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1 / 4)
之前北六省同德国的合作,辛慈没少在其中出力。虽然华夏正与德国处于断交状态,却不妨碍辛慈以个人身份登门拜访,况且他拜会的不是楼大总统,而是楼少帅。
“欢迎,辛慈先生。”
“很高兴能够再见到您,阁下。”
辛慈此行主要为试探华夏的态度。战争虽然结束了,凡尔赛和约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德意志的身上。按照战胜国的估算,单是巨额的战争赔款,就足以让德国在四十二年内保持贫穷。
虽然小胡子元首曾在二战时撕毁凡尔赛和约,但在二战结束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德国才把所有的战争赔款还清。现在战争才结束一年,德国政府在交付第一笔战争赔款之后,面对预期中的通货膨胀,正急于寻找“自救”之路。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做了严格限制,不许组建空军,战列舰不得超过六艘,潜艇不能有,重机枪不许制造,甚至要求德国取消总参谋部的设置。
不得进出口武器,德国的出口贸易也被限制。
若是德国人样样照做,也就没有小胡子元首什么事了。
事实是,日耳曼人的执拗,让他们想方设法钻条约的漏洞,形式上解散参谋部,就另外组建“部队局”,在本国内无法进行飞机坦克制造,就将目光投向国外。
若是没有蝴蝶扇动翅膀,苏俄会成为德国的最佳选择。从魏玛政府时期,德国就与苏俄签订了友好条约,在经济和贸易上实行互利,更发展到德国可以在苏俄进行武器研发制造,训练军队。
在这个时空中,苏俄和白军正“打得火热”,谁胜谁负还不好说,魏玛政府脑袋有问题,才会这个时候找上苏俄政府。
欧洲不可能,美国也不行,苏俄的路走不通,华夏成为了德国的唯一选择。
如今的华夏和历史上的苏俄又不一样。
和德国签订密约时的苏俄,和某个时期的华夏一样,堪称一穷二白,对德国提出的交换条件自然欢迎。现在的华夏,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德国能提供的交换条件相当有限,是否会对此感兴趣很难判断。
魏玛政府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
辛慈此行算不上秘密,他没有任何政府职务,只以私人名义来华,其他国家,就算是朱尔典也没办法多说些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国驻华公使走马观花一般,新面孔不断时,朱尔典爵士却始终屹立不摇,其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可见一般。
诚如德国人所想,楼少帅对辛慈话中透露出的交换条件并没表示出多大的兴趣,这让辛慈颇有些失望,不过也不全然是坏消息,至少楼少帅在谈话中表明,华夏愿意同德国恢复正常的邦交。
只要恢复邦交,互派公使和领事,就证明路并没有被全部堵死。
辛慈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从政以来,他还没体验过这样的“刺激”。
和辛慈一样坐过山车的还有前沙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华夏举办阅兵式,苏俄政府也派来了代表,若是华夏政府同苏俄政府建立邦交,对于沙皇后裔与高尔察克一同建立的西伯利亚政府会相当不利。
只可惜沙皇俄国已经倒台,即便作为西伯利亚政府的代表,也无法像尼古拉二世时期一样与华夏政府进行交涉。库达摄夫唯一能做的,就是摆低姿态,使出水磨功夫,希望华夏政府不会倒向苏俄一边。
除了欧美国家,加入华夏联邦的国家和地区也被邀请观礼。
中亚的部分国家不请自来,主动向华夏联合政府递交了国书,东南亚部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组织也积极同华夏边境省份接触,缅北地区的改变让他们看到了加入华夏联邦的好处。
没有殖民,没有重税,土司不会被剥夺权利,新开的厂矿让男人和女人都有活干。那些曾到过华夏的人,回来之后总是将华夏的绿卡挂在嘴边,据说若是能得到这样一张绿卡,就能到华夏生活!
