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1 / 4)
袁肃既然想要逆流而行,那就必须有一个极好的借口,一方面继续对外维持自己正面的政治形象,同时也好能更顺利的说服自己的一众手下。
他曾经想过,在这个世道上任何形式都可做可不做,关键还是要有强硬的军事力量。
可正是因为经过湖北一战之后,他不能确定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镇压护国军。即便有足够的力量,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顾而全部投入进去。真到了两败俱伤,各地那些按兵不动的军阀们反而再次坐大,到时候全国上下仍然是军阀割据的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袁肃决定将进攻汉口的时间再拖延一段。
反正在孝感击溃的曹锟部队可以说是汉口的主力部队,如今汉口就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剩下的部队不仅没有士气,而且还要遭受各种压力。真要进攻汉口,也都是弹指瞬间轻而易举的小事。再者,对于袁肃来说,如今国内声势已经成了定局,即便抢时间来消灭汉口叛军,也只能缓解一部分舆论压力。
除此之外,袁肃思量着北方那些控制近卫军后勤供应的人,会不会因为湖北战事的结束而开始节制后勤供应,到那个时候反而会有所不利。他当然不在乎外人在战前的估算,认为湖北一战必然是北洋内部两败俱伤的一战。自己借机消灭了那些老一辈的旧势力,从而成为掌握了十多万的兵权,并且在消灭曹锟之后,还能进一步收编投降的士兵。到时候部队反而能够扩充不少。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后勤供应是关键,决不能遭到任何的限制。
他很清楚北方并不是没人顾忌自己,就算这些顾忌自己的人没有太多力量,但一旦自己宣布支持帝制,段祺瑞这个重量级的大员必然会成为对手。段祺瑞所造成的影响,和对北洋经济的控制,肯定会给近卫军带来极大的压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旦战争停息,反而对他来说很是不利,自己就是要在战争彻底结束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该做好的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襄阳的牵制作战不能掉以轻心,武昌的作战也要打得有声有色。只是这些动静闹得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即便田文烈在襄阳打得很认真,但也不是真正的主要战场。
蒋百里接到袁肃的命令后,起初也没有立刻明白,还是在与袁肃通完电话之后才弄清楚袁肃的真实意图。蒋百里自然是支持袁肃的做法,只要涉及到积蓄目前的军事实力这方面,他都是百分之百的赞同。孝感一战他是亲自坐镇指挥,这一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是心知肚明。近卫军的敌人不知是汉口的曹锟,除此之外还有护国军,以及其他那些一直按兵不动的各省军阀。事实上在他看来,护国军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短兵相接拼的就是实力,护国军是乌合之众不容置疑,而在汉口旗开得胜的近卫军则是经过战争凝聚了实力,而且又获得了声势,在四川、湖南的陈宦、汤芗铭必然也会做出一些表示。
陈宦、汤芗铭只要能决心对付护国军,护国军根本不足成事。
第116章,军医学院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近卫军目前所面对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应付那些各自为政的各省军阀。毕竟可以打过汉口一战,也可以勉勉强强对付护国军,但战争必然存在消耗,在这一连串的消耗之后,是否真的还有余力来对付各省军阀,当真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在结束了孝感战役之后,蒋百里当然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休整和扩充准备,同时利用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战争的借口,尽可能向中央政府索取更多的物资。不管是用在修整军队,还是用来储备,等到迎接接下来的战事,都是有必要。
在孝感的全军整顿上面,除了按照袁肃的思路,把第一师、第三师全部分拆填补到第五师和第一兵团上面之外,同时还将俘虏的两万多名曹锟的叛军做了整编。为了防止这些叛军中会有不稳定的情况,他最先做出的就是剔除军官,将所有军官全部抽调出来,或分配到其他部队,或就地解散,又或者是做为警告似的宣判罪行。
哪怕在基层当中有很多军风成问题的士兵,但是也要比有号召力和指挥权的军官要容易管教。更何况在今后的编排之中,对于那些作风问题严重的士兵,照样还是可以开除或者另作其他调用。
对于这众多俘虏的编制,蒋百里先按照中央师的编制组成了一个师的番号,同时又从第五师、第一师和第一兵团方面抽调了部分军官接管这个师。如此一来,对于之前那些第一师、第五师的军官们来说,他们虽然大部分在这次编制中升职,可到底还是脱离了原来的圈子,面对的是一群不熟悉的士兵和部下,极大的削弱了彼此的影响和不稳定。同时,抽调走的这些军官缺位自然还是由滦州集团安排人来替补,最终大大的巩固了蒋百里控制第五师。
