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5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于慎行,兵部尚书宋应昌,刑部尚书萧大亨,工部尚书杨一魁,左都御史温纯,通政使林材,大理寺卿郑继之如此九卿大员也仅仅是站在檐下。
  至于言官们更必须站着参与廷议,然后还要晒太阳。
  这几年从九卿名单的变化上,也可知道沈一贯为何执意加入言官参与廷议。
  在大廷议前,气氛严肃,林延潮与沈一贯二人神情都是凝重,今日之事是二人第一次短兵相接,百官知此也有一番凝重。
  就在这时,但见一名宫里太监从远处匆匆奔来。
  这名太监向台阶上东西对坐的林延潮,沈一贯行礼道:“启禀两位老先生,闻之今日大廷议,老祖宗正好有空,故而打算来此旁听,然后再禀告皇上,不知两位老先生意下如何?”
  这名宫里太监这么说完偷看林延潮,沈一贯的脸色。
  这时候谁都知道,林延潮,沈一贯之间马上就要开打了。
  田义居然在这时插了一脚。
  但见林延潮毫不犹豫道:“大臣廷议,司礼监掌印旁听,本朝从无此规矩!本辅不能破例。”
  沈一贯抚须道:“请转告你家老祖宗……休作此想!”
  那名太监悻悻而退,林延潮,沈一贯对视一眼,都是笑了笑。
  杨俊民得了林延潮示意,当即道:“今日所议之事,诸位都各自于下派的揭贴里知晓了。万历银钱为地方州县阴阻,此事盖因火耗而起,皇上知有火耗之事,震怒非常……”
  “……钱粮火耗,原非应有之项,但自各省行一条鞭法来,相沿已有一段时日,地方官员非以此无以养廉,故姑且存之。以往此事都掩在盖子里,但人人都心知肚明,今日到底何去何去,我等拿到台面上说一说,最后拿出一个章程来,奏明天子。”
  杨俊民说完,看向林延潮,沈一贯。
  林延潮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发言。
  沈一贯见林延潮不下场,心底大定,但他也不会发言,毕竟以他今时今日地位,一旦出声再遭小臣辩驳,面子何在?
  两位辅臣不下场,但见礼部尚书于慎行道:“吾有一言。”
  杨俊民道:“大宗伯请讲!”
  于慎行道:“如方才大司农所言,火耗是自一条鞭法才有,此说极为精到。嘉靖十年时一条鞭法,已在有些地方试行,万历九年由首辅张文忠公推广至两京十三省,朝廷税赋一律以白银计,如此也有了火耗。”
  “朝廷用一条鞭法之意何在?乃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以漕粮而论,一石漕粮按离京远近,要另征三四斗轻赍银,也就是十之三四作朝廷的运输储存之费。”
  “所谓火耗者,到底多少?实不过百之一二。但地方官员借火耗之名,为巧取之术,以至于代增一代,官重一官。如今官取十之二三,民以十三输国之十,里胥又取十之一二,民以十五输国之十。一句火耗,以至于官无横征之名,民却有暗害之实!”
  于慎行越说愤慨之色越是溢于言表,下面官员也是跟着窃窃私语。
  兵部尚书宋应昌,刑部尚书萧大亨亦示意他有话说,杨俊民问道:“大司马,大司寇是附和还是反驳于大宗伯方才所言。”
  宋应昌道:“本部附之。”
  萧大亨则道:“本部不敢苟同。”
  杨俊民道:“那请大司寇讲!”
  却说林延潮以次辅行首辅之事后,在主持廷议时定下了规矩。
  这规矩参考于罗伯特议事规则,其中重要有两点。
  首先所有问答都在发言者与主持人之间互动,未经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因为辩论时,正反一旦对掐,很容易形成为杠而杠的局面,最后成为骂战,比谁的声音大或争到最后一句,无益于会议进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