想要绿卡的不只是界碑的对面,还有远渡重洋的欧洲打工仔们。
从德国登船的里奥,在九月底抵达青岛,辗转来到关北,凭借从军的经历和尉官军衔,在北六省军官学校找到一份工作。
在关北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漂亮的建筑,四通八达的街道,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繁忙的行人,在路上指挥交通的警察。
这里让他想起了战争前的柏林,陌生的语言却提醒他,这是并不是德意志。
领到第一笔薪水,里奥在同事的建议下去关北的商业街转了转,鳞次栉比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几乎让他挑花了眼。 ↑返回顶部↑
“欢迎,辛慈先生。”
“很高兴能够再见到您,阁下。”
辛慈此行主要为试探华夏的态度。战争虽然结束了,凡尔赛和约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德意志的身上。按照战胜国的估算,单是巨额的战争赔款,就足以让德国在四十二年内保持贫穷。
虽然小胡子元首曾在二战时撕毁凡尔赛和约,但在二战结束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德国才把所有的战争赔款还清。现在战争才结束一年,德国政府在交付第一笔战争赔款之后,面对预期中的通货膨胀,正急于寻找“自救”之路。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做了严格限制,不许组建空军,战列舰不得超过六艘,潜艇不能有,重机枪不许制造,甚至要求德国取消总参谋部的设置。
不得进出口武器,德国的出口贸易也被限制。
若是德国人样样照做,也就没有小胡子元首什么事了。
事实是,日耳曼人的执拗,让他们想方设法钻条约的漏洞,形式上解散参谋部,就另外组建“部队局”,在本国内无法进行飞机坦克制造,就将目光投向国外。
若是没有蝴蝶扇动翅膀,苏俄会成为德国的最佳选择。从魏玛政府时期,德国就与苏俄签订了友好条约,在经济和贸易上实行互利,更发展到德国可以在苏俄进行武器研发制造,训练军队。
在这个时空中,苏俄和白军正“打得火热”,谁胜谁负还不好说,魏玛政府脑袋有问题,才会这个时候找上苏俄政府。
欧洲不可能,美国也不行,苏俄的路走不通,华夏成为了德国的唯一选择。
如今的华夏和历史上的苏俄又不一样。
和德国签订密约时的苏俄,和某个时期的华夏一样,堪称一穷二白,对德国提出的交换条件自然欢迎。现在的华夏,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德国能提供的交换条件相当有限,是否会对此感兴趣很难判断。
魏玛政府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
辛慈此行算不上秘密,他没有任何政府职务,只以私人名义来华,其他国家,就算是朱尔典也没办法多说些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国驻华公使走马观花一般,新面孔不断时,朱尔典爵士却始终屹立不摇,其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可见一般。
诚如德国人所想,楼少帅对辛慈话中透露出的交换条件并没表示出多大的兴趣,这让辛慈颇有些失望,不过也不全然是坏消息,至少楼少帅在谈话中表明,华夏愿意同德国恢复正常的邦交。
只要恢复邦交,互派公使和领事,就证明路并没有被全部堵死。
辛慈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从政以来,他还没体验过这样的“刺激”。
和辛慈一样坐过山车的还有前沙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华夏举办阅兵式,苏俄政府也派来了代表,若是华夏政府同苏俄政府建立邦交,对于沙皇后裔与高尔察克一同建立的西伯利亚政府会相当不利。
只可惜沙皇俄国已经倒台,即便作为西伯利亚政府的代表,也无法像尼古拉二世时期一样与华夏政府进行交涉。库达摄夫唯一能做的,就是摆低姿态,使出水磨功夫,希望华夏政府不会倒向苏俄一边。
除了欧美国家,加入华夏联邦的国家和地区也被邀请观礼。
中亚的部分国家不请自来,主动向华夏联合政府递交了国书,东南亚部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组织也积极同华夏边境省份接触,缅北地区的改变让他们看到了加入华夏联邦的好处。
没有殖民,没有重税,土司不会被剥夺权利,新开的厂矿让男人和女人都有活干。那些曾到过华夏的人,回来之后总是将华夏的绿卡挂在嘴边,据说若是能得到这样一张绿卡,就能到华夏生活!
想要绿卡的不只是界碑的对面,还有远渡重洋的欧洲打工仔们。
从德国登船的里奥,在九月底抵达青岛,辗转来到关北,凭借从军的经历和尉官军衔,在北六省军官学校找到一份工作。
在关北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漂亮的建筑,四通八达的街道,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繁忙的行人,在路上指挥交通的警察。
这里让他想起了战争前的柏林,陌生的语言却提醒他,这是并不是德意志。
领到第一笔薪水,里奥在同事的建议下去关北的商业街转了转,鳞次栉比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几乎让他挑花了眼。 ↑返回顶部↑