新建立这支师的番号申报到袁肃那里,经过几天的研究之后暂时批下为卫戍兵团。
袁肃希望在这个师的基础上,把另外剩下没有编制的俘虏都变成一个兵团,但是暂时不设置兵团司令部,仍然近卫军总司令部来直接管理这个兵团。而那个师则被成为卫戍兵团第一师,外加几个零散的团、营番号,刚好把这些俘虏全部安排好了。
卫戍兵团的主要任务,除了做为正常作战之外,同时还肩负起地方卫戍任务。
袁肃旨在把这些杂牌部队全部降低一个层次,在思想、训练、后勤供应以及军事地位上,全部要比中央军差上几个档次。到战后就彻底沦为预备役。让这些杂牌部队在进训练营里面好好训练一番,把一些过往不好的习惯全部清除。
整个孝感的整顿和编排俘虏并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完成的工作。经过孝感一战制造了太多伤亡人数,阵亡的士兵需要抚恤,受伤的士兵需要照料。袁肃从一开始就标榜近代军队的所有系统,所以当然不会在像以前那样旧式军队的做派,对于受伤和阵亡的士兵能敷衍就敷衍,甚至还有将抚恤和救助的资金直接贪污克扣情况。
由于阵亡和伤亡数量过于庞大,单单是统计名字就要花去许多人力和时间。
从战争还在继续时,伤亡的人员大多是由交通线转移到河南,甚至还有一些人被迫转移回到直隶利用西医设施来救治。到战争结束时,更多的伤员都留在孝感本地,这其中不止有近卫军的伤员,还有不少曹锟俘虏当中的伤员。袁肃和蒋百里曾经通过电话来讨论过这个问题,虽然在大局观上理应一视同仁,可这会儿在孝感打得十分太激烈,很多人都杀红了眼,若真要一视同仁肯定会让近卫军的士兵很不痛快。
最终总司令部还是下达了一份命令,近卫军伤员和俘虏伤员分开救治,并且在医疗资源上采取近卫军伤亡优先的原则。
蒋百里所预想的伤亡状况最多是成营成营的程度,可真正统计起来,再加上那些俘虏当中的伤亡,实际上已经到了成团成团的情况。纵然中央军大部分都有战役医院和军医的编制,但真正做到完善和达到标准的,也只有第一兵团和第十师。面对如此庞大的伤员,许多军医几乎要一人肩负数职。很多军医连续坚守岗位奋战三天三夜,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累倒了。
早在孝感战役还在进行的过程中,总司令部已经从河南、湖北各地高薪聘请医生、大夫加入到军医后勤工作上面。可这也仅仅只能缓解一时。可以说在军医的系统上,总司令部投入的资金几乎都快赶上每天战场军火消耗的资金了。不仅是医疗物资需要随时补充,对于许多超负荷工作的军医来说,同样需要安抚。既然能高薪聘请其他地方的医生和大夫,那凭什么他们这些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军医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在七月下旬的时候,袁肃动身去了一趟开封。
毕竟他的儿子出生时,自己都没能亲自在场,如今正好是百朝,无论如何都得走上一趟。 ↑返回顶部↑
他曾经想过,在这个世道上任何形式都可做可不做,关键还是要有强硬的军事力量。
可正是因为经过湖北一战之后,他不能确定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镇压护国军。即便有足够的力量,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顾而全部投入进去。真到了两败俱伤,各地那些按兵不动的军阀们反而再次坐大,到时候全国上下仍然是军阀割据的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袁肃决定将进攻汉口的时间再拖延一段。
反正在孝感击溃的曹锟部队可以说是汉口的主力部队,如今汉口就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剩下的部队不仅没有士气,而且还要遭受各种压力。真要进攻汉口,也都是弹指瞬间轻而易举的小事。再者,对于袁肃来说,如今国内声势已经成了定局,即便抢时间来消灭汉口叛军,也只能缓解一部分舆论压力。
除此之外,袁肃思量着北方那些控制近卫军后勤供应的人,会不会因为湖北战事的结束而开始节制后勤供应,到那个时候反而会有所不利。他当然不在乎外人在战前的估算,认为湖北一战必然是北洋内部两败俱伤的一战。自己借机消灭了那些老一辈的旧势力,从而成为掌握了十多万的兵权,并且在消灭曹锟之后,还能进一步收编投降的士兵。到时候部队反而能够扩充不少。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后勤供应是关键,决不能遭到任何的限制。
他很清楚北方并不是没人顾忌自己,就算这些顾忌自己的人没有太多力量,但一旦自己宣布支持帝制,段祺瑞这个重量级的大员必然会成为对手。段祺瑞所造成的影响,和对北洋经济的控制,肯定会给近卫军带来极大的压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旦战争停息,反而对他来说很是不利,自己就是要在战争彻底结束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该做好的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襄阳的牵制作战不能掉以轻心,武昌的作战也要打得有声有色。只是这些动静闹得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即便田文烈在襄阳打得很认真,但也不是真正的主要战场。
