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贬值亚元,国进民退(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一个在不断循环中进步的世界,极阴必阳,极阳必阴,物极必反这是万物的基本定律。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金融手段,就能够不断的调动国民进行不断的生产建设,当每个国民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飞速发展。每个人都疯狂建设,这只是存在于理论中的东西,现实中自然不可能那样,但可以尽量追求那种状态。
  同时在1933年,阎马内阁与其他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共同通过了《第三世界联盟工业复兴法》。
  这个《第三世界联盟工业复兴法》,限制了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份额、工资水平。这是一个完全有利于中华帝国垄断资本的法案,该法案在中华帝国内部抵制住了民企的反扑,在第三世界成员国,则抵制了其他成员国的民族资本的反扑。
  在市场份额划分上,中华帝国的垄断集团中的成员都占有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这些企业并非是明打着华东集团的旗号,而是被华东集团控股的,没有并入华东集团的企业。
  这个市场份额划分上,主要是针对轻工业市场,至于重工业市场,本身就属于高度垄断的领域。
  华东集团在轻工业领域是采取控股制,但却不介入企业内部管理,只负责财产监督。
  在经济萧条期间,华东银行接管了大量的破产企业资产,不动产和轻工业产品技术都掌控了一大堆。
  这些东西都分给那些控股轻工业,同时华东集团靠这些东西,增加了持有的股份。
  那些合股企业,本身在掌控了大量的技术,并且大量竞争对手倒闭之后,实力就很强大,毕竟能够在这次经济萧条当中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是实力很不错的企业,在被华东银行进行整合之后,实力就更强大了。
  再加上《第三世界联盟工业复兴法》的市场份额支持,未来一段时间里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这种资本模式下,垄断并非是公开的说你不能进入这个行业,而是当银行几乎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各个经济领域后,投资者根本就挤不进去。
  要买工厂,没人卖。
  没有底子,那只能自己建设工厂,在该行业发展初期还说能够争一争,但该行业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一个没有经验的投资者想要从头开始办厂,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就算是工厂建成了,还要面对一大堆的专利费什么的。
  就算这些都成不过去了,大不了利用雄厚的资本挤死该企业,同时又不给该企业放款。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制造泡沫经济,然后使泡沫经济突然破碎,绝对是死一大片的民企。不少民企就是这样被华东银行给搞死的,破产、倒闭的工厂已经上升到了十万计了。
  富者愈富,穷者愈贫,企业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华东集团的高度垄断已经形成了,就算是轻工业领域,华东集团也掌控了大量的股份。
  而在整个国家的不动产方面,华东集团在这次经济大萧条当中,接收了很多土地、建筑,不过相比后世的那种土地公有化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
  华东集团终于是露出了獠牙。
  所谓反垄断,实际上只是一个口号,垄断才是资本的王道。
  能够与华东集团一起分一杯羹的就是华夏会的那些民族资本商人,任何统治都得有一个利益群体来共同维持。
  这些民族资本商人,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选拔,已经组成了一批极具民族意识的民族资本商人团体。
  尽管华夏会的高级民族资本商人已经达到了两百多名,但相比整个国家来说,这依旧是极少数人。
  极少数人的垄断,和少数人垄断是不同的。
  极少数人的垄断,尽管这极少数人的钱多得花不完,但也正是如此,才不会造成社会矛盾。
  因为就算是这些人过得很好,也不会造成太广泛的影响。毕竟只有两百多人,若是几百万人,那就不同了。
  同时极少数人的掌控大部分资源,可以将资源集中使用,最大程度的避免资源的浪费。
  正因为他们是民族资本商人,一旦战争时期,必须要出钱出力,也肯出钱出力,这也是夏钧与他们分享利益的主要原因。
  因为华夏会的民族资本商人始终团结在华东集团周围,他们代表着主流商人阶级,在出次经济萧条当中,都是和政斧一唱一和。
  尽管这次经济萧条,是一次国进民退的大变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