句,贬到地方去了。”
其实现在这种状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
康熙正值盛年,有一个病弱的太子,其实是好事。
对于纯臣来说,太子病弱,朝不保夕,就不必担心皇帝和太子之间隐形的争权夺利,省了许多内耗,而且他们不管是替谁做事,都可以大胆施为,而不担心被上面忌惮。
对于皇子党来说,康熙年富力强,兄弟们能力出众,谁都不敢保证上位的一定是自己,如今有一个病弱太子占住那个位置,让他们有时间积攒人脉、扩大势力,是最好不过的。
对于康熙来说,撇开感情因素不提,那个位置上,除了胤祚,还有谁更能让他放心?而皇权继承问题——若胤祚先去了,再立一个就是,若他先去了,胤祚自然也会挑个最合适的继承人出来,除非两个人一块没了,这江山才有可能乱一乱。
不提其他人,便是胤祚自个儿,如今也觉得,这个时候有个太子身份,其实也蛮方便的——如今的太子身份,带给他的,就真的只剩了权利,而没有了义务,也没了猜忌。
在坤宁宫,是胤祚哄乌雅氏,到了乾清宫,就换了康熙哄胤祚。
成了病患,胤祚在康熙面前反而更自在了几分。
他曾对胤褆说,太子这张椅子不好坐,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之前他和康熙虽亲密,但在有些事上,他还是把握着分寸,譬如关于兵制,他明明知道世兵制存在许多弊端,却没有立刻提出来,便是怕豁然插手军队这一块儿,会引得康熙不快,是以准备等胤褆巡查完毕,才趁机提出来。
如今却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不必再担心康熙多想。
胤祚他们去的早了,还不到饭点儿,康熙还在看折子,不过看的不是回事折子,而是请安折子,这种折子,也不必批复,闲来看看了解民情,顺便打发时间罢了。
虽然对胤祚的懒惰颇有不满,但康熙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让他的日子轻松不少,但对朝廷的掌控却并未松懈多少。
见胤祚两个进来,免了他们的请安,笑道:“胤祚啊,你的育婴堂,生意可不怎么好啊!”
胤祚道:“育婴堂生意不好,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一面从康熙手里接了折子,看了一眼,笑道:“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这个吧?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啊!”
育婴堂的生意不好,不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没多少孤儿,而是老百姓想出了卖孩子的新招。
他先前制定了人口买卖制度,让父母亲人很难将孩子卖出去,于是“义父义母”这种东西就应运而生了。
你不许我将儿子买给人当奴才,我把他“送”给别人当干儿子可以吧?卖了身十六岁可以反悔赎身,当了干儿子可不行,得一辈子给人做牛做马!要是不听话,自己的儿子嘛,随便打骂!便是翅膀长硬了想飞,去官府一个“不孝”,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律法上来说,干儿子,也是完完整整的自由人,这也算是进步啊。
胤祚道:“那要是干爹干娘都去了,那干儿子还要不要侍候干弟弟什么的?”
就算要,那干儿子的儿子,也不必再去做干弟弟的干儿子了吧?
不过这种事儿,也不是朝廷能管的,只能慢慢引导,看社会如何发展吧!
康熙又道:“前儿国营部和地方官儿打官司,胤祚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胤祚愕然,道:“先前不是定了规矩吗,国营部的生意,同老百姓的生意一样,该给的地皮费、税钱一分不少,同样的,地方上用国营部的东西,一样得掏钱……有什么官司可打?”
胤禛解释道:“国营部的摊子支的太大,需要的人也多,而且薪水也不低,不少雇农就辞了工,跑去厂子做工……可是地没人种可是大事儿,所以地方官又派人把他们撵了回去。这事儿也就在广州那一块,别的地方建的东西少,人手还算充裕。” ↑返回顶部↑
胤禛道:“……几乎没有。”
“那就是有咯?”胤祚笑道:“想不到朝上居然还有这么单纯的人。皇阿玛没把他怎么样吧?”
胤禛道:“骂了几句,贬到地方去了。”
其实现在这种状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
康熙正值盛年,有一个病弱的太子,其实是好事。
对于纯臣来说,太子病弱,朝不保夕,就不必担心皇帝和太子之间隐形的争权夺利,省了许多内耗,而且他们不管是替谁做事,都可以大胆施为,而不担心被上面忌惮。
对于皇子党来说,康熙年富力强,兄弟们能力出众,谁都不敢保证上位的一定是自己,如今有一个病弱太子占住那个位置,让他们有时间积攒人脉、扩大势力,是最好不过的。
对于康熙来说,撇开感情因素不提,那个位置上,除了胤祚,还有谁更能让他放心?而皇权继承问题——若胤祚先去了,再立一个就是,若他先去了,胤祚自然也会挑个最合适的继承人出来,除非两个人一块没了,这江山才有可能乱一乱。
不提其他人,便是胤祚自个儿,如今也觉得,这个时候有个太子身份,其实也蛮方便的——如今的太子身份,带给他的,就真的只剩了权利,而没有了义务,也没了猜忌。
在坤宁宫,是胤祚哄乌雅氏,到了乾清宫,就换了康熙哄胤祚。
成了病患,胤祚在康熙面前反而更自在了几分。
他曾对胤褆说,太子这张椅子不好坐,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之前他和康熙虽亲密,但在有些事上,他还是把握着分寸,譬如关于兵制,他明明知道世兵制存在许多弊端,却没有立刻提出来,便是怕豁然插手军队这一块儿,会引得康熙不快,是以准备等胤褆巡查完毕,才趁机提出来。
如今却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不必再担心康熙多想。
胤祚他们去的早了,还不到饭点儿,康熙还在看折子,不过看的不是回事折子,而是请安折子,这种折子,也不必批复,闲来看看了解民情,顺便打发时间罢了。
虽然对胤祚的懒惰颇有不满,但康熙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让他的日子轻松不少,但对朝廷的掌控却并未松懈多少。
见胤祚两个进来,免了他们的请安,笑道:“胤祚啊,你的育婴堂,生意可不怎么好啊!”
胤祚道:“育婴堂生意不好,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一面从康熙手里接了折子,看了一眼,笑道:“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这个吧?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啊!”
育婴堂的生意不好,不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没多少孤儿,而是老百姓想出了卖孩子的新招。
他先前制定了人口买卖制度,让父母亲人很难将孩子卖出去,于是“义父义母”这种东西就应运而生了。
你不许我将儿子买给人当奴才,我把他“送”给别人当干儿子可以吧?卖了身十六岁可以反悔赎身,当了干儿子可不行,得一辈子给人做牛做马!要是不听话,自己的儿子嘛,随便打骂!便是翅膀长硬了想飞,去官府一个“不孝”,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律法上来说,干儿子,也是完完整整的自由人,这也算是进步啊。
胤祚道:“那要是干爹干娘都去了,那干儿子还要不要侍候干弟弟什么的?”
就算要,那干儿子的儿子,也不必再去做干弟弟的干儿子了吧?
不过这种事儿,也不是朝廷能管的,只能慢慢引导,看社会如何发展吧!
康熙又道:“前儿国营部和地方官儿打官司,胤祚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胤祚愕然,道:“先前不是定了规矩吗,国营部的生意,同老百姓的生意一样,该给的地皮费、税钱一分不少,同样的,地方上用国营部的东西,一样得掏钱……有什么官司可打?”
胤禛解释道:“国营部的摊子支的太大,需要的人也多,而且薪水也不低,不少雇农就辞了工,跑去厂子做工……可是地没人种可是大事儿,所以地方官又派人把他们撵了回去。这事儿也就在广州那一块,别的地方建的东西少,人手还算充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