蒋百里接到袁肃的命令后,起初也没有立刻明白,还是在与袁肃通完电话之后才弄清楚袁肃的真实意图。蒋百里自然是支持袁肃的做法,只要涉及到积蓄目前的军事实力这方面,他都是百分之百的赞同。孝感一战他是亲自坐镇指挥,这一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是心知肚明。近卫军的敌人不知是汉口的曹锟,除此之外还有护国军,以及其他那些一直按兵不动的各省军阀。事实上在他看来,护国军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短兵相接拼的就是实力,护国军是乌合之众不容置疑,而在汉口旗开得胜的近卫军则是经过战争凝聚了实力,而且又获得了声势,在四川、湖南的陈宦、汤芗铭必然也会做出一些表示。
陈宦、汤芗铭只要能决心对付护国军,护国军根本不足成事。
第116章,军医学院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近卫军目前所面对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应付那些各自为政的各省军阀。毕竟可以打过汉口一战,也可以勉勉强强对付护国军,但战争必然存在消耗,在这一连串的消耗之后,是否真的还有余力来对付各省军阀,当真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在结束了孝感战役之后,蒋百里当然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休整和扩充准备,同时利用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战争的借口,尽可能向中央政府索取更多的物资。不管是用在修整军队,还是用来储备,等到迎接接下来的战事,都是有必要。
在孝感的全军整顿上面,除了按照袁肃的思路,把第一师、第三师全部分拆填补到第五师和第一兵团上面之外,同时还将俘虏的两万多名曹锟的叛军做了整编。为了防止这些叛军中会有不稳定的情况,他最先做出的就是剔除军官,将所有军官全部抽调出来,或分配到其他部队,或就地解散,又或者是做为警告似的宣判罪行。
哪怕在基层当中有很多军风成问题的士兵,但是也要比有号召力和指挥权的军官要容易管教。更何况在今后的编排之中,对于那些作风问题严重的士兵,照样还是可以开除或者另作其他调用。
对于这众多俘虏的编制,蒋百里先按照中央师的编制组成了一个师的番号,同时又从第五师、第一师和第一兵团方面抽调了部分军官接管这个师。如此一来,对于之前那些第一师、第五师的军官们来说,他们虽然大部分在这次编制中升职,可到底还是脱离了原来的圈子,面对的是一群不熟悉的士兵和部下,极大的削弱了彼此的影响和不稳定。同时,抽调走的这些军官缺位自然还是由滦州集团安排人来替补,最终大大的巩固了蒋百里控制第五师。
新建立这支师的番号申报到袁肃那里,经过几天的研究之后暂时批下为卫戍兵团。
袁肃希望在这个师的基础上,把另外剩下没有编制的俘虏都变成一个兵团,但是暂时不设置兵团司令部,仍然近卫军总司令部来直接管理这个兵团。而那个师则被成为卫戍兵团第一师,外加几个零散的团、营番号,刚好把这些俘虏全部安排好了。
卫戍兵团的主要任务,除了做为正常作战之外,同时还肩负起地方卫戍任务。
袁肃旨在把这些杂牌部队全部降低一个层次,在思想、训练、后勤供应以及军事地位上,全部要比中央军差上几个档次。到战后就彻底沦为预备役。让这些杂牌部队在进训练营里面好好训练一番,把一些过往不好的习惯全部清除。
整个孝感的整顿和编排俘虏并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完成的工作。经过孝感一战制造了太多伤亡人数,阵亡的士兵需要抚恤,受伤的士兵需要照料。袁肃从一开始就标榜近代军队的所有系统,所以当然不会在像以前那样旧式军队的做派,对于受伤和阵亡的士兵能敷衍就敷衍,甚至还有将抚恤和救助的资金直接贪污克扣情况。
由于阵亡和伤亡数量过于庞大,单单是统计名字就要花去许多人力和时间。
从战争还在继续时,伤亡的人员大多是由交通线转移到河南,甚至还有一些人被迫转移回到直隶利用西医设施来救治。到战争结束时,更多的伤员都留在孝感本地,这其中不止有近卫军的伤员,还有不少曹锟俘虏当中的伤员。袁肃和蒋百里曾经通过电话来讨论过这个问题,虽然在大局观上理应一视同仁,可这会儿在孝感打得十分太激烈,很多人都杀红了眼,若真要一视同仁肯定会让近卫军的士兵很不痛快。
最终总司令部还是下达了一份命令,近卫军伤员和俘虏伤员分开救治,并且在医疗资源上采取近卫军伤亡优先的原则。
蒋百里所预想的伤亡状况最多是成营成营的程度,可真正统计起来,再加上那些俘虏当中的伤亡,实际上已经到了成团成团的情况。纵然中央军大部分都有战役医院和军医的编制,但真正做到完善和达到标准的,也只有第一兵团和第十师。面对如此庞大的伤员,许多军医几乎要一人肩负数职。很多军医连续坚守岗位奋战三天三夜,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累倒了。
早在孝感战役还在进行的过程中,总司令部已经从河南、湖北各地高薪聘请医生、大夫加入到军医后勤工作上面。可这也仅仅只能缓解一时。可以说在军医的系统上,总司令部投入的资金几乎都快赶上每天战场军火消耗的资金了。不仅是医疗物资需要随时补充,对于许多超负荷工作的军医来说,同样需要安抚。既然能高薪聘请其他地方的医生和大夫,那凭什么他们这些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军医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在七月下旬的时候,袁肃动身去了一趟开封。
毕竟他的儿子出生时,自己都没能亲自在场,如今正好是百朝,无论如何都得走上一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